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7-09-29段翠芳
段翠芳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 骨科 河南 平顶山 467400)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
段翠芳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 骨科 河南 平顶山 467400)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67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9例)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
早期护理干预;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出血指的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该病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1]。由于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后需长期卧床,导致下肢缺乏运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还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其治疗费用[2]。本研究通过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依据建档顺序为研究组(69例)和对照组(67例)。其中研究组女32例,男37例,年龄37~78岁,平均(56.31±4.36)岁;对照组女29例,男38例,年龄38~79岁,平均(56.17±4.5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向患者简单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
1.2.2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
1.2.2.1风险预测 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2.2.2药物治疗 遵医嘱给予患者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2.2.3生活护理 嘱患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且低脂低盐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穿宽松舒适衣物。
1.2.2.4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辅助其完成被动及主动运动。①麻醉清醒前:给予患者足踝被动运动,一只手固定踝部,另一只手握前足做足环转、足内外翻、踝关节屈伸等运动,双下肢交替,各15次;由跟腱开始自下而上对腓肠肌、比目鱼肌做按摩及挤压运动,双下肢交替,各15次。②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足踝主动运动,以踝关节为中心进行足环绕、足内外翻、踝关节屈伸等运动,双下肢交替,15次/组,4组/d;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膝关节屈伸运动,双下肢交替,15次/组,4组/d;指导患者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8~10次/h。
1.2.2.5环境护理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禁止吸烟,室温控制在25~26 ℃。
1.3观察指标①住院时间;②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③彩超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④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高24分,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恢复越差。
2 结果
2.1住院时间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6.13±3.47)d比(21.02±3.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0,P<0.05)。
2.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0%比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6,P<0.05)。
2.3股静脉血流速度护理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2.4NIHSS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静脉血栓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静脉血液回流速度降低,血液黏度、血小板增加,血液凝固性增高,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形成的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发生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凝集,患者多表现为下肢溃疡、疼痛、皮肤紫绀、肿胀、血栓脱落、浅表静脉扩张等,一旦血栓脱落就有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的风险。因此,寻找一种能够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韩喆等[3]研究指出,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手术治疗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最大程度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本研究通过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早期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的几点优势:①环境护理中,室内禁烟可防止尼古丁对患者血管造成损害,确保室内湿度、温度适宜能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而有效防止血栓形成;②辅助患者进行主被动运动,尤其是加强其下肢肌肉、关节活动,可增强患者腿部肌肉收缩力,肌肉收缩发挥类似泵的功能,对周边血管产生压力,从而降低微血栓形成概率;③指导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通过深呼吸时胸腔形成负压和心室舒张期时形成的负压产生虹吸作用,使周围血管静脉压相对高于右心房,以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入心;④让患者穿宽松衣物且保持大便通畅,均有助于其下肢静脉回流[4-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股静脉血液流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综上,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
[1] 刘丹,陈嘉,刘立群.医用弹力袜联合充气压力泵预防老年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2016,36(16):4035-4037.
[2] 王涛.血栓弹力图指导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DVT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32):46-47.
[3] 韩喆,蒲培双.高压氧联合早期锻炼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58例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5,(3):237-239.
[4] 尹方,刘琰.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0):956-957.
[5] 李春会,李惠玲,邹叶芳,等.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干预策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5):532-536.
R 473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116
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