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28车元媛
车元媛
(鞍山师范学院计算中心,辽宁鞍山114007)
微课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车元媛
(鞍山师范学院计算中心,辽宁鞍山11400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新的教学形式逐渐进入高校课堂。该文从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出发,通过对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介绍微课的定义和特点,将微课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并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设计、微课制作和教学模式对微课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微课;计算机教学;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和熟练应用已成为信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综合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大学计算机课程成为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如何提高大学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1 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常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一般很难做到注意力全程集中,并且对于有些较复杂的操作只看教师讲解和演示一遍,学生也很难完全理解并掌握。而且由于上机课时间的限制,一些同学无法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练习。要对计算机课程内容进行更好的掌握,就需要更多的操作练习,而在课后练习时又不能得到教师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已学过的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遗忘,而在有限的课堂上教师不会重复地进行讲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能够自主地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忽略了学生由于计算机水平、兴趣、目的等因素的个性化差异。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被降低。
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需研究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去适用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新的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模式,将微课引入到高校课堂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移动终端(电脑、智能手机、pad等)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2 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由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提出的。胡铁生先生对微课提出的最新定义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也包含与之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它们通过一定的组成比例及呈现方式共同形成了一个主题突出、半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的“生态环境”[2]。
微课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传统课堂要完成很多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能够将问题聚集和突出主题,主要针对于某一知识点教学,因此又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学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移动学习。
4)资源构成情景化。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线整合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和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教学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3]。
5)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微课是选择课堂上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或者针对课堂上的某个教学主题,微课的教学主题内容更加突出,教学目的也更加明确。
3 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高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以微课应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设计、微课制作和教学模式方面对微课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以下研究。
3.1 教学内容
微课需根据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细化知识点。每个微课都是围绕着一个小的主题进行设计。主题可为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首先选择课程中关键的知识点,其次选择课程中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内容,对于主题不明确的,无关紧要的内容、不适合做成微课。如果某个知识点过大,可以将其细化为若干个小的知识点。例如,以“WORD文档格式化”为例,可以将其细化为文本的格式、段落的格式、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特殊版式、格式刷和样式的应用等小的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
3.2 教学设计
设计微课视频的时长为5-10分钟是最容易被接受且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站在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进行设计。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充当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在选择微课类型时,充分考虑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学习使用的终端设备情况,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4],如采用讲授法结合课件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于重点和难点部分结合例题采用演示法进行操作演示,也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综合采用进行录制。设计微课视频面向课前复习、新课导入、知识理解、课后复习、应用和拓展等不同场景的教学进程。
3.3 微课制作
微课视频媒体呈现多种形式,制作工具也有很多选择。本课程视频录制采用的硬件和软件为:计算机、话筒、Windows7操作系统、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 8和Office 2010软件。录制过程如下:
第一步,搜集与制作课程要使用的教学素材、实例和课件。
第二步,在计算机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 8、教学例题和课件。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开始录制屏幕视频。录制的过程中一边讲授一边演示,课件用以展示相关的知识点,让教学过程更加具体而生动。
第三步,对已录制完成的微课视频进行后期的整合与编辑,并制作视频的片头和片尾。然后进行必要的视频美化,例如添加标注和文字说明、过渡效果、鼠标效果、音量的调整及其淡入、淡出等等。
第四步,生成并共享视频,调整视频录制的尺寸和分辨率,生成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视频格式为MP4(或wmv、swf)的文件。最后可为视频添加水印和视频信息。
3.4 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教学是按教师的思路去思考,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跟随,不能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这样并不能够获得良好的、有效的学习效果。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如图1所示,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听讲只占5%的比例,并和阅读、视听、演示都属于被动学习,而主动学习包括参与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可见,要想提高学习效果,需引导学生采取主动学习的方式。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则作为教学的主体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和应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织和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计算机课堂学习,最大化的改善教学效果。主动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并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教师的演示来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微课应用在大学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体现。
图1 学习金字塔
1)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先发布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把录制好的微课教学视频、课件、素材等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上,给学生提供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课前的自主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作为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最好平台,课堂教学尤其重要。课中主要采取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当堂对分”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顺序包含讲授、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5]。其中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正符合学习金字塔中的主动学习方式,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课中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下:
图2 课中教学模式流程
①讲授:如果把微课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会把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变为单一的看视频,所以,微课只能用来辅助教学,不能替代教师讲授。教师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状况进行了解,根据教学内容,并对课中存在的重难点或某一知识点进行先讲授,再结合实例讲解和演示如何操作。
②独立学习:听完教师讲授内容后,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独立学习,学生可查看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课件、教材、实例等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③独立做作业:学生应用上述知识点独立完成相应的上机操作练习或任务。通过独立学习和做作业后,让学生把最大的收获、学懂的、不懂的内容总结出来供稍后小组讨论时进行交流。
④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为3-4人为宜。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小组讨论后的结果进行抽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将完成的课堂练习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述和演示,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⑤全班交流:小组协作后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全班协作进行解决,之后教师会统一讲解和做出总结。教师根据学生个人课堂表现情况、小组讨论的抽查结果、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3)课后进行巩固复习。课堂教学结束后,就进入了课后环节,学生在课后主要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播放教师的微课视频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观看学习。对例题和习题可以下载进行更多的上机操作练习。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而知识内化则主要依靠学生自身,通过他们在课后练习、实际应用中获得,因此课后复习和巩固是实现对知识的进一步内化的关键部分[6]。课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或向教师在线提问,直接与教师交流互动,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后的学习。
4 结束语
微课应用到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提升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于微课,它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目前,微课仍处于发展阶段,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应用会面临一些挑战,这都需要更深入思考与研究。在高等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更好的教学模式有待探索和研究。
[1]胡铁生.《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评审指标解读.ppt》.教育部东莞微课培训会,201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8-44.
[4]崔婷婷.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4).
[5]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6]祁博.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24).
TP311
A
1009-3044(2017)24-0146-02
2017-07-15
车元媛(1980—),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网络计算、可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