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互换教学法对护理技能操作的教学应用
2017-09-29姚璐杨蕴芝杨晖郭峰陶芸寸碧芸杨玉萍
姚璐++杨蕴芝+杨晖+郭峰+陶芸+寸碧芸+杨玉萍
【摘要】目的 通过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法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调动了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应用两样本随机对照实验法设计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实验,对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低于实验组且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比较后,都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角色互换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技能操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护理技能操作 ; 角色互换教学法 ; 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校级教研教改立项一般课题(2016-JY-Y-24)。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80-02
角色互换教学方式就是使学生置于教师的行为角色,并按教师角色的要求对其他同学进行教学,进一步掌握和全面理解知识要点。师生角色互换具体是让学生课前自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理解,课上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角色,将自身对知识的领悟传达给其他同学,该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教师在适当时候参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在学生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作好引导,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培养能力双重教育的目的。
1.教学内容及实验对象选择
按照学校临床技能操作课教学大纲要求,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选取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临床技能课实验教程》作为教学参考书。护理操作课实验内容包括穿脱隔离衣、导尿术,同5学时,1次课完成。
实验对象选择2015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根据实验对象按学号随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均为临床医学统一录取招收学生,既往学习成绩,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将两组学生分组,每组60例,共120例学生。实验组采用角色互换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实验组:60名学生平均分3组,每组20人,再分为 4个小组,每小组5人,选1人为小组长。课前对4名小组长集中培训,学习此次护理技能操作的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并要求实验组同学进行课前预习,复习相关基础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课上从4名小组长中向本小组内另外4名学生讲解并演示实验需要操作的内容,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遇到问题由4位小组长组织大家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由任课老师帮助解决。对于简单的问题老师以提示为主,操作和问题解决靠组内所有同学共同解决。教学讲授部分完成后由组长教授组员开始实践操作。
对照组:60名学生平均分3组,每组20人,再分为 4个小组,每小组5人,选1人为小组长。小组长只负责领取和归还实验用物,授课方式由教师统一讲解、示教、辅导、小结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教学效果评价
授课完毕对两组同学进行护理技能操作考試,考试采取一对一方式,考试内容均为导尿术及穿脱隔离衣。同时给两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形式以调查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比较为调查主旨。
4.统计学分析及结果
采用统计软件 SPSS 17.0,对两组考试结果进行t检验、对问卷调查结果采用X2检验。
两组学生护理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比较,结果见表1:
两组学生护理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比较
表1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低于实验组,且差异显著 (P<0.01)。
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比较,结果见表 2:
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比较
表2结果显示:以上几组项目类型均具有统计学差异,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在护理技能操作课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效果、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主动性、知识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显著提升,结论证明实验组学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学生。
5.小结
护理技能操作目前依旧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护理技能操作的教学应用中,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角色互换法提供了学生换位思考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当“教师”,促使其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讲课”所需知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帮助其理解和记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 “备课 ”能力 ,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并增进了师生交流。
角色互换法使护理技能操作不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能让学生学到医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特定形式的教学活动来获得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其掌握人际沟通技巧,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综合素质能力。同时角色互换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角色互换扮演使知识和实践融合性更强,涵盖知识范围广,内容更加直观贴切,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教师”解答不了的问题,由任课教师进行解答,也促进了教师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其结果是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角色互换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技能操作无疑会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助于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角色迅速转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汉跃.角色互换法对外科护理学教学的示范效果研究[J].671—1246(2015)13—0087—02.
[2]于凤波,佟雷,高俊霞.角色互换教学法在《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B .1005—5320(2016)02—0089—01.
[3]李志毅.互动式教学法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B.1671—1246(2016)06—0037—02.
[4]曾丽秋,杨清燕.角色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生角色转换中的应用[J].1674-9308(2015)33-0005-02.
作者简介:姚璐(1988~),女,云南昆明人,助理实验员,主要从事临床技能操作课护理操作教学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