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几点思考
2017-09-28王鹏飞
王鹏飞
“语文课重不重要?”如果拿这个问题来提问,我们很有可能得到几乎一致的答案——“当然重要”。如果我们再问:“语文课在职业学校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许答案就不那么乐观了。目前,在不少中职学校,语文与外语、数学、信息技术等课程一起日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某些领导眼中的“鸡肋”。语文教学在中职学校面临尴尬处境,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有关部门、职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警觉。要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质量就业和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考量,我们都没有理由忽视语文教学,更不能对语文教学的软指标和隐性育人效果视而不见。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不僅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改变教育观念,还要有适合中职学情、体现职教特色的语文教材。这就为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对于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重点关注。
一、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中职语文校本教材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对于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有不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例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的统一、学习知识与传承文化的统一、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统一,等等。应该说,这些建议是中肯的、科学的、有见地的。从中我们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理想的中职语文教材应该遵循的这些原则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该是首要原则。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方面,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知识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工具性学科,语文教材从文字、词句、语法、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为我们具备最基本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提供必要凭借,并为我们进一步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强大的能力提供基础性条件。另一方面,作为具有强烈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材在个人情感的传递、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乃至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就要求在中职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做到知识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注重对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塑造。然而很多中职学校低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语文学习对一个人在精神成长过程中的人文教育作用,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短期显性教育效果的追求上,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和当下的所谓“就业率”“职业素养”“综合素质”“一技之长”等方面。这种教育方式背后其实是对学校和学生两者地位和关系的一种认知错位,是学校短期利益与学生成长规律之间的矛盾体现。
重视中职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就是对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一种认同和践行。我国当代人文主义教育观主张以人格完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讲究科学人文主义,重视新道德教育,等等,这些教育主张需要通过修订和完善教材来实现。有学者曾经指出:“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以说,语文教材的内容博大精深,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语文教材中都有所体现。语文教材把世间万物通过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和社会伦理,给人以美的教育、美的享受、美的境界,从而培养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中职生在崇尚技能的同时,拥有一颗美丽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提升语文教师队伍素质是落实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关键
中职语文教师是中职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参与者,更是落实校本教材、切实发挥校本教材实际作用的关键性因素。笔者曾对多所中职学校的语文校本教材进行过调研,结果发现,校本教材存在先天不足。例如,与国家统编教材相比,校本教材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教材编写者以及中职语文教师的水平。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任务,短期内对教材内容具有新鲜感,学习积极性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查阅学习资料的学生而言,与校本教材相配套的辅导资料的缺失给自主学习带来了实质性障碍。如此一来,语文课堂教与学的实际效果将取决于语文教师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这将使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地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最终将导致校本教材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中途“流产”。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对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要提升中职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强化其基础性地位,关键是要使各级教育管理决策者提高和强化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只有首先解决认识问题,才有可能解决政策问题,才能及时纠正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的边缘化趋势。二是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中职语文教师的业务指导。通过组织开展中职语文课程建设、搭建语文教师业务交流平台、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强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监控等措施,为中职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形成有效管理机制,让中职语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三是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第一,加强师德修养,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二,鼓励个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尤其是能够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教育方法、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第三,着力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备课能力、说课能力、评课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等。中职语文教师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投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积累经验,实现自我超越。
三、突出职教特色、服务人才培养目标是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立足之本
要开发出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必须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学情和实际教学需求来编写。特别是教育部要求中职学校不要使用已有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而是组织力量重新编写《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这一行为本身就已经充分说明中职语文教育应该具备职教特色。
那么,具有职教特色的中职语文教材应该是什么样子呢?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材应大致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是应充分考虑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现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中职学校之所以要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新教材尽管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并结合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进行了大力调整,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校本教材可以成为统编教材的有益补充。笔者通过对多所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地调研发现,这套统编教材的部分选文与学生兴趣、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节。例如,个别阅读材料学术性过强,有的课文在学习时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归纳能力的要求较高,以学生现有能力接收起来非常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新开发的校本教材应考虑到中职实际学情,提高内容的适宜性。
二是应依托专业特色开发语文校本教材。从中职教育内部环境来看,不同的专业门类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有差异的。例如,财经类专业要求学生对社会经济运行具有较多了解;旅游类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要熟悉掌握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知识;幼教类专业则需要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掌握更多知识和能力。因此,如何找到语文与专业之间的契合点,把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让学生在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同时,为其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情怀、有思想、有原则、有理想、有态度的职业人奠定基础。
三是应把实践性教学摆在突出位置。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材,应把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新课程标准强调,中职语文教学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应用、服务于个性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主动把教学内容由教材向生活延伸,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搭建从课堂到社会的活动渠道。因此,校本教材可适当增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使活动内容尽可能多地涉及生命、生活、职业素养、心灵成长、社会伦理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通过设计主题班会、社会调查、模拟表演、人物采访、汇报演讲、书面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多层次、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责编 李晓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