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台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合作初探
2017-09-28唐玲
唐玲
广东省与台湾省地域相近、方言相通,人员往来频繁,相互贸易量和投资额巨大,有着共同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价值观。2016年4月,东莞市教育局组织考察团赴台湾考察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台湾称“技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永续发展的愿景等,其中职教教师的培养、录用、管理和继续教育是本次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对粤台两地职业教育师资职后培训现状、特点及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粤台两地职业教育合作有利于实现粤台教师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促进粤台社会文化交流和增进民族認同;同时也为粤台两地教育合作奠定基础,探索职教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开辟新道路。未来两岸教师合作应从构建教师合作平台,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合作,促进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等方面努力。
一、台湾职教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
本世纪以来,台湾的社会经济进入转型期,从劳动力密集的工业经济,转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经济,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因而这个时期的职业教育经历了结构、层次的调整,更加注重技术性和实用性。台湾职业教育具有多层次、多规格、层与层之间衔接贯通的特点,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完善,从层次上已经由高中、专科发展至本科、硕士、博士教育,成为台湾教育“第二条高速公路”。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也深受影响,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1.教师继续教育关注产学合作
为突出职业教育务实致用的教育理念,台湾当局采取多种措施,以搭建职业院校与社会各行各业间的公共合作平台,在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过程中,这些平台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制定了《产学绩效激励方案》,以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产学合作中去。此外,推出了《技职教育再造方案—培育优质专业人力》,该方案明确了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的职责,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实训场所,从5大发展方向出发提出10项改善策略,指导职教院校教师如何丰富教学与实务经验,从而改善职业院校的教学环境,提高其办学水平。
2.教师培训过程强调时代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各类技术人才,因此,台湾技职教育要求职业院校密切关注产业界的动向,对新兴产业、行业形成灵敏的反应机制;也要求技职教师能够具有了解时代和市场需要的敏感性。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注重教师专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培养,以企业用人需求为风向标随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2009年台湾当局公布的《技职教育再造方案》指出,技职院校教师培训聚焦于6大新兴产业,包括医疗照护、精致农业、文化创意、生物科技、绿色能源和观光旅游等;4大智慧产业,包括智慧电动车、智慧绿色建筑、发明专利和云端运算产业化等;10大服务业,包括国际医疗、美食国际化、会展产业、国际物流、流行音乐与数位内容、创新筹资、都市更新、中文电子商务和高等教育输出等。
3.教师培训具有针对性
台湾技职教育教师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对象以技职教育一线教师为主;培训的项目和内容,大多来自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教师培训中心(教师研习中心)的研究组在制订下一年的培训计划前,都要向一线教师征集关于教师培训内容的建议,并出资设立“教师培训案例研究”项目。如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每年的案例研究项目经费约20万新台币。立项过程,首先由教师个人提出项目申请,经审定后立项,拨给研究经费。项目结束后,经研习中心研究组审定通过后,被采纳为教师培训计划,项目设计者一般会被聘为研习该培训项目的教师,让其参与相关培训项目的整个过程。
台湾职业教育发展成果颇丰,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技职院校陷入追求高学历的误区,阻碍了技职教育的发展;此外,由于近年来生源减少,招生日益困难等。但总体而言,台湾职业教育发展领先于大陆,台湾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质量较高,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
二、广东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广东的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对优秀教师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在探索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培训途径的同时,也致力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下面以广东省职业教育较为有代表性的东莞市为例:东莞市2010年被广东省确立为“广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此次师资培训基地的引进符合东莞市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希望通过引进台湾的职教经验为东莞发展制造业名城提供人才储备。下面是东莞市一所重点职业学校(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的师资结构概况(见表1)。
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是一所东莞市直属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现拥有在职在编教师总数为252人。中、高级教师比例82.1%,硕士学历比例达到10.8%,本科比例92.6%,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3.5%,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59.51%。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以基地培训和理论培训为主,培训内容以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为主。该校注重教师培养和对外交流,已经与韩国、意大利和台湾地区进行了初步地教师培训交流。
1.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特点
