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9-28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脑血管舒适度常规

李 洁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 新郑 451100)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 洁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 新郑 451100)

目的:探讨分析介入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6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介入护理组各34例。两组均由相同医师行常规的脑血管介入术治疗,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介入护理组采用介入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脑血管介入术疗效情况、舒适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介入护理组脑血管介入术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护理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护理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术中可提升手术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介入护理;脑血管介入术;舒适度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近十多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却非常迅速的在临床中得到推广[1]。介入护理也是新兴的一种护理方式,是通过科学的计划与患者具体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为每一位患者提高最有效的护理方式。介入护理与传统的互护理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护理的重点在于“疾病”,而介入护理的重点在于“患者”。介入护理是以每个患者为主体,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精神及心理状态等,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不仅仅从身体上减少患者的痛苦,更是从精神层面减少患者的痛苦[2]。本次研究探讨我院介入护理在临床中的疗效情况,为以后的改进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6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并发恶性肿瘤者;哺乳期患者及孕妇;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介入护理组各34例,常规护理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0.41±5.78)岁;介入护理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0.61±4.72)岁。两组患者病理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由相同医师行常规的脑血管介入术治疗。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介入护理组采用介入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采集患者健康信息:通过常规体检以及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包括生化指标,疾病史,生存质量,过敏史,精神及心理状态等,从而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原则。②整体介入护理的原则是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及用药方面进行不同的干预。③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认识不足,患者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可通过观察或询问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对患者焦虑的问题进行耐心解释,告知患者介入术的必要性,可请之前成功行介入术的患者进行感受分享,消除患者焦虑的心理。④术中护理:护士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询问并帮助患者调整至舒适体位。⑤脑血管疾病通常多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所致,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高血压干预原则:高血压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致,其中不良生活习惯是最主要也是可控制的因素。定期测量患者血压,评价靶器官损伤情况,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减少钠离子的摄入量,多吃富含钾、钙离子的食物,如谷类、豆类、马铃薯等,禁烟酒及过咸食品。根据患者年龄、血压水平、身体情况的不同,选择适当强度的锻炼方式,锻炼方式在运动处方中开具详细说明。降压药物的使用方面当以最小有效剂量为原则,采取药物联用的方式,避免某种药物长期使用。其次,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患者经济状况,选择经济有效的降压药物。高血糖干预原则:对于高血糖患者,当以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及避免出现并发症为原则。最基本控制血糖的方式是合理的饮食,指导患者饮食,具体参考《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4]。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糖检测并指导具体注意事项,对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应嘱咐患者自己每天进行3~6次血糖检测。高血脂干预原则:对于高血脂患者安排合理的降脂饮食,饮食结构应当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脂。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可适当进行散步或慢跑,有利于降脂。⑥针对各种慢性疾病开展不同的疾病宣传活动,宣传脑血管疾病的进展,制成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分发给每位患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脑血管介入术疗效情况,脑血管介入术疗效评价标准参考文献[5],疗效等级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调查患者舒适度,舒适度评价采用GCQ量表,对患者精神,心理,生理等多方面评价,根据得分标准分为非常舒适,一般舒适,不适。舒适度=(非常舒适+一般舒适)/总例数。调查统计患者的满意度,根据我院调查表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数据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总有效率、舒适度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采用(n%)表示,均用卡方(x2)检验,在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脑血管介入术疗效情况比较

介入护理组脑血管介入术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脑血管介入术疗效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比较

介入护理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介入护理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介入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结论

脑血管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6]。由于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脑血管病的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7]。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影像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技术逐渐完善,在脑血管病的治疗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采用脑血管介入术可明显改善血液运行不畅、扩张血管。脑血管介入治疗是近十多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是指通过计算机的控制,来操作血管内的导管对病变的血管进行诊断及治疗,从而达到疏通血管的效果[8]。脑血管介入治疗通过影像仪器的引导,借助高科技材料在血管内实施微创手术,为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的新的方法。脑血管介入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小,起效快,可直接作用于靶病灶,消除了传统药物治疗长期使用的毒副作用,同时避免了反复发病,因而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却非常迅速的在临床中得到推广[9]。

介入护理是以每个患者为主体,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精神及心理状态等,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案。介入护理是护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介入护理的新兴与发展体现了医务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有文献报道显示,脑血管介入术的临床效果与护理质量有直接关系[10]。因此如何做好手术期间的护理对行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意义重大。与传统的护理人员工作相比,实施介入护理的护理人员应参与并配合脑血管介入治疗,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血流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耐心询问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并对疾病方面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讲解,询问过程应当耐心亲切,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相关指标,若有异常,及时配合主治医生制定应急方案。

本次研究中,介入护理组脑血管介入术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采用介入护理可显著提升脑血管介入术的治疗效果,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护理人员通过精心的护理,缓解了患者焦虑情绪,在平时生活饮食习惯中十分注意手术的禁忌事项,因而提高了治疗效果。介入护理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该结果表明,通过个体化人性化的介入护理方式,积极的影响了患者的心态,使患者以更乐观的心态面对介入术治疗,而良好的服务态度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介入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人性化的介入护理在指导患者的生活饮食,解决患者的问题,嘱咐患者平时禁忌事项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术中可提升手术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骆建霞.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1(13):1243-1244.

[2]张文静,刘丽红,蓝惠兰等.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6):815-817.

[3]郝书敏.精细化护理在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7):57-58.

[4]符晓艳,周华东.脑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09-1111.

[5]杨莉.精细化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572-574.

[6]齐志华,吴冬云.心理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2,24(1):187-188.

[7]臧巧利,田洪,沃西文等.脑血管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3,13(z1):260-261.

[8]周永州.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介入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45):248-248.

[9]罗慧敏,李月隐,李晓燕等.精细化护理在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21(32):363-364.

[10]兰珍,牙廷莽,黄娅梅等.脑血管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1):28-28,29.

R-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6-0126-02

李洁(1994.2.20—),女,汉族,河南潢川人,本科学历,就读于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护理学专业。

猜你喜欢

脑血管舒适度常规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常规之外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