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的情爱纠结与现实的归家之路
——王芳《别忘了回家》读后
2017-09-28肖国栋
肖国栋
缤纷的情爱纠结与现实的归家之路
——王芳《别忘了回家》读后
肖国栋
对于一部从网络文学转型而来的长篇小说《别忘了回家》,王芳的这部小说写的依然是都市白领和商界精英,聚焦于他们的婚恋伦理问题,揭示两性感情世界的各种危机,同时又在努力寻找解决危机的方向,那就是最终的也是现实的回家之旅,显示出一种向传统家庭伦理回归的价值取向。
心理简书的微信公号近期有两篇文章就是利用心理学方法讨论两性关系,非常直截了当地呈现或分析问题。其中,一篇文章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来问受访女性“你想要一夜情吗?”三个受访女性都表示想过,又都没有真正实行。另一篇文章从人性角度分析出轨问题,认为人类自原始社会开始男性就追求广泛传播自己的基因,保持自己的种族优势,进而还可以获得征服与占有欲的满足,女性追求在两性关系里获得依赖和亲密感。这导致了男性与女性在本能的欲望和稳定的婚姻之间的预期出现错位,这就是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所在。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当代婚姻家庭中普遍存在王芳在小说里写到的问题。
《别忘了回家》的故事以汪静萱和她的爱人肖泽庆的美满婚恋以及潜在的危机为轴心来展开,穿插着林梦远与水玉儿、于珊与黎明光的婚恋危机,另外还有林向春对汪静萱的暧昧、刘廷伟对汪静萱的单恋、黎明光的多角网恋、于珊的玩世不恭,展开了非常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矛盾的书写,他们各自的爱欲千姿百态,难以尽述。人类的情感尤其爱情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同时也是永恒的困惑,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或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能穷尽她的魅力,解决她的难题。王芳的《别忘了回家》在这个意义上依然是在参悟并回应这个永恒的话题。
当然,王芳的书写奠基于一个全新的可以说天翻地覆的时代境况,比如相当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既自由又混乱的伦理观念,爱情与家庭的存在方式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同时也诱发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贪婪本性,人们开始寻求过度的欲望满足,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情感的需求,都有了极大的释放与满足,传统的伦理或社会理想已经不能有效调节或吸收这些欲望的能量了。从小说展开的各种故事来看,这种满足在失去内心的情感自律和外在的道德底线之后,就变成了一种社会乱相和普遍的家庭纠纷。王芳的书写可贵的地方在于,她能深入到生活的和人物内心的肌理之中,展现各自的生活风貌和情感逻辑,让我们通过这样的描写体察到每个人物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心理的合理关联,建立起多维度的视野以同情之理解审视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因此能够宽容和理解那些混乱而不幸的人们,或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看到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创伤,或在人物卑鄙龌龊的形象里滋生一份悲悯和宽恕。这使她的小说在萃取自己的价值取向时,比较接近研究情感问题的美国哲学家纳斯鲍姆的观点,她说:“我所呼吁的是这样一种公民社会,其中所有人都承认自己脆弱并且需要别人。”王芳的小说就是试图展现每一个人的不完美以及向家庭伦理回归的努力。
在王芳看来,也许回归现代家庭及其伦理秩序,才是克服当下社会混乱、人心卑污的有效途径。而从她的书写来看,几乎所有人都在这条回归之路上彳亍而行,没有人天然地稳固地拥有这份美好温馨的生活品质,包括女主角汪静萱。虽然表面上看,林梦远回家了,回到了水玉儿的身边;林向春回到自己的家乡从事合法生意去了;肖泽庆放弃了虚荣,放弃了自己在美国的心理实验项目;在回家的途中,于珊最后爱上了陈枫医生。但是他们都能彻底排除或放下各自事业、感情上经历的挫折吗?他们是否真的可以把各自的挫折变成生存的智慧,抚平伤痕,抹掉怀疑,收敛放浪不羁,剔除飞扬跋扈,回归或收拾好家庭的港湾吗?判了刑的人、离了婚的人、回了乡的人、走上了旅途的人,正在归途的人,他们将怎样重新开始各自的生活?我在小说的结尾,获得的不是豁然开朗,也不是感觉他们从此踏上了金光大道,而是一份犹疑和忧虑。
不过,无论如何,我依然相信,在终极意义上人是需要有精神寄托的,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家”“家庭”“家园”必定是我们情感最深的寄托。王芳只是需要在叙事艺术上建构一种更可信的逻辑来表达她的诉求。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