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再造”理论在有效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8余史芬
余史芬
一、 “流程再造”的由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以及技术革命使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致使企业经营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企业只有在更高水平上进行一场根本性的改革、创新与再造,才能增强竞争力,再造理论因此应运而生,并拉开了企业再造的序幕。1993年,迈克·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了流程再造的概念: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取得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指标上显著性的进展。从此,流程再造迅速成为企业界的流行语。流程再造,是在西方国家兴起并促进许多现代企业发展乃至重生的管理变革浪潮。
课堂教学不能简单类比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但是,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时,以流程再造管理理念来衡量传统的课堂教学,应用流程再造的原理寻找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时,可以得到许多新启迪、新思路。
二、有效教學需要“流程再造”
有效教学是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达到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必须通过相应的课堂教学类型实现,而课堂教学类型应该是“方向决定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流程”的结果。就目前课堂教学现实整体情况来看,培养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正在逐步占据相对主导地位。显然,我们的课堂教学“战略方向”变了,其结构和流程必然要变。以《统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为例。该课程是研究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通过其特有的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客观现象数量的规律性,并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论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理论课程。职校生普遍存在对理论课注意力不集中、求知欲不强的现象,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就缺乏好奇心、求知欲,而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逐渐对理论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造成的。因此,必须对该课的传统教学流程进行再造。
课堂教学的“流程再造”,就是要改变原来以应试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流程,将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指向培养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流程再造,一方面,新课堂教学不可能是全新的,而是在原有课堂教学基础上的革新;另一方面,新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模式改良和结构调整,而是在传承既有的课堂改革成果基础上的“再造”。至于对“流程”的强调,给我们建立新课堂教学的参考意义在于,在设计新课堂教学时,不要首先着眼于教师与学生的分工,而要着眼于建立学生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最自然化、最大化的流程——让教师和学生在流程需要中教和学,而不是为某项分工服务,这可以说是课堂教学要进行流程再造的根本所在。
三、有效教学流程再造的基本构思
(一)实施有效教学流程再造必须紧紧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流程再造强调以顾客为中心,我们的教学应借鉴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例如在“统计图表的制作”这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改变传统流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件着手,突出统计的生活化,比如统计学生每月的通讯费。从整体上创设统计全班同学在各个月通讯方面的支出这样一个情境,通过复习旧知识,力图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有必要去进行统计,很自然的进入了学习统计图表的环节,从而引入课题。因为这是每个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统计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统计”为“生活中学统计”使统计课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2.坚持以流程管理为手段的原则
统计基础课程要创造性地实施有效教学的流程管理,以流程管理为手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把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以统计基础“计划完成程度的评价”课堂教学的为例,如何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流程如何设计就是一堂课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流程,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做出相应的改变,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使学生保持探究的兴趣,然后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计划完成程度是大于100%好还是小于100%好”进行课堂教学的深入讨论,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疑惑得以解决 ,持续再现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流程从教师灌输逐步走向师生对话,从传递接受走向引导探究。
3.教学流程再造应坚持连续性渐进式的原则
事实上,教学流程再造本身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统计基础教学流程再造时,要坚持整体设计、分步推进的方法,通过不断的连续性渐进式的改进,优化各项教学流程,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要思考如何针对出现的问题,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强化“有效”环节,进而发扬优点和生成亮点,要思考如何开发与整合教材内容,整合教学环节,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学而教;要思考如何以落实为目的,进而再造教学流程。
(二)有效教学流程再造的基本途径
再造教学流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乐学”;再进一步,不但“会学”“乐学”,而且乐于创造,善于实践。基于以上认识,对统计基础的教学,可以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流程:
1.调整整合教学流程设计
流程设计指向不仅仅是将知识学会,将问题解决,而是指向知识如何学会,问题如何解决,提出多少问题,形成哪些创新,付诸哪些实践。笔者认为,“教学流程”应该是“学教流程”,要先有学再有教。因此,在问题提出的流程上应进行了一些调整整合,以期获得更好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总的流程不变:问题引领→研讨拓展→归纳小结→巩固应用。具体操作顺序变更为:问题引领+研讨拓展+归纳小结、巩固应用。如此,将“问题引领”“研讨拓展”“归纳总结”合而为一,可以节省有效课堂时间,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最终以“巩固应用”为落脚点。这样的流程,每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前提性环节,即: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各环节是根据教学设计和时间分配一步步走下去的,一般情况下有“1”就有“2”,前面的环节是后面环节的铺垫。而新课堂教学流程是有“1”不一定有“2”,或者说是能“1”则不“2”。这样教师就没有了“越俎代庖”的机会,也就没有了“越俎代庖”的行为。endprint
2.开拓教学流程设计思路
流程的设计紧紧围绕“让学生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创造自己所能创造的”这一思路进行,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去创造,学生要想尽办法让自己完成更多,创造更多;教师在新课之前,与学生充分交流,明确教学目标,商定本课或本单元学习的主导性策略,为即将进行的学习作出重要准备。师生共同商讨“为什么要学”“如何学”“目标如何”以及“如何评价”等问题。这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学生认知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基础。
3.重塑教学流程角色
流程设计中,教师的角色通过引导、启发、组织、示范等方式,成为学生学的“帮助者”,其核心价值在于“助生自助”。教师需要做的是,充分关注师生的备助是否有效,学生的“自助”是否充足,学生“自助”的能力是否提高,学生“求助”的意识和能力是否增强,学生“求助”的问题是否更有价值,同学“互助”得是否有效,教师是否有必要“补助”,教师“补助”得是否有效。在师生共同商定的基础上动态形成时间的分配;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将相对独立的知识性内容进行自主识记,将需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尽自己所能进行探究。“学生能自学的,教师不教”。如有问题需要提请教师或同学帮助,则先通过合适的方式“存疑”。有需要请求老师或同学帮助的,通过合适的方式向师生请求帮助。
4.创新教学模式
流程设计中,在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程序保障。学生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帮助,进行查漏补缺,复习巩固。学生能互助学的,教师不帮助。不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识局限,必然会出现许多学生尚未意识到的帮助需求,这时,教师要及時提供帮助。教师重在引导、启发、归理,而不总是简单的告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要么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或者强拉硬拽下前行,要么在教师的背扶下前行,学生只是完成教师的要求。而新模式下的学习,老师在每一个活动和每一个细节处并不急着“教”什么,而是耐心地把“经历”和“领悟”的机会留给学生并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
(三)有效教学流程再造必须坚持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
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有效教学流程再造,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围绕课堂教学的流程,必须有许多相关工作进行辅助推进,其教学流程才有生命力。教师在不断寻找新课堂教学的方向上,必须坚持用系统论的观点进行战略上的思考,如“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在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对待学科特性、教师个性问题”等,我们不为自己的思考草率地给出答案,而是先学理论,看榜样,搞研讨,理思路。广泛搜集阅读并自主学习相关的各种书籍材料,重点考查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促使有效教学流程设计中的“战略问题”在不断的学习、追问、思考中越来越明朗。
四、有效教学流程再造的展望
有效教学流程再造从愿望到概念,从概念到模式,从模式到实践,一步步走来,艰难,但也很坚实。统计基础课程的教改,远不能说成功。但是,从调查结果,从平时测试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凭我们对教育的直觉,可以欣喜地感受到,学生因“流程再造”的影响,其学习情态和方式方法相对于以前各届学生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负担在数量上和心理感受上都有了一定的减少,但他们的考试成绩不降反升。
责任编辑朱守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