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师职后培训与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实施“强师工程”,要求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比例达到55%;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0%以上。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素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每个专业至少引进一至两名高技能人才。第二,鼓励职教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在职攻读学位主要培训职教教师与职教研究人员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培训方式是以在职兼读为主,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3年,其中集中脱产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学年。
二是各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基本建立,截至2013年广东省已经建立包括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在内的9所国家级和省、市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三是注重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广东与台湾的教育合作日益密切。广东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粤台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创新粤台教育交流合作机制,拓展交流渠道,广泛开展粤台人才培养合作和学术交流。”粤台之间师资交流已经比较活跃。endprint
2. 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层次高移,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相对滞后的职教教师培训体系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呈现出一些问题。
首先,职教师资培养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不匹配。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滞后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师资要求。
第二,职教师资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形式可分为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其中校外培训包括企业培训和基地培训等。广东省以基地培训为主,培训基地大都设在高等院校,理论层面的培训居多,企业培训较少。培训内容多通过讲座、集训、会议研讨等形式展开,实践能力、业务能力培训等内容所占比重不高。
第三,职教师资培训内容缺少规划与设计整合 ,整体内容较为宽泛、流于形式。以企业培训为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以营利为目的,这与职业学校派遣教师下企业“学习技术”的初衷相背离,因此大多数企业培训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第四,从能力结构角度来看,现有教师队伍呈现出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不合理的尴尬。现有职教师资中大部分教师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具体表现在缺乏对企业的文化、组织结构和岗位标准等多方面的认识。
第五,职教教师培训缺乏特色。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过程中,职教教师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措施等方面的区分不明显。以广东省“强师工程”为例,其培训目标表明:中职教师与职教教师培训均需从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提升“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以及提高兼职教师比例“老三样”出发,缺乏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特色。其培训措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职教教师培训只在形式上有所区分,而实际差异不大。
三、粤台教师教育合作的契机与途径
1.粤台教师教育合作的契机
(1)有一定合作基础
据资料显示,台湾有13所高校与广东省的23所高校发表了合作声明或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在这23所高校中有8所分别与台湾不同的两三所高校合作。合作内容具体如下:一是双方鼓励开展管理、教学、科研人员的互访交流,并为上述人员提供必要的协助;二是致力开展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三是交换图书资料和学校动态,互通信息,密切师生联系。这批学校将选择各自比较有优势的学科专业进行对接合作。
(2)合作共赢,互利互惠
随着粤台教育合作逐步深入,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成为共同推动粤台两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满足粤台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两岸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和发展,以及引领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重要命題。其必要性体现在:第一,实现粤台教师教育合作双赢,台湾职教体系教师在实际操作上的丰富经验与相互印证,发展出自己的特色,结合大陆学理基础丰厚的教授,两岸学生可学习更多元多层的知识;第二,促进粤台社会文化交流,增进民族认同;两岸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根同源,血脉相承,由于特殊原因,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特性,在教师教育领域同样如此,因此粤台文化形成一定的互补性;第三,探索全国职业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新道路;粤台职教教师教育合作,重在促进粤台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发展,为广东省率先培训一批满足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
2.粤台教师搅合合作的途径
(1)增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
广东毗邻台湾,文化背景差异性不大,因而在教师教育合作过程中,加强两岸教师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构筑和维系两岸长期稳定的和平局面。建议成立粤台教师文化交流学会,促进两岸教师文学、历史、语言、宗教等领域的学习和交流。在两岸教师教育合作过程中,嵌入文化课程和田野调查,例如,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开展两岸客家人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型文化遗产、地方文献的学习与研究,共同发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感情。这类工作可以首先在台湾和粤东地区展开,帮助两岸教师增强文化积累,共促学术创新的同时增强民族认同。
