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风雪灾害区“老风口”生态治理见闻
2017-09-28关俏俏李志浩胡虎虎
□文/关俏俏 李志浩 胡虎虎
中国新疆风雪灾害区“老风口”生态治理见闻
□文/关俏俏 李志浩 胡虎虎
已在新疆风雪灾害区“老风口”工作20年的龚征修,至今还记得刚到这里时周遭的环境:“每年超过150天是8级以上的大风天,狂风肆虐,冬季大雪封山、道路难行。风速之高、移雪量之大,为世界所罕见。”
“老风口”是新疆九大风区之一,人称“夺命口”,位于我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的新疆塔城地区,是世界知名的风雪灾害区之一,也是塔额盆地东进西出与外界相联通的咽喉要道,历史上,由于“老风口”的存在,这条通道被称为“畏途”。
“当年这里可只是光秃秃的一片戈壁滩,大风呼啸,啥都长不成。”站在一片枝叶繁茂的林带中,龚征修说,“老风口”风区涉及塔城、额敏、托里、裕民四县(市)20多个乡镇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个团场,总面积达800多万亩。治理前“老风口”路段每年冬季都发生冻伤、冻死人畜的事故。
《新疆纪游》中记载,清光绪年间“老风口道旁土屋散布里许之遥,专备行人临时遇风躲避。”民国时期,老风口一线也修建有专供行人避风的官房多处。但人畜冻溺和被风雪卷走的悲剧,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还有发生。
“风区年均大于8级大风天气甚至超过半年,最大风速高达每秒40米。”龚征修清楚地记得,2003年冬天下雪后,大风卷起雪,堆起来的雪比院墙还高。
为彻底治理老风口风雪灾害,新疆自1993年启动“老风口”生态治理工程。龚征修就在这时从千里之外的长江河畔来到西北边境的“老风口”工作。
每一天,龚征修骑着摩托车巡逻看护着散布在老风口的60个机电井。“这些机电井有不少是治理初期投入使用的,年代久远,尤其夏天机电井连轴转,几乎每天都有故障发生,随时需要维修,离不开人。”塔城地区老风口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管理中心水电所所长龚征修是水电维护员,也是护林、消防、防洪管理员。
图为7月21日拍摄的塔城地区老风口生态防护林。老风口已建成12.6万亩绿洲,构筑了28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庇护了农田和草场。 □图/新华社
7月21日,龚征修在塔城地区老风口生态防护林检修机电井设备。 □图/新华社
每年“十一”之后,龚征修要将所有机电井的变压器和电箱设备收回,以防被损坏和盗窃。此后大雪封山,作为护林员龚征修要每天步行六、七个小时巡山护林,防止林木被牛羊破坏。待到来年4月份积雪融化时,他再一一将电力设备安装回60座机电井,并在调试后开始新一年的浇灌。
周而复始,龚征修亲眼见证了“老风口”20年来的变化。
专家指出,对老风口的生态治理涉及暴风雪灾害、旱地利用、道路交通、改善环境等诸多领域,当地“以自然改变自然”的治理思路,创造了全国风雪治理历史的奇迹。如今,“老风口”已建成12.6万亩绿洲,构筑了28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庇护了农田和草场。
据介绍,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老风口”草场植被得到较好恢复,野兔、狐狸、野猪等飞禽走兽频繁“现身”。同时,生态区年平均风速为6.0m/s,植被群落结构和局部小气候发生明显变化,曾经风蚀严重、万古荒原的戈壁荒滩,变成了一片新绿洲。
塔城地区老风口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张文斌说,生态绿色屏障不仅有效遏制了狂风积雪对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的威胁,还配套实施了科学合理的农牧业生态产业开发项目,为改善塔城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一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老风口”还迎来了风电开发的热潮。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不仅将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北疆地区电源紧张的局面,环保效应也越发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