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探索
2017-09-28张勇
张勇
摘要: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各中学亦充分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之一,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同时具有实践性、工具性、综合性等多属性学科特点,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如何让信息技术教学更有成效就成为众多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信息技术教育 探索
【分类号】G633.67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已经纳入到了日常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因其同时具有实践性、工具性、综合性等多属性学科特点的特殊性,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上,无论是教学方法、模式都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可以借鉴,因此很多在这个学科岗位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面临着这样几个问题:
1.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存在差异,且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
由于初中教學水平的差异及各种客观因素,例如城乡教育的差距,不同学校课程设计的差异等等,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电脑的运用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电脑上网,有的学生则可能连最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甚至有的学生连电脑都没有用过,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两极分化的局面相当明显。同时,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够全面,对电脑及网络的应用仅限于某些方面和某几个操作。很多学生可能是网络游戏高手、聊天高手、论谈版主,对电脑及网络资源的应用仅仅是为了娱乐,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
2.学生缺乏信息意识,不能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学生们为了“学”而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下降很快,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严重的“学”与“用”脱离。这也导致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一种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够灵活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3.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局限性
与其它课程比较,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都包含windows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也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这种固定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
那么,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不如此认为。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探索。
1、合理安排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既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在来自农村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在初中的时候从未曾接触过计算机,而《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学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鼓励学生们由会上机操作的学生和不会电脑操作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自由组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初步学习计算机操作的学生能组员的帮助下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而熟悉上机操作的学生则在帮助同学的同时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就如许多《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学着做”、“试一试”、“动手做”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2、信息技术教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它和数学、英语、美术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老师也同样应该向其他学科的教育进行渗透,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另外,在各个学科中情感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也当如此。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在课堂教学中,相较于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操作步骤,我更乐于教授学生们操作方法,并要求他们积极动手去获得信息,让学生们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信息,学会灵活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3、完善信息技术任务教学的设计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与探索,虽然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还处于发展阶段,教育教学模式方法都还不尽完善,但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效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