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空间营造分析
2017-09-29冯颖杰徐艺裴
冯颖杰 徐艺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户外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高。无论是居住绿地还是公园游赏绿地,园林景观设计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休闲都有直接的影响。植物作为园林设计的要素之一,其在空间的营造方面占据主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空间的方法,以用来为园林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一、园林植物空间概述
园林空间通常由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诸多要素所构成的大小不同、景象各异的多种形式的空间组合。也是由各种可供观赏或经济实用价值的植物通过艺术造景的手法,适当配合其他造园要素而构成的空间组织。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定义园林植物空间为“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過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
植物空间是由地平面、顶平面和垂直分割面三个界面构成,三个界面单独或共同构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类型。
二、园林植物空间的构成
(一)地平面
地平面是人在空间中活动行为的载体面和发生面,人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底面之上发生和进行。正如凯文·林奇所说,“空间主要是由垂直的面限定的,但唯一的连续的面却在脚下”。地平面需要承载人们的各种户外活动,为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可以运用软性素材和硬性铺装素材来进行地平面上功能布局的区分。
(二)垂直分隔面
垂直分隔面是由具有一定高度的植物构成的一个竖向的面,形成了明确的空间边界和较强的围合感,也是植物空间营造中最常出现的一种营造形式。在植物的选取时,可选择分支点较低的小乔木进行列植。也常常用灌木进行修剪形成绿篱,整齐划一效果,所形成的空间更具有强调性。再者,园林植物空间不是完全严实,其所形成空间具有虚实相间的特点,虚与实主要是通过植物的特性和种植上的疏密来体现。因为垂直空间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也常常用于区域的划分。
(三)顶平面
顶平面是由植物的树冠所形成一种覆盖面。植物的树冠类似一种伞状,在人们的头顶上方进行空间限制,将人的仰视视线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包围感强。树冠在形成顶平面时,对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限定受到园林绿地植物枝叶密度、分枝点高度、园林树木的栽植形式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例如落叶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所形成的空间围合感不一样,夏天植物树叶茂盛,可实现有效的封闭效果;到了冬天,树叶凋零,顶平面的构成因素只剩枝条,并不能有效遮挡视线,顶面空间限定弱化。还有利用攀援的紫藤和凌霄攀附在花架、拱门、木廊等上也可塑造覆盖面。
三、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方法
(一)空间的分隔
在建筑领域中常常以建筑材料来进行功能空间的上的分隔,以区分不同功能的使用空间。园林中也常常借助植物进行空间分隔与布局,例如用大面积的草坪,也可作为一种限定空间的方式;在中国的古典自然式园林当中,植物的在空间上的围合往往不受几何图形的限制,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植物在空间的布局上往往随意,力求一种自然美。在规则式园林中,植物常常被修剪成几何形状,所营造的空间简洁明朗,在空间的限定上更加明显。
(二)空间对比
在园林植物的设计过程当中,为了增加园林游赏的趣味性,常常会塑造不同的空间形态,给游览者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对比手法的应用极为普遍,大小空间的对比,虚实对比都会给游园者一种截然反差的心理感受。例如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通常入口处会运用障景形成闭塞感的空间,紧随障景其后,往往是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空间,空间的大小对比,在有限的造园基地上,小中见大,富有生气。
(三)空间的渗透
园林植物营造的空间并不是严格限定的封闭空间,空间与空间之间是互相渗透穿插,结合植物的季相变化,园林中的空间也是不断呈现动态变化,因此园林中的空间是动态的。在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常用漏景、框景、夹景和借景等构景手法形成具有流动性的空间感,空间层次丰富。例如拙政园,园林中有较多的长廊,通过漏窗的手法,既增加了空间层次也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也避免游览者审美疲劳。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可借鉴古人造园的方式,充分发挥植物的可塑性,营造丰富的空间序列,创造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语
随着现代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各种建筑材料的应用兴起,园林中的空间营造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但基于植物空间富有新意的空间营造还需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结合当代人们对于室外空间使用的需求,充分了解植物的习性特性,营造新型园林植物空间。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