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转归分析
2017-09-29姜国义
姜国义
(吉林省四平市结核病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1)
抗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转归分析
姜国义
(吉林省四平市结核病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1)
目的 本次实验将针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转归进行全面分析。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结核病患者,并针对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但仍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有增长趋势。而在临床表现上则有黄疸、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多种情况,且肝结核药物导致患者肝损伤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高龄、酗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HIV感染等。结论 针对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患者而言要尽早治疗,从而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早日恢复,优化抗结核治疗过程。
结核病;药物性肝病;危险因素;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且多是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在治疗方面一抗结核药物的使用为主,但是由于病情控制情况差异较大,结核病的致死率曾有较高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抗结核化的过程中,由于药物原因导致肝损伤中断治疗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结核药治疗所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并给予解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结核病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41.5±18.4)岁,在入院时进行了肝功能检验,并根据肝损伤程度分析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其中,肺结核患者5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4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在抗结核治疗后均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本次抗结核治疗加用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链霉素,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根据患者病情差异进行适当的选择及调整。
1.3 诊断标准
将对患者停药后肝损伤情况的改善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血清检测,关注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其异常时间不超过3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实验首先对肝功能异常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但仍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有增长趋势。而在临床表现上则有黄疸、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多种情况,具体发生率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在确诊后立刻停止了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并给予维生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等相关治疗,其中,治愈人数有41例,好转人数15例,无无明显变化人数4例。
表1 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情况
3 讨 论
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在临床上有不同的表现,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方面,轻度患者则为ALT异常,重度患者则会出现肝功能衰竭等,且多以急性为主。而对肝脏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在吡嗪酰胺的使用上,主要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并造成症状性肝炎。而抗结核药物的疗程长、用量大,且治疗多为联合用药。据相关资料显示,肝结核药物导致患者肝损伤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高龄、酗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HIV感染等,特别是随着患者年龄增加,抗结核治疗引起肝损伤的机率更高。因此,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及时的检测肝细胞毒性,能够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除此之外,也有报道显示,在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的过程中,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机率较高,已超过40%[1]。
具体而言,药物在人体肝脏内代谢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氧化、还原以及水解过程,能够产生肝细胞毒性的相关产物;第二阶段则为结合反应,即解毒的过程[2]。而停止用药后,多数患者的肝功能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会增加分支杆菌耐药性。反之,对于无明显临床病症的患者无需暂停用药,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此之外,对于存在轻微肝损伤患者要加强关注,防止其病情加重,并调整化疗方案,例如使用肝毒性较小的药物,喹诺酮类等。与此同时,可给予葡萄糖、B族维生素、肌芉等辅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加用保肝药物可在一定程度的降低患者肝损伤的发生率,因此,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补充营养,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综上所述,针对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患者而言要尽早治疗,从而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早日恢复,优化抗结核治疗过程。
[1] 王晓存.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4,10(12):151-159.
[2] 苏江卫,张笑丹,张 辉,等.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4(14):229-231.
本文编辑:李 豆
R974
B
ISSN.2095-6681.2017.2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