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017-09-27兆原
兆原
记得是三年前的春天,正是阳光明媚、英雄树高擎簇簇“火炬”的日子。在广州东山宾馆,广东草原爱心团举行着一个活动—欢迎内蒙古“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两姐妹是来求助的—草原的一些小孩家庭困难,面临辍学。蓦地,“全国扶贫状元”陈开枝来了。顿时,大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活动中,大家观看了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还表演了一些节目。想不到的是,陈开枝主动提出要唱一首歌。自然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
歌声在大厅里回荡。虽然自嘲为“跑调的业余歌唱家”,还带有浓重的广东口音,但歌声流露出对草原由衷的赞美,对那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青草地的一片深情。
也就是在这次活动上,陈开枝给年近花甲的两姐妹一个承诺:资助五个学生。不久,诺言都兑现了。这令我感动。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次偶然的行为。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全国扶贫状元”的精力主要在广西百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央决定“广东帮扶广西”,广东省委指定广州市对口帮扶百色市—当年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就发生在那里。这是一个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当时陈开枝是广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他负责了这项工作。从此,他“情系百色”,数十次前往百色,开展帮扶,甚至十个春节都在那里度过,足迹遍及百色的山山水水……陈开枝同志因此获得了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扶贫状元”称号。诗人黄承基被陈开枝的事迹所感染,蘸着感情的墨水,写下了一部诗报告《扶贫丰碑》,生动地刻画了“扶贫状元”朴实而又高大的形象,感动了无数的人……
一晃又过去两年。去年底,陈开枝在广州接待了内蒙古通辽市政协原副主席包庆贺,我应邀参加。看见他和包副主席的熟络,如老朋友一般,我不由想起三年前东山宾馆的“援助”,恐并非只是客串。
和包副主席聊谈,我才知道,从2007年起,陈开枝就开始资助内蒙古的贫困学生。那年七月,虽然卸去了广州市政协主席的职务,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陈开枝带着广州市海珠区政协、区工商联、区民政局的同志去了一趟内蒙古通辽市。
通辽,地处科尔沁大草原的腹地,是民族英雄嘎达梅林、清代名将僧格林沁的故乡。那里,有像大海一样辽阔,处处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大草原;有像天上的繁星一样美丽的神话传说,令人心接亘古、浮想联翩的人文景观。每年这个季节,外地的游人总是蜂拥而至。然而,他们风尘仆仆,却来到通辽市下辖的奈曼旗。在那里,他们与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召开座谈会,了解办学情况,并考察了准备捐赠的奈曼旗蒙古族学校,还探望了两家蒙古族贫困户。然后,又到了扎鲁特旗牧区,同样召开座谈会,听取贫困学生的情况,决定资助六十四名贫困大学生……
从草原回来,陈开枝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不到一些蒙古族的人家依然那么贫困,想不到一些考上大学的学生因家庭困难欲读不能。从那时候起,陈开枝便和草原有个“约定”—时不时掏钱资助草原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当然,他资助的,还有全国各地的孩子。不少孩子从报纸上、电视上知道这位“全国扶贫状元”的事迹,知道他的好心肠。每当面临辍学时,他们想到要找帮助的人,就写信给开枝爷爷。而开枝爷爷总是不会让他们失望。在最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开枝印迹》四卷本中,有一本叫《关爱无价》,其中收录数十位受资助学生的来信。这是多年来由四千多封来信中挑选出来的一小部分。这些信有求助信、汇报信和感谢信。特别是那些求助信,你可以看到孩子们因贫困而近乎绝望、令人心碎的泪眼,听到他们因现实的残酷却又想与命运抗争的弱小的呼喊……“杜宇声声不忍闻”,读着读着,你的眼眶会一阵发热。
对陈开枝的热心,有人点赞,亦有人说他“傻”,包括一些亲友,曾当面直言:当今社会,不贪已属美德。装进口袋里的钱,还要掏出来给陌生人,这不是“傻”又是什么?
