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积累及运用

2017-09-28郭蕾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写作素材陌生化议论文

郭蕾

【内容摘要】:目前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存在缺少素材、素材陈旧,素材雷同等问题。为了尝试改变这一现状,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的能力,笔者从课本素材细节化,常见素材陌生化,万能素材多元化等三个方面,简要地谈谈关于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和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议论文 写作素材、细节化、陌生化、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我们的问题

目前,不少高中学生也许得了“恐议症”,提到议论文就畏难,许多记叙文、散文写的不错的学生对议论文写作也缺乏信心,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千篇一律就是缺乏新意。

最近,以“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体会生活易被人忽视的美好”為主题的议论文写作练习后,我们收集和分析了部分学生的习作摘录,从中可以窥见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素材使用所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案例】1:如果你想体味世界的美好,你只能静下心来,摈除内心的浮躁,用心慢慢地去感受。如果喝茶只为解渴而一咕噜喝下去,你只能尝到难忍的苦味与滚烫的滋味。但假使你先慢慢让茶的香气挥发出来,就这热气和茶香细细呡一小口,无与伦比的茶味会冲击你的味蕾,让你精神大振。因此,静心才能发现茶的美好。

教师点评:文章通篇只有作者自我的一些感想,缺乏有说服力的事例。

【案例】2:用纯粹之心,寻美丽的风景。陶渊明看见肮脏的官场,毅然放弃官位,潇洒做他的五柳先生。既然无法拥有顺畅的仕途,又无法实现内心的大志,又何必“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呢?于是他回到乡间,采菊东篱。何必为官场的不平而烦恼,蓦然回首,这青山绿水才是他一生的归宿。

教师点评:李白很忙,渊明很忙。所选事例陈旧,老生常谈,缺乏新意。

【案例】3:乐于助人也是幽香的一种。你们是否还记得几年前那个从高楼坠下的小女孩,是否还记得那双充满母爱的双手?我想大部分人应该还记得,记得吴菊萍那颗善良的心。她那双援助之手拖住了一个生命的同时,也托住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案例】4:助人是一种美。前几年,中国出了个“最美妈妈”吴菊萍。这位来自杭州的年轻妈妈,在看到一个年幼的孩子突然从高楼上摔下,她毫不犹豫甩掉高跟鞋,伸出手去接那跌落的孩子。她牺牲自我,换来了一个孩子美好的明天。

教师点评:类似的事例不断出现,这样真的好吗?

二、我们的现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做到有感而发。事实上,目前高中议论文写作在素材积累和运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 素材不足,所选素材缺乏新意;

2. 学生对写作素材泛泛而谈,分析不到位;

3. 运用的素材雷同。

缺乏素材、素材陈旧、素材雷同是学生议论文写作在素材方面的三大难题。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微小说《珍贵的尘土》一文中,长大后的苏珊娜在登上青年男演员的马车时,对老清洁工沙梅说:“要是有人送我一朵金蔷薇就好了,那就一定会幸福了。”于是,每当夜晚,老清洁工对首饰作坊背回的尘土进行筛选,终于攒够了打造金蔷薇所需要的金粉。最后工匠完成了沙梅的心愿:用这些金粉所融化的金锭为沙梅打造了一朵极其精致的金蔷薇。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录进了作者的文艺创作集《金蔷薇》。

其实,这篇小说也对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有重要启示:如果将金蔷薇比作一篇优秀的作文,那么金粉就是构建议论文的素材,筛金粉的过程便是对素材选用的过程。那么如何教导学生筛选“金粉”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高中议论文素材积累和运用具体策略。

三、我们的对策:

1.课本素材细节化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化就是要关注素材中容易为人所忽视的细枝末节。高考语文和课文无关,这恐怕是很多人的误解,所以就有“语文多学一篇少学一篇,没有多大的区别”的错误想法。殊不知“教”教材和“用”教材有很大的差别,语文课本是一座巨大的素材库。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就地取材,把课本素材进行细化,就不用费尽心思捧着“金饭碗”去乞讨了。

