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民歌在提升中职生文化自信中的价值及其运用
2017-09-28梁杰华
梁杰华
一、引言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及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大部分中职学生存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不强,对优良道德传统的践行意识不够,对本土文化缺乏自信心等现象。因此,通过发掘民歌中蕴含的文化资源使之与中职德育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心,从而自觉地学习和传承民歌文化。
本文基于中职学生存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不强,文化自信心缺乏等现状,探究开平民歌文化资源的价值作用在中职德育中渗透运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方式、由点带面掀起学习热潮、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作、发挥优秀成果的辐射作用等途径来提升中职生的文化自信。
二、中职生文化自信的现状
1.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无知或缺失自信
开平民歌是开平侨乡一带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民间艺术,特别受到开平籍华侨的喜爱,他们以能唱一首民歌为荣,即使漂洋过海,旅居异国他乡,开平民歌依然在愉悦他们的生活,陶冶他们的心灵。与之相反的是,笔者曾在本校对一、二年级近1500名开平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呈现:表示不会唱开平民歌的占59.7%;认为不喜欢唱开平民歌的原因是不认识的居然占43.3%,怕被人取笑、大家不唱造成没氛围的分别占13.3%和26.8%。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学生对开平民歌的认知还比较低,怕被人取笑、不愿意唱的学生明显表现出对本土文化缺失自信,甚至有个别鄙视开平民歌,认为这种老气的文化正在消逝中,应该被取缔。由此可见,90后中职生喜欢接触“洋文”,听“洋歌”,吃“麦当劳”之类的洋食品,过“圣诞节、平安夜”之类的洋节,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多,对中国先进文化很不认同,甚至鄙视本土文化,其文化自信缺失显而易见。
2.对西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与追从侨乡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整合的区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学生患上了明显的文化自卑症。他们鄙睨中国文化,卻盲目模仿西方文化:喜欢并推崇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冷漠;他们对西方电影,尤其是对美国好莱坞大片情有独钟,被“韩流泰风”吹得晕头转向,却不在意反映中国传统、民间习俗的国产片。
随访调查中发现,中职生最喜欢看的影片、电视剧中,美国影片占47%,港台片占37%,而国产片仅16%。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外来文化产品对职校学生的影响之大。中职生受西方价值观冲击所表现出来的负面影响还包括处理叛逆,思想偏激,群体意识薄弱,同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社会责任、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则被淡化。
三、开平民歌对提升中职生文化自信的价值作用
开平民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且富有地域民俗文化内涵,它折射出侨乡人民的生命理念,传递着侨乡古老的文化信息,承载着侨乡人民精神力量,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对提升中职生文化自信有显著功效。
1.民歌中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坚定学生的文化认同
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我们中华儿女广泛认同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精神;“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等等。同样,开平民歌也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各首优秀、健康、向上的开平民歌蕴含着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各式各样的典故,它有着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和浩瀚的文化典籍。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是认识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
因此,在中职生中开展开平民歌教育,能有效地展示侨乡文化所呈现的民族性格、气节和气魄,增强了民族文化的骨气和底气;同时,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开平民歌的发展历程,了解它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促进民俗文化繁荣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对民歌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有利于在学生心中形成侨乡人民特有的中华民族信仰、价值取向和高尚品格。
2.民歌中的革命文化能够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开平民歌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作为开平侨乡一带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民间艺术,歌颂着一部又一部的“苦难史、创业史、爱国史”,这种特殊的侨乡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出于爱国热忱,唱出不少痛骂侵略者的歌谣。比如《南楼英烈颂》,歌词讲述的是1944年6月,抗日自卫队七名司徒氏队员为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南楼坚守八天九夜阻击日军,最后英勇就义的故事。民歌演唱的革命例子鲜明独特,歌词直接表现了群众面对生存的各种问题所体现的生命态度,它所传达的强烈的情感信息,的确能唤醒人们对精神家园重建的渴望。因此,民歌蕴含的革命故事,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从而自觉主动地为自身的责任担当付出实际行动。
3.民歌体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平人所创作的新民歌,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往往以赞美侨乡人民的智慧、勇敢、勤劳、善良、爱国爱乡等美好品德和鞭挞落后、自私思想等行为为主题,给人以教育和启迪。开平民歌的业余作者配合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工作,创作了一大批颂扬好人好事,批判丑恶现象的民歌作品,如歌颂改革开放以来侨乡建设成就的《家乡新气象》《潭江谣》《潭江小唱》等,配合“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的作品《侨乡新歌》《饮水思源》等,以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破除旧观念,树立新风尚为主题的作品《卖鱼佬》《洋媳妇》等。它们反映了开平民歌跟着时代的变化,既对中国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对外国先进文化坚持博采众长,借鉴吸收的优秀文化成果。endprint
