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2017-09-29陈承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舆情微信大学生

程 艳,陈承红,王 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基于微信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程 艳,陈承红,王 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微信的出现对高校的网络舆情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网络舆情的处理和应对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利用微信平台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必须做到完善微信舆情引导机制、建立有效的微信舆情引导平台、加强微信舆情引导队伍建设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微信;网络舆情;引导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QQ、博客、微博等以不同的传播模式及特点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关注,他们借此发布和传播信息、发表言论。而近年来,微信以其强大的功能优势成为了大学生群体中最重要的互动交流平台,同时也成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发源地、发酵池、集散地及放大器[1]。高校要高度重视微信这一新兴媒体的强大功能,并有效利用其为之服务。

一、微信和高校网络舆情的概述

(一)微信的概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手机聊天软件,它具有快速发送文字、照片、语音信息和视频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摇一摇以及扫二维码等多种方法添加好友与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可以将相关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者发送给微信好友,实现与他人的互动交流。由于微信具备方便、灵活、功能实用、注重保护用户隐私以及发送信息免费等特点,因此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可以说微信的用户群基本已经覆盖了所有使用手机的客户。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概述

网络舆情是人们因为受到各种事件的刺激之后产生的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传播的对于此事件的所有态度、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倾向的集合。由一个热点问题引发的网络舆情要经历产生、形成、发展和消亡四个过程。网络舆情会随着事件的焦点性、重要性、频率性以及互联网信息的更新速度而变化。

高校网络舆情对于校园的安全和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今,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网络舆情,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2],但依然存在着引导机制不够健全、引导队伍人员配备不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影响了高校的稳定发展。各高校必须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在充分利用微信这一新兴平台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微信的功能优势

(一)微信相比其他交流平台的功能优势

目前微信已经成为继短信、BBS、博客、邮件和微博之后的一个最具影响力的互动交流平台。和其它的工具相比较,它的特点和优势显而易见,如表1所示。

表1 微信的优势

(二)微信在网络舆情引导上的功能优势

高校纷纷借助于微信这一新兴媒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新闻发布、正能量传播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本科院校77所、专科院校111所,目前以学校名义开设的微信公众号比例几乎达到100%,并且覆盖了在校大学生、老师、校友和社会人士等各类群体。可见,微信公众号已经发展成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载体。

1.校园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

高校师生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对校园内热点事件进行及时发布,如宿舍安全问题和食堂食品卫生问题等。只要学校里有一个学生发布此类信息,其他学生就会快速转发和传播,必然对学校的和谐稳定产生强烈的冲击。但是,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对校园内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快速的引导和化解。

2.网络舆情产生前的快速反应

高校传播网络舆情的媒介很多,突发事件一旦爆发,吸引了广大师生的注意,消息便会迅速蔓延。高校可以在网络舆情产生与转发之前,提前对此事件进行分析,对各种负面情绪进行正确引导,有效降低负面舆情的影响。

3.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

网络舆情还对高校良好形象的塑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打造代表高校形象的“个性名片”等。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开通了“设计之声”“印象数媒”和“微物联”等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校园热点新闻、传播校园正能量,较好地塑造了学校的良好形象。

三、微信应用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微信舆情引导工作没有得到重视

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部门没有对大学生的微信舆情的管理和引导做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高校微信舆情引导机制以及舆情的交流沟通渠道。在遇到出现网络舆情问题的时候,部分高校的微信舆情管理部门采取放任自流和淡化处理的消极方式来应对;还有些高校的微信舆情管理部门不是采取有效引导的方式,而是采用传统的对待舆情问题的态度来进行严格压制及监管;甚至有一些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尤其是微信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能量。

(二)微信舆情引导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虽然我国现有的互联网管理法律对网络舆情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在高校的微信舆情方面的法律法规却很欠缺。我国的互联网立法工作应该在实践中重视调研及取证,并加强论证,建立相应的互联网法律规定,以便于高校的微信舆情管理及引导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有法可依。此外,高校微信网络舆情工作中还存在着微信上发布的信息审查及监管制度、预警机制及应急制度未建立等一系列的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的微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才能为高校微信舆情的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3]。

(三)微信舆情引导队伍有待于健全

高校对于网络媒体的舆情处理和引导部门还不够完善,专门设置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学校还不是很多,即使是设置相关的管理部门的学校,它在人员的配备上也和其需要承担的任务严重不符。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校网络宣传的常规性工作,还要担任网络信息监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意识形态等问题的处理和引导。工作量巨大,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

