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燃冰可用1000年中国试采技术领跑世界
2017-09-28赵觉粸李晓骁
赵觉粸+李晓骁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5月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中国管辖海域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据测算,总量达几百亿吨油当量,远景资源量与海域和陆地油气资源量相当。
全球可燃冰够用1000年
在全球范围内,可燃冰已探明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甲烷含量占80%至99.9%,在高压低温环境下呈结晶状,遇火可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这种燃料的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得多。
我国南海地区的可燃冰储量十分丰富。能源经济专家、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特约研究员张良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燃冰被普遍认为未来可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在全球开展可燃冰的调查。我国早就关注到可燃冰的应用,本世纪初在陆地和南海地区都进行过大规模的相关调查。
中国自主研发核心技术
可燃冰的试开采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由于绝大部分埋藏于海底,开采难度十分巨大。美国和加拿大虽然起步早,但由于加拿大天然气储量丰富,美国30%的能源靠加拿大进口,因此两国在这一领域并不上心。日本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对开发可燃冰十分用心,但迄今并未取得突破。日本共同社称,2013年日本曾尝试进行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工作,虽然成功出气,但6天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试采被迫停止。
中国试采可燃冰设施与日本不同,日本的测试在船上进行,而中国使用的是浮动平台。此次我国开采可燃冰利用的是降压法,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套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最终将天然气取出。
张良福认为,此次我国连续稳定试开采可燃冰成功,表明我国在可燃冰的勘探、开发、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林伯强表示,可燃冰的经济价值很大,但关键是能否将其开采出来,目前的难题在于如何降低技术成本和环保成本。只有当两个问题同时解决,可燃冰才真正具有经济价值。
商业开采将引发能源革命
由于开采可燃冰所需工程巨大,开采和运输本身十分耗能,而且一旦开采不当极易造成气化,加速全球变暖,因此林伯强表示,距离真正商业化开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至少需要一二十年,此前美国开采页岩气,也用了很长时间才从经济上可行,而可燃冰的开发比页岩气难度更大,对技术要求也更高。
张良福认为,乐观估计的话,2030年左右可以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但各国目前基本處在实验室阶段,与商业化还有多长距离也很难估计,如何经济、有效、安全地开采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国是油气资源进口大国,对外依存度较高,张良福表示,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将明显增加我国能源安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可燃冰逐步实现开采一定会对未来国际能源、国家石油带来深刻影响。林伯强表示,如果人类之后能够有效利用可燃冰,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变,能源市场一定会向可燃冰和天然气这样的清洁能源倾斜。
(陈成锦荐自《大众科学》)
责编:我不是雨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