(1) 细节化之一:提取素材关键词。

如果对课文素材采取“拿来主义”,原文引用,阅卷老师对教材很熟悉,看了上句就知道下句是什么,无法引起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素材的细节特征,从中提取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写成语段,使语段和作文的话题紧密联系起来,就可以成为议论文写作的素材。

【案例】学杨绛《老王》一文,分析文中老王的行为,“从来没有看出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送给杨绛他们的冰又大又好;文革时,自己生病时仍给杨绛他们送鸡蛋,香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品质,让学生以“善良”为关键词进行片段描写,有学生这样写道:

一辆人力车,撑起了一个人生。杨绛笔下的老王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他善良的天性。每每作者乘他的车时,他从不“索要”任何东西。 “你还有钱吗?”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在那个文革的年代显得格外暖人心。人,在春风得意之时,谁都愿意亲近你。当你深陷泥沼时,愿意为你伸出手来的,请好好记住他。老王就是那种值得一生铭记的人。他的无私、真诚度融在那些好香油、大鸡蛋中了。

学生抓住了关键词,结合课本中人物的行为、语言,并采用议论的手法进行点染,不失为底层人物、优秀品质等话题的良好素材。

(2) 细节化之二:细察素材内蕴美。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理,对于课本中的素材,我们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仔细品味素材的言外之意,从而写出新意。

【案例】《项脊轩志》一文中,写到归有光对祖母和母亲的怀念,很多学生都围绕“亲情”来积累这一素材。但文中有很多细节是写他对妻子的爱恋, “吾妻死,室坏不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寥寥数语中满含对妻子的深情,将一个知识分子含蓄内敛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师要指导学生品味这些素材所蕴含的内在美,让学生借鉴使用。在一次以“有意思和有意义”为主题的议论文训练中,学生写到:endprint

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珊珊可爱。”总觉得情趣盎然,充滿了读书的乐趣,很是向往。然而读罢全文,才感到这小轩凝结了归有光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无限与无限哀痛。它的纪念意义已经远大于作者独自一人吟啸其间的乐趣。有意思中蕴含着有意义,才能让生活不沉迷于表象,让人生不沉迷于玩乐。

学生写作由浅入深,体察出项脊轩对于作者的意义,很好地引出了自己的观点。

2.常见素材陌生化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概念,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浙大陈建新教授曾把“屈原、陶渊明、苏轼”称为套话作文三巨头。可见在高考作文中此三位人物在素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如何把常见的素材“陌生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陌生化之一:思维逆向化。

常见素材以相反的形式出现,突破常规,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相反的方向进行举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讲评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处理常见的素材。比如“水滴石穿”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那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石头?石头为什么会被“温柔的洞穿”?

【案例】今年的浙江卷有“书品和人品”这一命题,一位满分考生就采用了逆向思维形式,以莎士比亚为例,对素材进行了陌生化处理。

我们从莎士比亚的文章中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任性、人品上的美与善良。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敛财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欠债者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

这样的莎士比亚和我们熟知的莎士比亚大相径庭,这样的素材也显得很有新意。

(2)陌生化之二:寻找新元素。

用少见的素材来替换常见的一些素材。指导学生平时多留意生活的点滴,从中寻找一些类似的陌生素材来替换一些常见的素材。比如,写父爱母爱可用生活中的无声行动来替代“爱孩子”的口号,写溺爱可用当下流行的“公主病”玛丽苏来分析其危害。

【案例】在2014年的全国课标中,一位满分考生是这样写的:

他是芦花丛中的隐者,是世人眼中的仙君,做一首曲往历史的长空一扔,便转身走进了芦花丛,留给官场一个决绝的北京。他不强求官场,不强求名利,不破坏心态的平衡,只愿追求宁静安逸的本性,从此饮酒作诗,观赏落日,一心做他的“芦花道人”。愿从宁静之本性,自来宁静清风。

同样写淡薄名利,厌倦官场,考生用陌生素材“芦花道人”贯云石来替代大家所熟知的“五柳先生”陶渊明,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3.万能素材多元化

“多元化”简要定义为: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组合。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会印发一些优秀文章,甚至还会标注素材可在哪些母题的议论文中使用。不少学生更是订阅素材书,分门别类罗列素材,以此开拓视野。但往往这些“万能素材”会在写作中出现“撞车”现象。

