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调整广播新闻编辑的心理状态

2017-09-30史恒

中国广播 2017年9期

史恒

【摘要】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广播新闻编辑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加。工作中,他们作为节目架构的主要搭建者,文字和音频稿件的核实、删改和把关者,听众、记者和主持人的中间联络者,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保证新闻报道质量。

【关键词】 广播新闻编辑 传播心理 编辑心理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A

新闻编辑心理即新闻编辑工作者在编辑新闻稿件时的心理活动,它不仅影响新闻作品的质量好坏,甚至可能对新闻受众的心理和传播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多年从事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现对广播新闻编辑常见心理狀态予以归纳分类,并总结出调试最佳心理状态的要点,供大家分享。

一、广播新闻编辑常见的心理状态

对消息要“喜新厌旧”。新闻要新、快,最好和新闻事件同步,这是广播新闻的一大特点。广播新闻编辑处于原始稿件和播出稿件的中间环节,应当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紧张状态。这种紧张表现在编辑要随时关注新闻的动态变化,快速判断新闻价值以及及时反映新闻内涵。编辑会紧紧盯着可靠的消息源头,从中获取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节目要求不断更新。以山东临沂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整点播报》节目为例,节目在时效性上强调报道的第一时间和播报的第一现场,要求每期节目的更新稿件条数至少占节目整体的75%。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责任编辑无论是在直播间还是在发稿室,都要始终打开新闻供稿系统的滚动新闻,或者各种门户网站的头条新闻,时刻准备把最新消息第一时间传递到主持人手中予以播报。筛选听众在直播过程中打来的热线电话和上传的语音播报,审听过后切入直播间或上传至直播间的微信平台,做到在安全真实前提下的第一时间快速反应。

对线索和信息要“心存质疑”。现在新媒体日趋发达,人们发布和获取信息的门槛越来越低,新闻事件一出现,在微信或微博等平台上只需轻轻一点,就能马上传播开来,“全民记者”的时代已经来临,所以甄别新闻信息的能力对广播新闻编辑来说尤其重要。总体来说,编辑对公众提供的新闻线索要核实,对突发事件的情节和原因处理要谨慎,对重要活动的举行时间和地点要确认,对市场上楼市、车市中各种机构单方面发布的数据要质疑,对带有商业宣传色彩的内容要规避,对社会和互联网上的言论要充分警惕,并及时澄清。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经常会遇到“抢新闻”和“消息源信用级别不够”这对矛盾,通常的选择是宁愿慢一拍,也要保持质疑精神,力争找到至少两个消息源,比如现场记者、政府相关部门等,以免成为不实新闻的跟班,使得虚假新闻以讹传讹,不但误导受众,而且可能会影响媒体的形象和声誉。

对听众要“善解人意”。广播节目的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这就要求编辑牢记毛泽东同志《反对党八股》中给我们讲的“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的道理,编辑出深入浅出的稿件。另外,编辑在剪辑记者录音的时候,要果断删掉空话套话,留下听得懂的数据、一针见血的解读、身临其境的同期声等。比如临沂台制做的关于临沂2017年通车的快速公交系统的专题报道。编辑对于采访回来的录音进行剪辑,删掉了有关部门的套话,留下了总工程师解读整个快速公交系统在建设过程当中将对哪些路段造成影响,建成后将会带来哪些便利等内容;当剪辑通车对市民采访时,删掉了空话和吐槽,留下了更多的理性分析,比如私家车主在什么时段走更通畅,高峰时段绕行什么路段比走原路线更节约时间。总之,要让录音新闻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二、广播新闻编辑需要避免的心理误区

避免“知觉定势”。知觉定势,是指人在认知外界事物时存在的一种预测性心理活动。这是带有倾向性的思维模式,也是编辑常见的心理现象。为此,广播新闻编辑必须突破心理上的亲疏好恶,做到冷静面对,不能因为自己家乡是某省某市,就对当地的新闻有所偏爱;不能因为对某领域感兴趣或不感兴趣,就有选择性地重视或剔除新闻素材;更不能因为自己对事件的个人看法,而扭曲更为客观、更为主流、更为真实的观点。

避免版面的“利益诉求”。在广播新闻报道中,常常隐藏着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这会对新闻的公正性、客观性带来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编辑必须明确立场,走出“利益诉求”的误区,主动承担起把关人的角色,不断强化责任担当,严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广播新闻编辑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报道中正确反映基本事实,满足受众对真实信息的需求,充分发挥新闻报道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

避免“优柔寡断”。在最新消息或者突发事件出现后,广播新闻编辑通常都可以做到第一时间将文字消息编辑播出,但是,要想做到第一时间最优化处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种最优化报道时机常常因为编辑一时的优柔寡断或者其他资源条件的制约而被延误。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编辑平时要做好积累,完善预案机制,进行必要的演练。同时,要增强自身的创优意识和媒体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更果断、更及时到位地组织好新闻报道。

三、广播新闻编辑应当正确调整好心理状态

保持必要的自信。只有具备必要的自信心,才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工作难题。首先,广播新闻编辑要强化自我总结意识。编辑应经常主动和记者、主持人交流探讨工作得失。其次,编辑要具备批判意识。在收听收看其他媒体的同类特别是同题报道时,要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报道。再次,编辑要做好记者体验。要经常以记者的角色深入基层和新闻现场,了解受众心理,把握时代脉搏,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度,更好地完成编辑工作。

经常换位思考。在编辑工作中,要不断与听众、记者和主持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这样可以更快找准努力方向,消除误解,提高效率。比如:在新闻热线的接听上,有时候遇到话语啰嗦的听众,接到一些诉求超出新闻媒体职能的来电,甚至遇到听众把对社会的一些不满发泄到编辑身上,面对这些状况,编辑不但要耐心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听众坦诚沟通,而且还要以积极的心态从问题本身挖掘希望、乐观以及积极的体验。有了这样的心理,无论是接听热线,还是编辑稿件,都可以最大限度地疏导舆情,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合理的自我心理调整。在紧张的新闻编辑工作中,身心会经常处于疲惫状态,这时候,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自我调整。首先,要学会主动宣泄。可通过向信赖的亲朋好友倾诉内心的苦闷来缓解精神压力,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文章进行大声朗读,以此来疏解自己的烦恼,还可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使心中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其次,要学会放松情绪。当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时,可采取练习瑜伽、冥想或其他的放松运动,也可听听喜欢的音乐,或通过旅行,使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再次,还要学会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即便是在外界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也能鼓励自己、坚定信念。广播新闻编辑要学会自我调整、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使自己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心理状态是影响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工作中,编辑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避免陷入心理误区,不断提高自己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使自己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中,保证新闻报道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市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张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