“傻?”每听到亲友的议论,有时他也会自言自语。每当这个时候,他的眼前,总是晃动着一个镜头:在省委大院门口,她年迈的母亲,与一位穿着补丁衣服的农民模样的中年人抱头痛哭—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他还在省委工作。因当地政府的关心,解放前因逃饥荒离家二十多年的四哥到广州寻他,一家人重又团聚。他感恩这个社会。他更想起了自己,因为家庭贫困,几次濒临辍学。读到小学四年级,家里不让他上学却让他放牛。在只有牛儿相伴的荒野,他伤心地哭泣。有一个晚上老师来到他家,第二天早上他牵牛出门时,父亲夺去了他手中的牛绳。他楞了一下,随后拔腿往学校的方向跑……因学业优秀,他从罗定师范学校毕业后,被保送到华南师范学院继续深造。当校长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时,他忧伤地说,“家里目前十分困难,不仅没有粮食,父亲还有水肿病,弟弟妹妹也体弱多病……”于是,学校动员老师们捐款,筹到了一百元人民币和六十斤粮票,校长派人送到家里,他才踏上了前往广州的求学之路。到了华师,因他光着脚,扛着用麻包袋装的行李,被门卫误会,差点进不了校门……正是过去铭刻于心的记忆,他非常理解这些贫困学生。他知道,如果不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那些孩子也许永别校门……他又想到过去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下决心多帮助贫困的孩子。而对草原孩子的帮助,是他众多帮助的一部分,也是他很为看重、很为热心的一部分。他的目光总是那么慈爱地注视着苍莽的内蒙古大地。也许他会想到更多,比如汉族和蒙古族的民族团结。他觉得社会的文明进步,需要更多像他这样“傻”的人。
陈开枝资助的內蒙古学生,除了大学生之外,还有中学生、小学生。除了一次性资助之外,还有连续资助的。一些受资助的学生平日给他写信,顺便讲到家里发生的特殊困难,他还会再次寄钱,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么多年,陈开枝资助了多少草原的孩子,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就是去年底这次与包副主席相见前后,陈开枝又资助了十多名学生。
大雁南飞、暑去冬来,内蒙古草原的草绿了,又黄了。可陈开枝资助的那些孩子,却像夏日吸足了雨水的草原花草,蓬蓬勃勃、叶绿花红—endprint
有一封来自呼伦贝尔草原署名为“您的孙女赵英”的信,向陈开枝爷爷讲了母亲患重病后自己的担心与焦虑,也讲了自己中考的优异成绩。还寄来了在草原上亲手采摘并晒干的金银花和刺苹果花,让陈爷爷泡水喝。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些金银花和刺苹果花算不了什么,但却凝结着小女孩纯真的感恩之情。
库伦旗有一位叫邵雅莹的女孩,父母在近年相继病逝,而她那一下子老了很多还来不及悲伤的哥哥,便将父母生前的债务扛了起来,用稚嫩的双肩担起了全家的重担。她霎时感到天塌了下来,世上是一片黑暗。正是陈开枝的帮助,她摆脱了辍学的厄运,并考上了四川内江师范学院。她给开枝爷爷写信,说她如今心中亮堂起来,她仿佛看见远方灿烂的朝霞。
在呼伦贝尔草原中部的牙克石市,貧困女学生张岩岩的父亲身体多病,母亲又残疾,家庭陷入困境。当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这几年来,陈开枝陆陆续续汇去一万八千元,供张岩岩读书,直至其考上医科院校。张岩岩在写给陈开枝的信中,说她十分珍惜现在所有的一切,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在工作岗位上发一份光,献一份爱。
而有一年陈开枝资助的十名贫困大学生,有的是因为父母患病,家庭几无生活来源;有的是因为兄弟姐妹都在上学,难以承受多一份的开支;有的是因为自然灾害,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他给每个贫困大学生寄去了两千元,一共两万元。这些学生,分别进入了内蒙古大学、贵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大学……四年后快要毕业时,这些学生都给陈开枝写了信。有一位叫郑旭的学生,他的信是这么写的,兹摘抄如下—
敬爱的陈开枝爷爷:
您好!我是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一中您资助的一名贫困生,当年收到东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面对全家人的喜悦,再看看自己家满是裂纹的房子和年迈的父母,我犹豫了……是您雪中送炭,让我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
在您的资助下,我即将完成四年的学业,再次感谢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只希望毕业后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报答国家、社会、学校和您对我的关爱与帮助。
……
郑旭的信很有代表性。尽管这十名大学生的来信内容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感恩与回报社会”。正是他的慷慨解囊,使不少草原的孩子重拾书本,重拾自信,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境界;他播撒爱的种子,让草原的孩子萌生了像早晨盛开在艾敏河边沾露鲜花般的知恩图报的美好情愫;在知识的殿堂里沐浴着现代文明的辉照,孩子们的理想和希望之火,就像草原之夜的篝火那样熊熊燃烧……从此,众多草原孩子的心中升起“不落的太阳”。这正是他所期待的,令他欣慰。难怪,每次唱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我们就会看到,至今仍为贫困老区人民奔走呼吁、身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和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的陈开枝,总是那么投入,那么深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