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
2017-09-29武世平
武世平
多排螺旋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
武世平
(鄢陵县中医院 影像科 河南 许昌 461200)
目的观察对比多排螺旋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鄢陵县中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5例,均接受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统计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定性诊断敏感度与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结果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定性敏感度分别为93.3%和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分期诊断定性敏感度(100.0%)高于多排螺旋CT (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定性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MRI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分期诊断优于多排螺旋CT,值得临床推广。
多排螺旋CT;MRI;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坏死骨骨小梁在应力作用下结构发生损伤,随后修复损伤骨组织的过程[1]。研究指出,股骨头坏死治疗越早、病变越轻,其临床效果越佳[2]。因而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该病可有效阻止病情的发展,降低股骨头塌陷的可能性。临床常用的检查方式有CT扫描、MRI检查、X线摄片等。X线因其成像效果较差,识别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低。多排螺旋CT与MRI是较为精密的检查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中[3]。本研究选取鄢陵县中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5例,观察对比多排螺旋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鄢陵县中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5例,其中男51例,女24例;年龄30~65岁,平均(40.7±4.2)岁;单侧43例,双侧32例;应用大量激素所致者34例,外伤所致者30例,长期酗酒所致者11例。所有患者经体检均检出“4”字征阳性,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走路跛行等。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24 h。
1.2.1多排螺旋CT检查 运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Bright Speed 16多排螺旋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内旋,扫描参数为电压120 kV,电流300 mAs,层距与层厚均为1.25 mm。扫描范围为自髓臼上缘扫描至股骨小转子水平。
1.2.2MRI检查 应用飞利浦1.5 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层距1 mm,层厚4 mm,患者取仰卧位,采取常规矢状位,矩阵为256×256。采用体部线圈,扫描双侧髋关节冠状位与横断面。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定性诊断敏感度、阳性征象检出率及分期定性诊断敏感度。阳性征象包括:骨髓水肿、线样征、单一囊变等。分期标准:0期:患者临床体征检查结果均呈正常状态或无明显异常状况;Ⅰ期:患者股骨头形状正常,经CT检查出现骨小梁稀疏状况,MRI检查非均匀性线条状或点状信号;Ⅱ期:股骨头形态无异常,关节面正常,但CT与MRI可检测出相似征象,局部硬化、囊变;Ⅲ期:于Ⅱ期病变基础上出现新的征象,CT可检测出骨皮质断裂、股骨头塌陷等,但骨头尚未变形。Ⅵ期:骨关节发炎、软骨损坏、关节间间隙狭窄,并出现退行性骨关节病。其中0~Ⅱ期为早期病变、Ⅲ~Ⅵ期为中晚期病变。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定性诊断敏感度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定性敏感度分别为93.3%和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的定性诊断敏感度对比(n,%)
2.2阳性征象检出情况MRI对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征象检出情况对比[n(%)]
2.3分期定性诊断敏感度MRI分期诊断定性敏感度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52,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式的早期定性诊断敏感度对比(n,%)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分为非创伤性与创伤性两种类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多学者认为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服用大量激素或长期酗酒有关,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由于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破坏股骨头血运,导致缺血性坏死[4]。早期股骨头坏死致残率较高,若未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造成骨头永久性变形,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性伤害。
目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股骨头坏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常见的有X线、CT、MRI检查等,其中多排螺旋CT扫描与MRI检查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敏感度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排螺旋CT扫描与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定性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3.3%和96.0%,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种诊断方式对股骨头坏死的定性诊断均较高。CT作为骨科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具有较高密度与空间的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股骨头坏死区域骨质塌陷与碎裂情况,防止骨质结构重叠,提高分辨率。文献报道,由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细胞基本坏死,但骨密度与股骨结构尚未出现异常,此时采用CT检查不易发现病变,而病变发展1周左右,CT方可查出病因[5]。因此,CT扫描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敏感性较低,常出现假阴性,故不适于早期诊断。而MRI较CT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够清晰显示坏死骨质区域的解剖结构。此外,MRI可准确判断股骨头软组织发生病变的部位,提高图像层次性,以便探查骨髓细节[6]。本研究结果中,MRI对早期骨髓水肿、线样征、单一囊变等阳性征象的检出率和分期诊断定性敏感度均高于多排螺旋CT。该结果表明MRI在早期分期诊断股骨头坏死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考虑其原因为:早期股骨头坏死时股骨结构与骨密度尚未发生异常,但骨髓细胞已因缺血而坏死,CT需在发生骨化与骨吸收反应时方可检查出病变,在此过程中,病情已发展40~60 d,进入病情的第二阶段,故CT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存在明显不足;而MRI检查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表现为负重区出现T1WI低信号影,上方呈T2WI高信号影,骨组织周围充血水肿及炎症反应可增强低信号。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定性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MRI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分期诊断优于多排螺旋CT,值得临床推广。
[1] 付在红.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2015,25(10):102-103.
[2] 王俊琴,刘辉.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1):1673-1676.
[3] 李寒旭.MRI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3,13(5):769-770.
[4] 魏国柱,高红,刘暾,等.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0):1946-1948.
[5] 张英剑,吕廷灼,王文志,等.螺旋CT三维重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型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1):16-18.
[6] 刘金林,谢一平,马洲鹏.CT与MRI诊断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应用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2):3492-3493.
R 681.2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58
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