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8冯永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过程

冯永红

【中图分类号】G613.3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被各种新信息冲击,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尤其以幼儿科学活动对信息的需求更为明显,信息技术与幼儿科学活动的整合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幼儿科學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从而使幼儿获得对周围世界感性认识和经验。信息技术综合表现力强,能集图、文、音、视、动、色等信息为一体,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恰当应用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能够极大地拓展幼儿观察、思维的空间,实现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潜能的作用。

一、 诱思激趣,注重引入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认识

兴趣。探索情境的创设就是教师在幼儿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触发幼儿迫切想弄清未知事物的愿望,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把幼儿引入探索科学问题的情境之中,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

在大班科学活动《蝌蚪和青蛙》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小蝌蚪破卵而出、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小尾巴消失、变成小青蛙的动态画面,使幼儿感到“似曾相识”,有“难道其祥”,这对“熟悉与陌生”的矛盾就使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就帮助幼儿确立了探究的主题,可以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培养和观察,完成后续的实施探究和结果反思活动。

二、 培养能力,注重过程

科学活动素材不仅仅来源于课堂,在幼儿的生活经历中到处可以见到各种科学事实,

所以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表述能力,利用家校合作完成科学教育活动。

在《面包发霉了》一课教学中,幼儿对微生物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而教材内容又不足以完成幼儿对知识的需求,我们就把《面包发霉了》作为综合实践课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了发展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的探究过程,收集幼儿的问题,共同确定探究主题,分小组布置任务,家长帮助完成网络资源检索,教师指导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制作科学小报,小组发布学习成果,展示交流。这样的教学过程给了幼儿直接的亲身经历体验,同时也帮助幼儿完成了科学发现的研究过程,幼儿在过程能展示自我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思维训练,培养品质

科学活动学习中,幼儿经常会发现解释某种科学现象有某种需要,但是这样的需求又

会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产生矛盾,而这正是科学研究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来培养幼儿的科学品质,完成幼儿的科学思维的训练。如在科学活动《冬眠的动物》中教师布置任务,让小朋友收集材料了解动物的各种过冬方式。活动完成后,有的幼儿提出问题“大树怎么过冬?”“为什么有的树冬天落叶,有的树不落叶”“蔬菜为什么要盖上暖棚”,这些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利用家园合作共同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和交流反馈的活动,实现对幼儿科学品质的培养。

四、 发展想象,拓展思维

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想象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

仅能完成兴趣的激发、过程的录制,还能用事实材料来帮助幼儿完成想法的检验。如科学活动《怎样喝到水》中,教师利用《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提出问题,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大胆提出各种想法和意见,教师要帮助幼儿梳理问题,合并相同的观点,整理出有效观点,结合能量守恒原理、水的流动特性和宇航员在飞船内喝水的视频,让幼儿明确自己的想象是否合理,也帮助他们建立科学设想需要实验的检验的科学品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过程
设问引导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科学拔牙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