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2017-09-29赵彦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学儿童小学

赵彦

【摘要】近些年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儿童教育理念的更新,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是我国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没有进行有效地融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深入融合的新思路,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儿童 ; 文学 ; 小学 ; 语文 ;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16-01

1.引言

现在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者的关系成为教育界一直研究的课题,最近几年儿童文学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类儿童文学阅读活动广泛开展,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也体现着对儿童文学的需求,儿童文学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和敲门砖。所以,加快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规范儿童文学的内容,探索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新道路是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2.儿童文学

对于儿童文学的定义在国内外教育界有许多不同的论述,通过对各种关于儿童文学的定义做整理归纳,可以将儿童文学做如下定义。

首先,儿童文学属于文学的一种。儿童文学符合其他文学作品的普遍特质,儿童文学是包括情感表达和审美塑造,它所描述的是一個单纯的世界,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世界,儿童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自由驰骋,释放天性。

其次,儿童文学的受众对象是儿童。儿童文学要求以儿童为中心,站在儿童的角度去了解世界,儿童文学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儿童文学要符合儿童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客观规律。儿童文学创作者要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进行文学创作,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和人格尊严,不允许将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强加到儿童身上。

最后,儿童文学要具有学习价值。儿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锻炼和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儿童文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人文素养,同时儿童通过阅读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把儿童文学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儿童文学是否应该得到重视?儿童文学作用的发挥是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些问题都是应该值得深思得问题。从总体情况来看,儿童文学在如今的语文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儿童文学的内涵和实质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读,并没有发挥出儿童文学的真正价值;而课外的儿童文学读物却是鱼龙混珠,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往往是比较迷茫的,市场上的儿童文学读物处于失控的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

3.1中国儿童教育历史习惯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大多数家长对儿童教育过程中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采取的是道德教化。对于儿童教育总是从儿童是一个不懂事的群体出发,一位国外教育者来到中国看到了中国的儿童读物,并比较了他所在的英国和中国两个国家同一时期的儿童读物,不禁感慨:中国的课本很是枯燥和陈腐,古怪而单调,书的作者并没有设身处地去考虑读者的心情,更没有考虑读者的兴趣爱好,书的内容也是缺乏新意的,显得死气沉沉,而得出上述论断的是著名的英国汉学家麦高温,在中国生活了将近50年并仔细观察中国教育而发出感叹。西方人的学习是从大自然、从动物身上开始他们的认知,而中国的教育是从学书本知识开始,让儿童去读去学一些比较深奥难懂的读物,这些历史的习惯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中国的成人对儿童只有“教”和“哄”,一方面重视儿童,另一方面又放任儿童,儿童教育缺乏系统性。

3.2小学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不足

小学语文教师是搭起儿童与文学之间的一个桥梁,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输送文学,让学生学会阅读,读懂文学。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他们对儿童文学的认知和系统学习是从大学阶段开始的,但是,儿童文学在大学阶段在一些师范类院校中属于选修课,也就是说这门课并没有被大多数人真正重视起来,是一门师范类院校的边缘课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也并没有真正理解儿童文学的内涵。许多教师对儿童文学的理解还停留在白雪公主和小矮人、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认识上,对于课文中入选的儿童文学的理解也仅局限于表面和肤浅的认知,对指导学生完成对儿童文学的学习也是捉襟见肘。另外,教师对于有关儿童文学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又很少,这些到导致了小学教师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不足。师范类院校应该积极开展儿童文学素养课程,提高师范类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小学中应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在后期来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3.3家庭教育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表现出了更多的功利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分心切,并且受传统应试教育观的影响,只有成绩才是孩子的王道。首先,家长和儿童属于完全不同的认知群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采用成人的教育观点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理解去灌输孩子知识,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接受程度,也不关心孩子是否有兴趣去学习,用成人标准去要求儿童。其次,从情感角度来看,每一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因此,会更加关心孩子的未来,这样的关心导致家长不关心孩子现在的情感诉求只关心孩子成年以后的状态。这样的现状和心态导致了家长的功利主义倾向,直接影响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开展,因此,更多的家长喜欢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获取传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上,忽略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即使有一部分家长意识到了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但是,比起其他能力的培养,他们也会把儿童文学素养抛在脑后。家长应该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让儿童在文学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挣脱分数的束缚。

参考文献

[1]王泉根:《与时俱进的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M],《当代儿童文学的精神指向》,赵郁秀主编,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8).

[2]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M],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05).

[3]张娜,陈佑清: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06).

猜你喜欢

文学儿童小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留守儿童
文学小说
六一儿童
文学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