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山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与对策
2017-09-28邢恩丽
邢恩丽
文山市动物防疫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为了确保辖区内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流行,为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地方经济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 动物疫病防控防疫工作现状
1.1 加强组织,明确责任。文山市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把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作为社会稳定政治任务来抓。每年年初文山市人民政府召开年度动物防疫暨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州相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动物防疫工作,下达了《文山市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关于下达年度动物疫病防制和疫情监测任务的通知》。同时,市人民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签订防疫工作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市级召开动物防疫暨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之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又组织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村兽医防疫员、村委会干部等相关人员召开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动员会或启动仪式,营造了政府组织、部门实施、群众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有效确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1.2 强化动物防疫疫(菌)苗组织供应,确保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文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定专人负责疫(菌)苗等生物制品的发放、管理及相关工作,严格执行专人管理和设备巡查制度,认真做好防疫物资出入库详细登记。2016年发放使用4.5万元防疫耗材,组织供应猪瘟苗87.99万头份,高致病性猪蓝耳苗87.99万头份,猪口蹄疫苗84.055万ml,牛羊口蹄疫苗36.52万ml,高致病性禽流感124.075万ml,鸡新城疫苗255.5万羽份,狂犬苗4.79万只,牛出败疫苗13.69万ml,炭疽11.91万ml,羊四防苗3.826万ml,小反刍兽疫活疫苗3.82万只,同时组织羊痘、猪三联苗、副伤寒、禽霍乱、犬五联苗、鸭瘟等常见动物疫病所需疫苗供应工作。
1.3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文山市按照动物防疫工作需要,确实抓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2016年投入资金15万元,主要储备应急物资有菌毒杀、二氧化氯消毒药、注射器、注射针头、酒精、药棉、防护服等43种应急物资储备,有效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4 充实和完善冷链建设,确保了疫苗保存质量 2012至2017年,文山市基層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共投入48万元,为17个乡镇(办事处)共配置防疫仪器设备2094台(套)。市级疫控中心建有疫苗冷库23立方米,疫苗储藏冰箱6台,疫苗运输车1辆;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兽医站均有2台冰柜,每个村兽医员配置1台冰箱、1个冷藏箱,全市冷链建设得到充实和完善,确保了疫苗保存质量。
1.5 切实加强辖区内养殖场管理工作,加大养殖户指导服务和监管力度,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积极防控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重点抓好免疫等关键措施落实,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统筹抓好重大外来动物疫病、主要人畜共患病和常见多发疫病防控工作。2016年组织兽医技术人员对新平、开化、卧龙、东山、追栗街、古木6个乡镇(街道)36家规模养殖场开展防疫督查,查看防疫、消毒记录。凡超过或接近免疫期以及免疫抗体水平低下的畜禽,及时督促业主进行加强免疫;对新近补栏的畜禽实行全面普查补免,力争所有畜禽都在有效免疫保护期内,确保畜禽养殖环节生产安全。共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注射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321”防疫520头、牛羊口蹄疫314头、禽流感防疫617只、鸡新城疫防疫425只、犬狂犬病防疫102只、常规动物疫病防疫注射牛出败64头、炭疽74头、羊四防68只。
1.6 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监管,对动物免疫血清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及时监测,掌握动物防疫质量和致病性病原在畜禽中的感染状况,科学评价疫病防控水平,制定防控计划,控制疫病发生,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2016年,对36家规模养殖场开展实验室血清免疫抗体监测畜禽血清32份,病原感染监测家畜血清35份,畜禽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都达到了70%的标准。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组织力度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宣传方法方式单一,而且做得不够好。
2.2 基层防疫队伍补助低,人员不稳定,队伍老化,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提升,不能较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新要求。
2.3 部分群众动物防疫意识不强,部分群众和养殖场不能自觉主动参与配合防疫工作。
2.4 防疫工作面广量大,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偏少,并要兼顾其它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和服务工作,防疫人员的任务重,工作面广量大。
2.5 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亟需建立和完善,防疫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经费紧缺,长效保障机制亟待健全和完善。
3 主要对策措施
3.1 坚持集中免疫、常年补针,消除免疫空白。对集中免疫时未能免疫接种的孕畜、仔畜、病畜和新补栏的畜禽及时进行补针,查缺补漏,消除免疫空白。
3.2 提高认识,强化队伍素质,完善防疫长效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基层兽医队伍的建设,增强队伍服务意识,加强业务技能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优化基层兽医队伍。
3.3 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重视,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要求,建立市、乡、村、组四级的上下联动防疫机制,营造更加良好的工作氛围。
3.4 加大力度宣传防疫工作。多形式积极宣传动物防疫工作,普及防疫知识,增强群防群控意识。
3.5 多渠道努力争取防疫资金,妥善解决工作经费不足、防疫设施简陋、防疫设备运转效率低等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长效保障机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