这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民歌语言通俗生动、幽默谐趣、富有生活气息,表演手法不断创新,多式多样,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开平民歌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先进的文化形态,深深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是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一层表达,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坚守对自身文化发展的信心。
四、开平民歌在提升中职生文化自信中的运用和成效
针对中职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况,充分发挥开平民歌的独特价值,笔者所在学校从2015年起至今通过利用民歌文化资源来探索其在中职德育中渗透和运用途径。其中,笔者在运用开平民歌教育有效地提升中职生的文化自信实践中,具体做法和成效如下:
1.“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开平民歌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一是走出去。由于开平民歌资源匮乏,我们通过网上搜集、到市文化馆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访谈开平民歌写唱专家、参观本地各区曲艺社、组织教师参加市举办的民歌培训班等方式来收集更多的开平民歌信息和音像资料。从中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结合开平民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情况、创作过程和技巧等内容,精选出健康、向上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新旧民歌范例,汇编成适用于中职学校使用的开平民歌校本教材。有了教材,给民歌的宣传和教育指引了方向,教师不再是自己盲目地收集资料,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普及开平民歌的知识。
二是请进来。为加大学校师生对开平民歌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我们邀请了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介绍开平民歌的改革创新成果、邀请曲社艺的民歌爱好者来校指导传授民歌演唱、利用校园广播民歌和民歌小知识、开展民歌教育的主题班会、印发民歌知识小报等途径在师生中加强宣传和教育,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及认同,为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结合专业将民歌渗透运用,由点带面掀起学习的热潮
我校有电子、会计、物流、幼儿教育、导游、烹饪等18个专业培养方向,通过调查发现每个专业的学生对了解本土文化的兴趣程度各有不同。为了让学习民歌开展得有条不紊,我们结合幼儿教育和导游的专业特色,将幼师班和导游班作为实验班,在幼儿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堂,导游专业的乡土文化课堂中渗透开平民歌知识及演唱内容,一点点地激发学生学习开平民歌的兴趣。
由于专业的特点,幼师班和导游班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热情,大部分学生能说会唱,对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艺术容易感兴趣。恰好开平民歌讲究音律和押韵,语言通俗生动,幽默谐趣,富有生活气息,唱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慢慢由不敢唱变成主动唱,由不会唱变成喜欢唱。她们学唱的热情高涨,从而带动了其他专业如文员、会计的学生主动投入到学唱的活动中。随着开平民歌教育的逐步铺开,唱的人越来越多,氛围渐渐形成,学生不仅不再担心被别人嘲笑,还以自己能唱一首开平民歌深感自豪。
3.鼓励师生自主创新创作开平民歌,使其与时俱进
开平民歌虽然有独特之处,但民歌内容缺乏新鲜,表演手法落后,导致部分学生对民歌的不认同。为了更好地传承开平民歌,通过举办开平民歌创作比赛,鼓励师生积极参与自主创新创作,对民歌中仍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活动收到了喜人的成绩,师生们创作热情高,联动氛围好。创作的作品体裁广泛,大部分内容能传达正能量,有歌颂学校业绩,有歌颂华侨捐资做善事,有描写侨乡秀丽风光、开平民间节日习俗等,内容富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14学前2班的张巧梨撰写的开平民歌小卖鸡作品《立园赞》:“立园环境靓,游客忙照相,亭台楼阁好景象,华侨文化永传扬。”又如15面点3班的司徒秀霞撰写的小卖鸡作品《碉楼赞》:“开平碉楼靓,雅致多式样,楼前楼后闻花香,世界遗产美名扬。”学生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家乡、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赞扬、喜爱和充分肯定,是文化自信的真实写照。学生在参与开平民歌创作的实践活动中,既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增强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字里行间都闪烁着他们灵敏的智慧及身为侨乡人的自信和自豪感。
4.展示学习成果,发挥优秀成果的辐射作用
为保持学习的热潮高涨不落,充分发挥优秀成果的辐射作用,我们抓住中职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通过举办校庆文艺晚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搭建平台给予学生表演民歌节目,还鼓励他们参加电视台的“有才你就来”、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等各项比赛项目。同时,将师生们创作的民歌作品影印成作品集,将学生参与民歌表演的活动相片制作成宣传栏,让民歌的芬芳弥漫整个校园,甚至传播到校园外。学生通过电视、宣传栏、作品集看到了自己的成果,更加坚定了对开平民歌文化的自信心。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开平民歌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这种独特的侨乡文化让学生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礼敬和自豪,从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只有充分发挥开平民歌的文化价值在中职德育中渗透运用,才能促使学生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学会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为保留与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產尽心尽力。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规划项目(德育专项)“开平民歌文化资源在中职德育中的渗透运用”,项目编号:2015DYZZ045。]
责任编辑何丽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