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服务设施专项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
2017-09-29冯颖杰
冯颖杰
本文以隆昌县为对象,调查其旅游服务设施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此为依据,对国内相似城市旅游专项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隆昌旅游服务设施现状
(一)交通服务设施
全县按照“景城一体”指导思想,大力推进“畅通隆昌”和“交通网络化”建设,以道路骨架的延伸有序拓展城市空间,实施配套建设工程,增强城市旅游功能,先后建成了人民路、隆华路、环城南路、恒隆路、万隆路、人民大桥、回龙观大桥等骨干项目,目前已形成了“四横三纵半环”的城市道路体系,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便捷性。
(二)旅游接待设施
1.住宿接待
随着隆昌旅游业发展,全县住宿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现有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宾馆各1家,商务宾馆41家,旅馆40家,招待所7家,除星级酒店外,商务宾馆和社会旅馆条件参差不齐,存在“小弱乱差”的局面;但床位数基本能满足现在城市与旅游发展需求。
2.餐饮设施
近年来,隆昌餐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5年底,全县限上餐饮企业49户,全县餐饮从业人员达19000多人。全县共有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1家、二星级宾馆1家、星级农家乐10家(五星级乡村旅游酒店两家、金盘子、银盘子、铜盘子旅游餐馆各一家),市级餐饮名店6家、市级以上行业和部分评定的名菜23个、名小吃4个、烹饪名师6位。隆昌餐饮的地方特色正逐步向精细化和区域化发展,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形成以金鹅宾馆、东方宾馆、金谷大酒店、香满园酒楼等为代表的中高端餐饮为龙头,配以羊肉汤、烧鸭子、火锅等为代表的特色餐饮。
(三)旅游购物设施
隆昌县推进购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开发隆昌素、藤编、牛角、隆昌陶、夏布包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系列商品,拓展购物旅游链,不仅让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还要走时有带的。目前,全县共有旅游商品企业10余家,旅游购物点位于主要旅游景区周边及县城各大小店铺。
二、存在不足
(一)旅游集散体系不健全
目前依托中心客运站,构建了旅游服务的部分功能,但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同时未结合多点客运站和多个景区景点形成多能级的旅游服务服务体系。
(二)服务资源要素整合不够
目前,县城区与乡镇之间互动不够充分,在城市旅游服务设施的配置上各自按照自身标准建设,难以完全实现互惠共享和辐射帶动。这种各自为政的设施配置现状,导致了区域内设施资源尤其是旅游设施配置的失衡和低效。
(三)服务设施整体水平不高
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评估,服务设施主要存在以下不足:设施容量偏小;服务功能不全;空间布局欠合理;设施更新时间长;供需匹配度不够、使用效率偏低。
(四)服务设施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缺少标准化和系统化的设计规划,服务设施布点不合理,在老城城市建设预留空间不足,导致服务设施无法落地建设。
(五)智慧旅游应用推广不强
城市及景区智慧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实现了部分服务功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但是整体上尚未构建完整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大部分功能还较为缺失,如智慧旅游解说系统、旅游移动终端开发。
三、建设思路
(一)着眼全域川南旅游,深入评估市场规模
隆昌城市旅游服务设施不仅服务县城及县域内的景区,更要服务于成渝高铁沿线的泸州、自贡、宜宾等川南旅游景区;在合理计算城市常住居民人口、外来游客、过境中转旅客的基础上,设定旅游服务设施的规模与功能。
(二)聚焦旅游服务功能,优化体系空间布局
在认真分析现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和游客双重需求,同时在景区、街区、公园、酒店、集散地等游客聚集区,重点考虑旅游功能的植入,形成覆盖面广、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的主客共享旅游服务设施。
(三)科学配置各类设施,融入历史文化特色
根据游客偏好和规模数量科学配置旅游集散、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宾馆、旅游购物、旅游标识、休闲绿道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将隆昌的青石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到服务设施建设或装潢中,凸显独特的城市文化标签,丰富青石文化城内涵。
(四)构建智慧旅游平台,全面提升支撑能力
通过隆昌的“1个中心、3个平台”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整合旅游服务六大要素,让居民和游客能高效便捷的享受预约预定、信息咨询、评价反馈、在线支付、实时导航能智慧服务;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实现高效智能管理和智慧营销等综合功能,以智慧平台建设全面支撑隆昌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发展(1个中心:隆昌大数据综合管理中心;3个平台:隆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隆昌旅游电子政务平台、隆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应与本地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或者开辟旅游服务设施专项建设,打造城市旅游服务优势,形成城市经济与旅游产业发展互补共荣。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