目前大学生微信网络舆情的出现及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但如果高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还主要通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较少考虑学生群体自身和微信舆情的双重特殊性,就会显得缺乏针对性和灵活度,因此在大学生微信网络舆情的新形势下,过去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在新时期发挥积极高效的作用,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微信网络舆情形势下的新的教育途径,建立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思想引导的新模式。

四、制定基于微信的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

高校网络舆情的爆发将对高校的日常管理和网络安全都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高校要重视微信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有效利用,使得网络舆情朝着高校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树立网络舆情危机意识

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使高校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发源地,作为高校管理层必须充分意识到网络舆情的危机会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具有着突发性,高校管理层不能等到网络舆情危机爆发之后才开始重视。所以,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网络舆情危机意识,凡事做到预防在前,变被动为主动。一旦有问题出现必须在第一时间之内处理,并且时刻把应急预案做好,做到防患于未然,把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爆发的可能降到最低。

(二)完善微信舆情引导机制

为了使高校的微信网络舆情工作得到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对学生的微信舆情引发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应对和处理,在对大学生微信舆情现状进行各项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微信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长效管理机制显得尤为必要。高校可以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利用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标准及要求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研究的各项工作。

按照大学生微信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法规的精神,高校可以对日常的微信网络舆情情况做常态化的监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微信舆情状态及微信舆情信息做好分析工作,并对信息的流向及交流讨论的细节做好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形成微信网络舆情的分析报告,并制定出应急预案,最后做好微信舆情的反馈工作,把形成的分析报告和应急预案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

(三)建立有效的微信舆情引导平台

在微信网络舆情事件爆发后,为了有效缓解学生由于微信网络舆情产生的心理压力,学校应该平等对待学生,不仅要让学生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还要让他们能够合理地表达自我的诉求,所以建立有效的微信舆情引导平台就非常重要,之后还必须把学生在微信舆情上表达的诉求制度化和规范化。高校可以选择性地在校内推行各部门交流沟通的电子政务平台,逐渐地将此平台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让学生可以在微信网络舆情的引导上实现与高校的交流和沟通。

(四)加强微信舆情引导队伍建设

加强微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必须建立一支既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规律,又擅长微信网络舆情研究数据分析的引导队伍。这支队伍的结构应该涉及到多个层面,不仅要有微信舆情专家及校领导,要有专任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还要有与微信舆情研究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高校还要在设备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微信舆情工作的监测和引导工作顺利开展。

另外,高校要制定有关微信网络舆情的专题培训规划,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一切教育及管理引导资源,对这支微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为学校的微信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工作,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体系与微信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有效结合,丰富微信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的内涵,不断提升微信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新环境下,高校迎来了新一代的90后大学生,他们受到西方文化思想及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部分表现出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缺乏等问题。只有发扬创新精神,有效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与新途径,才能有效应对大学生的微信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为高校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1.高校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自律教育

微信的特点决定了微信平台的管理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难度很大,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道德的约束和学生的自律。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及行为规范。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

高校还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信仰对自身行为起着引导作用,可以提升人的道德认知,影响人的道德行为,指导人们不断进步。

3.培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在微信网络舆情自我管理和引导方面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履行相关法律规定,在使用微信过程中不仅做到自身不传播负面信息,还要做到抵制他人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谣言散播,一旦发现负面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稳定。

4.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高校对大学生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至关重要。因为学生在心理失衡或压力的冲突下,容易借助于网络发泄心中不满,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高校任何网络舆情的发生,都会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甚至影响到学生本人和家庭。只有高校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树立网络舆情危机意识、完善微信舆情引导机制、建立有效的微信舆情引导平台、加强微信舆情引导队伍建设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措施,才能净化网络空间,使高校网络舆情向健康长效的方向发展,并给学生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实现高校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1] 何跃,邓姝颖,马玉凤,等.突发事件中微博用户社群舆情传播特征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2):14-18.

[2] 张大成.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6):26-29.

[3] 路遥.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传播特点及应对机制浅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109-112.

[编校:杨 琴]

Research on University Network Opinion Guidance based on WeChat

CHENG Yan, CHEN Cheng-hong, WANG Hong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Jiangsu214153)

The emergence of WeCha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university's network opinion. It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treatment and response of network opinion. In order to use WeChat to effectively guide network opinion, universities should complete WeChat network opinion guidance mechanism, establish an effective WeChat network opinion guidance platform, strengthen WeChat guidance team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eChat; network opinion; guidance

G647

A

1671-9654(2017)03-0004-04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3.003

2017-06-24

程艳(1981- ),女,江苏常州人,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陈承虹(1968- ),男,江苏无锡人,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虹(1966- ),女,江苏无锡人,副教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微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研究”(编号:2015SJD36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舆情微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信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微信
微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