(1)多元化之一:相关材料多联系。

一个材料孤立的看,可能只表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展现事情的本质。而学生在议论时见解也就不深,只能触及表层。这就需要教师把相关的材料进行联系,引导学生把类似的事情综合,多角度地来看待,加深对事件的本质见解。

【案例】曾上过一堂《苹果之幸?苹果之痛?》的作文素材积累和运用课,课堂上列出的社会事件主要有三:其一是2011年,享有“苹果教父”之誉的乔布斯因病逝世,网友自发在各大网站纪念他;其二,安徽一男子为了买流行的苹果产品以2万元的代价出卖自己的肾脏;其三,《南方周末》的一篇评论文章《苹果中国污染地图》,文章调查了苹果中国加工车间排污,对普通员工及周边居民身体影响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状况。之后,列出了以下问题:

你会选择“苹果”产品吗?

苹果在世界同类产品中为什么能一枝独秀?

你怎么看待“卖肾买苹果”的行为?

读完《苹果中国污染地图》你有什么感想?

如果以“苹果之幸”或“苹果之痛”为话题,你会选择从哪个角度入手?

5个问题一抛,学生踊跃发言,新观点层出不穷。学生作文提到了执著、信念、健康、创新等很多方面内容,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究其原因,是将生活中的素材多元化,学生愿意多角度去理解作文素材,从而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多元化之二:个性材料多转换。

个性化素材不是一个经典的小故事,一篇美文等,而是特别熟悉,精于研究某一方面的素材,而且还要能“一材多用”,从而实现写作素材的多角度转换。

【案例】有学生特别喜欢川端康城,读了很多他的作品。很欣赏那句“凌晨,看海棠花未眠。” 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柔情与悲悯啊!再确切的说,是川端康城心存的善念与天真。连凌晨四点钟醒来都会去关心一株花,这是天真的孩子才会做出来的傻气的善良。学生对这句话理解颇深,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因此在不同的作文中运用了这一素材。

“川端康成曾写道: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浅眠。大师并未撷下这朵芬芳,也并未用闪光灯打搅它彼时的宁静。因为他知道生命的美丽和自由是海棠的天性所诠释的,摘下的花朵怎能保留那野性的分毫?拍下的一瞬怎能重现那生命的永恒?远观而不亵玩,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当天性和自由慢慢积淀,凝聚,生命的宝珠会发出万丈光华。”(《天性与人性》)

“在路上看到一朵好看的花,你会如何?撷下把玩?做成标本?我愿像川端康成那样: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浅眠。花是如此,人亦如此。父母的爱无人能及,淡父母想要给我们的过多的爱却只会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负担。花朵最优雅的姿态不是温室里的娇柔,不是人手中的妩媚,而是在土地中沐浴风雨阳光的明媚;人最骄傲的姿态,不是家庭中的享乐,不是父母羽翼下的安逸,而是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保持自尊和傲骨。” (《真正的爱》)

个性化素材就需要这样循“一”而觅,再由此“一而二,二而三”,日积月累,形成自身独特的素材库。

《珍贵的尘土》一文中,最后这样写道:“沙梅的金蔷薇,让我觉得有几分象我们的创作活动。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花过劳力去探索过,是怎样从这些珍贵的尘土中,产生出移山倒海般的文学的洪流来的。但是,恰如这个老清洁工的金蔷薇是为了预祝苏珊娜幸福而作的一样,我们的作品是为了预祝大地的美丽,为幸福、欢乐、自由而战斗的号召。”高中生的写作远达不到专业创作这样的境界,但是我们教师至少可以让学生在素材上下功夫,去筛选、拾取创作中的“金粉”,熔铸自己的作文“金蔷薇”。

参考文献:

1、 康 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上海译文出版社

2、 《就地取材妙成文——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徐连霞《学周刊》

3、 《高考作文的生活化教学和备考策略》卢世国 《语文知识》

4、 《谈考场作文的积累和运用》杨海峰 《文学教育》(下)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作素材陌生化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教学新思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从陌生化角度浅析《藻海无边》
学生写作现状和应对策略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