(2)搭建粤台教师合作平台
粤台两地联合搭建职业教育教师合作与培训平台,为两岸高层次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交流与学习提供便利。首先,建立职前培养平台,广东职教高专院校与台湾技术科技大学中,具有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经验的高校,联合开展教师职前教育与培训;第二,构建职后培训平台,粤台联合实施教师终身学习计划,通过构建类似“粤台教师联合培训中心”等工作基地,依托两地具备教师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条件的高校,依托广东省自主开发的培训项目,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地开展两岸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促进各级各类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拓宽粤台教师的工作视野;第三,搭建网络合作平台,信息化时代教师终身学习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日益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粤台两地可以依托广东教育技术以及全国领先的网络教育平台等优质学科和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实施网络教育资源共享计划,建立面向未来的粤台教师数字化学习港和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3)加强两岸教师科学研究合作
粤台两地教师联合设计、开发职教教师职后培训课程和配套培训方案,结合实训项目,通过教师互派、学位互授联授等途径,创新和推进粤台两地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阔教师的知识视野,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建立“两岸职教教师培训研究基地”,根据两岸教师的结构特点、知识体系和优势劣势等,结合时代对职教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共同开展职教教育硕士和博士等研究生层次的教师培训研究。培训过程中,将校企合作研究、实践能力培训研究作为职教教师培训研究的重点,致力于提高粤台两地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提高培训质量。
在已有的合作学校基础上,两岸高职业院校依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合作院校,发展校际研究中心,实行学术整合和发展优势学科,实现教学、科研、开发应用与生产实践的一体化。endprint
(4)促进粤台优势互补,职教资源共享
两岸教育部门应促进双方优质学校和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合作,开展职教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首先,优质师资共享,广东的教师教育体系比较完善,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但在职业教育方面优质师资缺口较大。而台湾优质师资培训能力充盈,因而可以结合双方优势实施教师互派;第二,生源互补,针对台湾生源萎缩、教育资源闲置的趋势,和广东生源不断扩大的特点,鼓励大陆学生赴台学习,并实施联合招生、学生互换、学分互认、课程互补等方案;第三,粤台两地实训经验共享,广东省实训基地建设在全国领先,而台湾职业教育师资培育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往来密切,这些都有利于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双方实施经验共享,共同探讨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的利用与实践;第四,优质职后培训课程共享,台湾职后培训课程门类、结构多元化,值得广东在本土化的前提下借鉴与学习;另一方面,广东职业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应加强针对性,在制定培训计划前先向一线教师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
(5)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创设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现有的较为常见的中外合作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有:融合培训模式,即中等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合作过程中,可将台湾高校的培训模式与大陆的培训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嫁接培训模式,嫁接模式通过充分保留各自的培训模式,评估对方学校开设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培训计划,促成双方相互认同,再互派教师驻对方学校接受培训。顾问培训模式,是通过聘请双方优秀教师代表相互交流、讲学,双方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双方的培训经验。网络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依靠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培训技术,超越时间与空间。粤台教师继续教育合作可以结合以上多种培训模式,实现两岸教师继续教育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粤台两地职教师资培训增强交流与合作,开辟新的教育资源,相互之间交流经验,可促进台湾技术型大学与大陆高校联合为中职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并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共同培训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新时代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因此,广东和台湾的职教师资开展继续教育合作,既有益于两地教育交流,又有益于实现两岸社会文化的融合,增强民族认同。
[项目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等职业学校‘五师标准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5sejk013, 项目主持人: 江学斌)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川.台湾经济转型期的职业教育述评[J]. 职教通讯,2010(12):54.
[2]张耀荣.加快建立粤台职教联盟台湾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高教探索,2012(6):118-121.
[3]教育部.技职教育再造方案手册[R].中华民国教育报告书,2010.
[4]关于印发广东省“强师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廳通知公告[EB/OL].http://www.gdhed.edu.cn/main/www/170/2012-10/332768.html ,2012-10-17.
[5]周中山.台湾地区教师教育的现状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5):50-52.
[6]蒋达勇.历史回顾与发展前瞻—进粤澳教师教育深度合作的构想[J].高教探索,2013(2):123-128.
[7]唐志文,古立新.粤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23-24.
责任编辑陈春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