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话题为中心激活高中英语写作课实践探微

2017-09-27陈玉

教育界·上旬 2017年7期

陈玉

【摘要】針对高中英语写作课形式单一以及学生对英语写作兴趣缺乏的现象,文章从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利用话题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写作逻辑,丰富写作词汇和搭建语用支架,从而提升知识,深化思维,丰富体验,积累方法,深入文化,以讲促写,达到课堂高效输入和学生有效内化的目的。

【关键词】话题教学;写作内容;写作逻辑;语用支架

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英语写作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和升华。但对大部分教师或学生来说,“听说读”是上课的重点,“写”基本都是作为课后作业完成。而由于缺乏正确课堂指导,学生课后写作要么陈词滥调,要么用词或句式乏善可陈。我曾经有过如何上写作课的疑惑,于是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人的著作,尤其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中提到的“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这五步使我对写作课堂“问题”这一概念逐步清晰起来,产生了与以往认识的本质不同。在此基础上我接触到 “话题教学”这一概念。所谓话题教学,就是在英语新课标理念下,让师生在互动和分享的过程中达到知识提升、思维深化、体验丰富、方法积累、人文蕴涵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发展。

一、教师应充分利用话题教学帮助学生构思写作内容,培养写作逻辑

所谓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它要求我们说话要严密,无懈可击,不能有漏洞,更不能前后矛盾,否则别人就会有空子可钻。而在高考阅卷中,却常常存在文章内容千篇一律,思路打不开或者天马行空,文章缺乏整体观念,思维不清,主题、段落和句子不连贯的种种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以下三点帮助学生重视写作内容和逻辑。

(一)教师应以热点为话题,扩展学习内容的广度

在设计写作活动的时候,教师应与时俱进,设计学生乐于表达的话题任务,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看法的欲望,并借助话题的深入,扩展学生思维和知识广度。

比如说New Standard English第六册module 2 讲完克隆有一个写作话题“What will developing technology bring us?” 在课堂上我安排了一场辩论赛,把学生分为A、B两组,一组代表有利的支持方,一组代表不利的反对方,让学生发散思维,讨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利弊。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提到了克隆,也谈到了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运用和网络安全问题,还提到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雾霾的肆虐等等。这堂写作课,不仅学到了热点词汇,如雾霾、网络安全、微信钱包等,还扩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令我欣喜的是本来普通150字的作文,有学生写了2页还意犹未尽。还有一次,在Look Ahead 3 Unit 15改写关于Rio介绍文这一堂说明文写作课上,考虑到里约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我把里约的话题扩展到了学生自己的家乡。由于对家乡的热爱,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是热情洋溢,感人至深。其中,有一位学生的作文如下:

Yaan exists as a luscious place throughout my childhood memory.Within all, what is the most evocative is the hill with peach trees stretching to the end of sight.In the very March, the peach trees come into bloom, diffusing a delicate scent, gladdening the heart and refreshing the mind.The gentle spring breeze once slip away through our fingers, with brook gurgling and butterflies fluttering.

(二)教师应开展批判性思维活动,挖掘话题深度

写作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写作过程可以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思维水平,批判性思维应是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要素。而传统英语写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视不够,学生写作时多背诵范文,套用模板,毫无新意;教师的批改大多针对语言和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常常感觉无话可说,文章内容单一,论证不清,逻辑混乱。针对这种现象,话题教学给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让学生去想,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去辩,让学生去论。

有一次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做了一个针对学生哪科占用时间最多的调查,并做成一个饼状图。在课堂上,让学生先展示了每个学习小组的成果。理科实验班毫无疑问把数学放第一位,大部分把语文放在最后一位。对此,我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What leads to this phenomenon?” 有的说数学教师是班主任,有的说数学分值比较重等等,众说纷纭。由于大部分学生把语文放在最后一位,我又让大家反向思考一个话题:“What will happen if Chinese takes the lead?” 让学生从另外一方面深层次考虑学习中的时间分配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了这种“厚此薄彼”的学习态度是不正确的,大家还主动讨论了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的问题。最后我引入了写作题目——分析调查表。这次的写作我只给了题目,并没有提任何要求,但无一例外,学生都从原因、利弊和解决建议三方面出发做了调查报告的分析。这说明,在写作课堂上,只要教师合理引导话题,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写作就能水到渠成。

(三)教师应从中英思维差异入手,培养学生写作连贯性

汉英的段落语义发展结构是差不多的,即都是按时间先后、空间左右、因果关系发展的。但是在运用语言粘连手段方面还是有较大区别。英语偏重语法和连接词等外显的衔接手段,而汉语偏重语义的内聚手段。比如说:“他喝多了酒,退出来了,连饭也没有吃,打算去房里去睡觉。”用英文应该是,“他喝足了酒,就退出来了,甚至连饭也没有吃,因为他打算去房里去睡觉。” 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学生在写作中惯用意思和重复来衔接句子和段落,而忽略了使用语法手段,特别是过渡词手段。对此,我归纳总结了以下学生容易犯错的几项。endprint

1.句子跟句子之间没有逻辑联系。比如写学生兼职的议论文,有学生写的是“Taking a part-time job has a lot of advantages.We are living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we are facing a lot of challenges.We must work hard so that we can succeed.” 后面的句子跟第一句中心句是没有关联,文章看起来没有连贯性。

2.滥用“因为……所以”关系。比如写一封道歉信说明不能接受邀请的原因,有学生是这样写的: “My grandma is visiting me, so I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it.” 这是受到中文逻辑的影响,中国人能意会里面的逻辑关系,但是外国人肯定会不知所云。正确的写法是“Im sorry to tell you that I cant come to your party because I have an important exam on that day.”

