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7-09-27梁健铭

教育界·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史料运用策略

梁健铭

【摘要】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和理解相关历史问题和结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文章分析了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史料;中学历史教学;运用策略

中学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注重探究式教学方式的运用。然而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采用漫灌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历史这门特殊的课程来说,漫灌式的教学方式显得课堂单调乏味,学生不可能完全静下心来进入课程,常常会出现人在课堂而心不在课堂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采用史料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历史。现在虽然很多教师也在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历史教学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史料的运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说过:史学便是史料学。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史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从中自主建构知识,领悟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发展史学能力。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只有先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他们喜欢上这门课程。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知识灌输并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主导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史料教学中许多有意义的故事和环环相扣的知识,还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这些史料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而且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历史是对过去社会发展历程的记忆。众多学生单纯通过教材只是简单地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而对历史的发展历程却很难理清。单纯的知识灌输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很多中学教师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有的结论,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史料是历史本来面貌在当前的映现,如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就能够激活教材,帮助学生领悟结论,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权威”的解释。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下,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制约,不利于培养问题探究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可以使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相关的问题,并且对教材中的结论加以印证。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二、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和理解相关历史问题和结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合理选取史料

史料的选取不是随意的,要有教育价值,并且要真实,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中学历史教材是历史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史料,这些史料都是比较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因此,合理选取史料,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不仅要选取教材中已有的史料,而且还要结合教材内容选取恰当的课外史料进行补充,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如果需要教师补充的史料,就需要教师精心选取史料,要结合教材甄别史料的价值,剔除那些不符合教材内容的史料。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来,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设问,采用问题导向

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问题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相关史料,善于设问,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不管是教材中已有的史料,还是教师自己选取的史料,历史教师都应该善于根据相关内容设问,通过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提问将学生吸引到历史学习当中去,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适度,要有启发性。问题导向的史料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

(三)史料要适时,适量,适度

适时,主要是指教师在采用史料时,要抓住时机,不能随心所欲,想到哪里说到那里,要从教材出发,围绕教学目标来选取史料和运用史料。适量,是指教师在选取史料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选取他们容易理解的史料。适度,是指史料选取必须与教材内容有关系,不能完全脱离教材随便选取史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语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恰当的史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摆脱过去单纯课堂漫灌式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材,合理选取史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珍芳.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6(34):83.

[2]张煌罡.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2016(03):204.

[3]陶娟.史料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效益依存度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8).

[4]李传绪.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13):232-233.

[5]石秋兰,孙平.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173.

[6]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6(09):61-6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运用策略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