中国有一个塞罕坝
2017-09-30
地下是厚厚的松软的一层。
刚刚凋谢的发红的松针、松塔;正在腐烂的灰紫色的松针、松塔;已经腐烂成黑褐色的松针、松塔。
这一层,专业术语叫腐殖质。
据专家测量,在塞罕坝,由腐殖质构成的腐殖层平均26厘米。最底层的,早已经形成肥沃的黑土。
黑土下面,则是已经被固定了几十年的深厚的白沙。
在这百万亩厚厚的腐殖层上面,站立着塞罕坝人引以为豪的百万亩森林。
从卫星云图上,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百万亩绿色,恰似一只展翅的雄鹰,横亘在北京之北和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成为农牧分野地带最重要的一道生态屏障!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
面积呢,正好是960平方公里,是共和国面积的等比例缩小!
47.我爱幸福
原来的塞罕坝,治坡又治窝,干活又生活。
人们住得破破烂烂,每家房前屋后都养猪、羊,到处粪便。房屋建设更是没有规划,街道歪歪斜斜。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改造。
把街道开宽、顺直,限制牛羊出笼。道路、住宅、广场、商场、宾馆等等,都有了。
一个新型的塞外小镇正在兴起。晚上的街市,流光溢彩,野火熊熊,歌舞风情……
在围场县城的北部,有一片地方,原来是林场的农机具修配厂。现在这些都过时了,闲置了,正好是为后代们预留的宅基地。于是,围场建了三栋家属楼,接着又盖了几十栋。
工人们陆续搬到县城居住了,老人孩子的医疗、教育全部并入围场县城。几十年受尽苦难的老一代创业者和他们的后人们,终于享受到了现代文明。
这个家属楼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遍布树木和花草。那是塞罕坝的绿与美,更是塞罕坝的精气神。
幸存的创业者们,他们现在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人类所有的创造和磨难,都是为了将来的舒适与美好。只不过,有大多半的人没有这个福分,他们先走了。而最终有一些创业者,幸运地赶上了。
现在,每当聚首时,都会有微笑,也有叹息……
孟继芝:一条快乐的游鱼
采访的时候,我见到了截肢已经50多年的孟继芝。
他截肢后,就回到县城,以轮椅代步。林场有一个大修厂设在县城,他在这里看电话、抄资料,又在财务科当会计,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毕竟是重度残疾人,直到1984年才结婚。媳妇叫聂瑞芹,小他14岁,也是一个肢残人,拄双拐。
这些年来,由于科技的发达,假肢也轻便多了,便宜多了。在总场的支持下,他的双腿都换上了假肢。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动手,三下五除二,就把假肢安装上了。穿上裤子,外人很难看得出来,只是走路时需要缓慢一些。
假肢由北京假肢厂专门供货,每两三年更换一次,每次需要七八千元。但他早已参加公费医疗,而且是因公致残,所有的费用由国家支付。
现在,他早就退休了,面色红润,胖瘦适中,身体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像一个健壮的中年人。前些年,他的女儿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结婚,又有了下一代,幸福且知足呢。
平时,他就开着电动车,在围场县城里来回走,或到老朋友家里串串门,聊聊天,像一条快活的鱼……
董加仑:品味夕阳红
2003年,他退休了。这一年,与他冷战一生的妻子也郁郁而去。
他回到濟南,为妻子举行了一个真诚的葬礼。站在妻子的遗像前,他“呜呜”地痛哭着,哭得天晕地暗。哭妻子,也哭自己。
后来,他干脆把老宅卖掉,彻底告别济南。
既然这一生都献给了塞罕坝,那么干脆也把骨灰献给这里吧。
2007年,65岁的董加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黄昏恋,与白城林技校同学曾祥谦的遗孀,六女上坝的旗手,当年坝上第一美人——陈艳娴结婚。
陈艳娴的丈夫于1994年去世,这些年来孤身一人。但她是一个开朗和快乐的女人,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并不后悔。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上,每一个人生活道路注定都不会平坦,更不会像童年和少年时想象得那么浪漫和完美。有一些坎坷,有一些磨难,那是人生的财富、人生的精彩,只有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才是真正的英雄。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能不能挺过来。如果挺过来,就是完美的英雄。
塞罕坝上的那一代大学生们,他们无疑大都是真正的英雄,只是他们大都过早地夭折了,所以,他们大都是悲剧英雄。
正是这种悲剧色彩的实在宏大,才使得今日塞罕坝的意义更加震撼,更加伟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陈艳娴无疑拥有了一个完美的人生。
因为,她能够健健康康地享受到当年艰苦奋斗的成果。
所以,年过七旬的她,每天在家属院的老年俱乐部里,唱歌、跳舞、做体操、打乒乓……
而董加仑呢,这个寂寞一生的男人,要把失去的梦想尽量地打捞回来。
他平生第一次有了家的温暖。他特别爱干家务,挂窗帘、拖地、养花、养鱼,掀日历、洗碗……听着那一声声细微的声响,像音乐,像歌声,像童年,那么温馨,那么芳香……
吴景昌:与大坝同在
在坝上,我也见到了仍然固执的吴景昌。
由于脑血栓的侵袭,75岁的吴景昌说起话来迟迟钝钝。
退休之前,他先后任总场技术指导,总场林业科副科长。1996年退休,至今仍住在坝上的平房里。
他在县城有楼房,但他执意不去,只是呆在山上。他说,同学们大都去世了,埋在了山上,我为他们守山。
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平房,两侧是几个很有年头的旧沙发,其中一个沙发上被两大塑料袋药品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老两口围坐在室内的活动餐桌上吃饭。活动餐桌撤去后,就是会客厅。
退休多年了,吴景昌还保留着坝上人家每天吃两顿饭的习惯,上午10时左右,正是早饭时间。endprint
他说,在这里,呼吸的所有空气,感觉都是甜的。
他惟一遗憾的是,由于林场教育条件差,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业。三个孩子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都没有考上大学,现在只能下岗或待业……
常常地,看着这无边的林海,他会说,我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即使在极端寒冷的冬天里,他也执意住在山上的平房中。
他早已习惯于这里的一切。
他说他在安然地等待着那一天。
他早已坦然地对孩子们交待:死后骨灾就撒在这里。
是的,他要与战友们重新聚首,永远在一起,永远和塞罕坝在一起!