3.一段话里面不写中心句。英语文章倾向于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地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并常常是在文章的开始;而汉语则倾向于将中心思想通过文章整体描述反映出来,所以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含蓄的,需要读者去理解。这也许是因为西方强调逻辑,而中国强调悟性和顿悟。

4.喜欢分段,段落不紧凑。有的学生论述理由,喜欢一个理由一个段落,是因为汉语分段自由短小,多个自然段构成一个意义段。而英语则是要在一个段落里陈述完所有的观点,包括主题句和所有的论述以及最后的结论,直到阐述新的观点才采用新的段落。

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中文、英文思维不同所造成的。只有正视了这一点,才能写出连贯地道有逻辑的文章。

二、读写结合,搭建语言支架,为高效语言输出提供支持

内容是写作的灵魂,语言是写作的血肉。一直有这样的说法:“英语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英语在遣词造句上是遵循严密的逻辑形式的:用词上要求人称、数、格的一致;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多用关联词语,重视形式的对应和显性衔接;而在语篇中多突出主题句,直线式地展开段落。对写作来说,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用词精练恰当,还要要遵循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一篇好文章并不是句子的机械堆砌,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句子和句子之间是存在严谨的逻辑关系的。

(一)教师应作为话题引导者和深入者,丰富学生写作词汇

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乱用误用词汇的情况,如especially用成specially,enable us爱写为let us等等。或者更有甚者,干脆直接留白或者写拼音。这都是由于输入不够或者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造成的。针对这种现象,加大词汇量输入是比较有效的措施。

比如有一次写作“Should we Chinese students enjoy western festivals?”我安排在圣诞节那一周。学生对圣诞节总会饱含热忱的,而事前学生也并不知道这是一节写作课。上课时我首先提出的问题是“Christmas is drawing near, do you know Why western people celebrate Christmas Day?” 大多数学生知道圣诞节与耶稣相关,但是并不知道详细的内容。我补充完圣诞节的背景知识以后又问学生“What are the symbols of Christmas?”学生会说圣诞袜子、圣诞老人等等。但是如果深入问圣诞老人的由来,没有一个学生知道。我又给学生介绍了一下圣诞老人的由来。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Christmas?” 大部分学生会说全家聚在一起吃火鸡。然后我告诉学生,其实德国人是吃烤鹅,意大利人是吃七鱼宴,波兰人是吃饺子,而在菲律宾,人们是吃烤乳猪来庆祝。随之而来的是中心问题“Why do you want to celebrate Christmas?” 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个头脑风暴中,我根据学生的意思补充了很多单词、短语,如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symbolize, turn a blind eye等,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英语表达。最后,我提出了作文题目“Should we Chinese students enjoy western festivals?” 这时候通过前面的背景知识介绍,同学之间各抒己见,每个人在写作的时候都能有话可说,有根有据。我摘抄了其中几句 “In their opinions, western festivals symbolize the fashion, while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out of date.No wonder we always feel so boring during our traditional holidays.If we still turn a blind eye to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 our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will disappear someday.Accordingly, it is high time for u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our Chinese festivals.” 有理有据,精彩明了。

(二)利用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建构语用支架

语用是指句子的多样性和语法的准确性。有的学生在中文写作中洋洋洒洒,在英文写作中却无法直抒胸臆。教师应如何帮助他们呢?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聚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 阅读是语言的输入,而写作是语言的输出,输入的目的是输出。我们母语中文写作都是如此,更不用说英语写作了。因此,在每一个话题写作课之前,我都会做好铺垫,避免学生心中有话却无法用英语表达的尴尬现象。

比如用说明文介绍城市的写作课中,我采取了对比写作的教学法。我用PPT介绍完巴厘岛的风土人情后,先让学生自己写介绍巴厘岛的句子,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范文,找出经典的写作用法。比如“Bali is blessed with radiant sunshine.” 让学生对比自己写的“Bali has lots of sunshine.” 高下立现,而且学生感到比教师直接教句子印象更为深刻。在最终的写家乡的介绍中,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用上be blessed with。寫作离不开积累,特别是自己主动地积累。学生只有自己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才能学以致用。这也充分印证了一句富兰克林翻译荀子的古训: “Tell me and Ill forget.Teach me and I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ll learn.”

总之,话题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正在不断改进当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上合理利用话题教学策略与学生对话,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组织、修改、判定,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增强其写作信心,提高其写作能力。当然,“听说读写”本一家,话题教学的探讨不能止步于写作课,但是希望能以此作为切入点,让英语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 .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林彩云.如何进行话题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09):39.

[3]时翠红.大学生英语写作逻辑思维混乱的问题研究[J].沙棘(教育纵横),2010(11):43.

[4]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戴军熔.基于话题的立体式语言教学的设计和实施[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