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

2017-09-27高彬

教育界·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基本要求基本原则

高彬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缺乏实验课堂的化学教学是不完整的。针对如何因地制宜挖掘学校资源,高效实施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能更好地学好化学等问题,文章结合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总结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实验课堂设计的具体要求、实验课教师的理念转变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措施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洞察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如何根据现有的实验资源,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化学的兴趣,是目前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高中阶段化学课堂实验的目标要求是寻求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形成理性思维、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各种化学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是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笔者综合多年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实践,归纳出高中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以供同行参考探讨。

一、化学教师在高中实验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化学实验教学要遵循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原则

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在平时的课堂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将所学的知识整理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任课教师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缺,没有大量的时间去辅导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要点进行系统地总结与融会贯通。所以,教师要尽量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复习,从而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总之,突破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按照学段顺序安排实验内容,将实验内容按照教学培养目标与新课标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实验、能力提高阶段实验和综合应用阶段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动手操作能力,对不同阶段的实验分阶段、分学期逐一掌握,进一步根据实验课堂的问题设计,达到综合与融会贯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化学实验教学要遵循有利于提升学生实验思维与动手操作技能的原则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由于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高考指挥棒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拿出很多的教学课时去做大量的化学实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与技能呢?首先,要优化实验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要划分实验理论知识层次,使实验技能训练更加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再次,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化、系统化分析,即理性分析实验数据,科学总结实验成果,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运用学生理科思维与技能操作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化学实验教学要遵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原则

在传统的实验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多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流程事先预习;实验课上,教师对实验要点进行简要讲解,学生按照实验要求的步骤操作流程,然后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整个实验教学是教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最后学生记结论的填鸭式教学。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性,调动学生充分运用思维创新,根据实验内容和步骤去设计高效的实验流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中的基本要求

(一)化学课堂实验设计要富有启发性

教师对化学实验的总体设计与流程安排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大脑思维的积极活动和注意力的迅速迁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无意识的动态记忆,杜绝盲目强化记忆。具体地说,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挖掘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每一现象,让学生动态观察、思考;多设计典型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总结归纳。常见的实验教学的问题设计模式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存在哪些内部联系;研究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操作在哪里……然后教师根据实验,设计问题,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流程,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过程与内在联系,进而探索各种化学变化规律,使学生在实验室动手操作时,始终处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状态之中。

如在制取氯化氢的实验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时用的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是什么?(2)化學反应过程能够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3)该实验的反应装置与收集装置的仪器有哪些?(4)该实验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5)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6)如果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会有什么结果?(7)该实验的尾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应怎么处理?这些问题设计,既能使课堂实验顺利进行,也能实现整个课堂教学目标,强化了学生对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加热实验的规范操作,使学生对氯化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实现了启发式教学。

所以,高中化学教师根据教材中的验证性教学实验,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彻底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进一步让实验课教学更具有启发性,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激发学生探索的激情,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高一必修一教材中所选取的绝大多数演示实验也是有较大启发性的。例如讲卤族元素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回顾氯元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然后根据核外电子层与最外层电子数,去推测卤族元素可能具有哪些共同化学性质,然后通过实际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验证能力。

(二)化学课堂实验设计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应保证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完成化学实验所具有的兴趣、探索心、好奇心;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争取运用好化学学科的实验特点,泉州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一节成功的实验课教学,既要有趣味性、操作性,更要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对于如何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要根据每节实验的教学标准,具体实验具体设计。总之,教师所设计的实验必须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endprint

(三)化学课堂实验设计应具有高效性

在化学课堂教学演示实验设计中,教师还充分结合思维创新增强实验设计的高效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思考问题的潜能,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设计中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并使学习化学的信心更加高涨,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向45分钟要质量。

例如笔者在“铵根离子的特性与检验”的演示实验中,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1)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中与铵根离子有关的理论知识,完成导学案中设计的相关课题作业;(2)让学生完成教材中氯化銨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演示实验;(3)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4)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最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形成课堂知识体系,完成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教师应对教学实验环节中出现意外的措施

实验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石,只有基于实验的化学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而在实际的教学实验环节中往往又会有一些理论问题与意外安全事故发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格外注意。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1)提前告知实验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和座位安排,组织学生有序进入实验室;(2)强调操作的规范性,既要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也要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3)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性,如对有毒物质的使用与最后处理等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涉及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时;(4)在实验的具体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事故,教师应具备处理这些意外事故的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课与化学理论知识同等重要,实验课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鼓励学生亲自设计并体验实验,通过探究激发实验兴趣。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实验课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与归纳,就提升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进行简单总结,通过鼓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体验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继而使学生收获丰富的实验创新与探究的经验。化学实验课教学不但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精神,更要有利于学生体会真实地、科学地探索化学世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小锡.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观教育[J].成才之路,2007(33):11-12.

[2]马志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11):4-5.

[3]蕉蓉,李媛.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初步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要求基本原则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克服品牌设计障碍的基本要求及对策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