崔光德:这个可爱的日本人
让我再说一说中国人崔光德兼日本人山川佐太郎的故事吧。
1995年,他终于办回了日本籍。为什么?由于几个孩子全没有考上大学,在企业上班,且又全部下岗,难以养家。他只好把国籍办回去,这样,几个孩子有了收入。
他一半时间住日本,一半时间住国内。
他有一个女儿在石家庄工作。他年岁太大了,就常住石家庄。
前几年,他在孩子的陪同下,又回到塞罕坝,又找到了当年居住的老屋。
80多岁的老翁,趴在地上,大哭,像孩子一样地大哭。
这实在是一个可爱的日本人啊!
这期间,恰巧有一个日本代表团来塞罕坝参观。
他执意用日语为他们做了一回讲解。
日本代表团听着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一个个目瞪口呆,万分震撼,泪流满腮。
讲完后,日本代表团集体列队,面向塞罕坝的百万亩森林,深深三鞠躬。而后,又面向中国人崔光德,深深鞠躬。
……
48.负离子与萜烯类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林业科研机构,近年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除了对塞罕坝的森林资产价值、森林生产及服务价值、社会效益等进行精确的评估外,还出台了两项很有意思的研究报告:《森林释放负氧离子生态效益报告》和《森林释放萜烯类物质效益研究报告》。
空气负离子就是大气中的中性分子或原子,在自然界电离源的作用下,其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自由电子附着在气体分子或原子上,特别容易附着在氧分子上,从而成为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根据医学实验表明,它对改善肺功能、心肌功能和睡眠,提高记忆力,促进新陈代谢,清新空气、杀菌消毒都有特殊作用。所以,负氧离子的数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对环境质量判断的一把最鲜明的标尺。
森林中树冠、枝叶的尖端放电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电效应,均会促进空气电解,产生大量空气负离子。另外,森林环境中造就的特殊气候因子也是产生和维持负离子的重要因素。
所以,森林中大量产生的空气负离子是人类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世界上大多数长寿区都位于海拔1000-2000米森林山区的缘故。
北京市区每立方厘米的负离子含量是多少?
室外平均为100-200个,室内仅为30-40个。
而塞罕坝地区呢?每立方厘米平均达到2521.4个,最多达84600个!
什么是萜烯类?
萜烯類物质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植物的花、叶、芽、木材、根等器官的油腺组织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分泌释放的一种具有芳香气息的有机物质。据专家测定,针叶林中松、柏、桧、杉、云杉、冷杉等均能散发出萜烯物质。每公顷针叶林,每天散发的萜烯类在2-5公斤。
现代医学越来越认定,萜烯类物质对灭菌抗癌、消炎镇痛、驱风利尿、美容护肤、降低血压等,具有特别明显的疗效,被称为“森林维生素”。
近年来,俄罗斯、德国、日本和美国等欧洲国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森林医院”和“森林疗养院”。
他们将医院建在森林中(特别是针叶林),清新的和浓浓的空气负氧离子和萜烯类物质就是最好的医生。辅之以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服务,患者用散步、漫跑、下棋、绘画、唱歌等形式,即可治疗疾病、强身健体。
医学和生态结合,从而达到康复功效。
这将是人类医学的方向!
……
49.最高祭奠
今年6月,我再次在塞罕坝采访的时候,感受着大森林宽厚无边的清凉和富氧,但已经难以寻觅到当年的植树人了。
采访时,我专程拜访了一次“尚海林”。
这些年来,塞罕坝人倍加珍爱“尚海林”。1985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枝清理;1987年进行了首次抚育间伐,林分每亩155株。以后,又进行了五次间伐。截至目前,林分每亩30株,平均胸径达到30厘米,树高23米,亩蓄积12立方米。
如今,“尚海林”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草本和灌木茁壮成长,忍冬、稠李、野玫瑰、碱草、薹草、地榆等植物种类达30多种,已经形成了乔、灌、草、地衣苔藓相结合的、优良的立体资源结构,成为塞罕坝最典型的示范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一种大境界,是一种顽强而又悲壮的民族文化。但这也是一种大无奈啊。
不过,他们也在乘凉啊,在清风里,在树荫里,安息着,微笑着……
是的,他们远去了,却留下了一座青山,一片森林——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
谨以这一片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塞罕坝为祭坛,祭奠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一群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远去的英灵,那一段慷慨悲歌的历史,那一种永恒不朽的民族精神!
塞罕坝,中华民族的金山银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