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阅读的感受力
2017-09-27谢亚玲
谢亚玲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它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能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教会孩子们做人的道理。“文章不是无情物”,解读文本,就是与一个个不同的“生命”对话,就是把一个个鲜活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在读者的心灵世界里再现、升华。
一、精选阅读内容培养感受力
阅读内容是阅读教学的载体,是最关键的因素。好的阅读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彩并且规范的语言文字,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让学生在感受阅读内容精彩的同时,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能够得以提升。然而,在一个完整的阅读内容中,不可能每一个部分都是重点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应该把握阅读的主要内容,感悟阅读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思考和理解。在经过长时间有针对性地阅读后,学生的感受力逐渐得到一定的沉淀,最后成为学生自身独立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阅读内容中的一些重要词句或段落作为切入点,把文章中最精彩的内容截取下来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如在教《广玉兰》这一课时,采取了抓重点段落的重点词,通过多种方法来品读关键词语:“玉琢冰雕”“迫不及待”“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密集油亮”“终年不败”“生气和活泼”,学生不仅感受到广玉兰花美,更是被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所折服。而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让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扫路人的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品读一番,孩子们通过这些质朴的语言文字认识了一位朴实、敬业的老人,同时也感受到了老人身上的崇高品质。
二、拓展阅读培养感受力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语文学习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首先应该是拓宽语文课程资源,树立大语文观。教师在组织课内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地学习。
如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把学生带向《水浒传》;教《三打白骨精》,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带学生走近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教《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便要引导学生了解19世纪的巴黎……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在拓展阅读新方法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深度变化。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对文本个性化的感受和理解,享受阅读发现和创新带来的快乐。
三、通过个性化解读培养感受力
学生反应的多元,来自文本自身内涵的丰富和叙述视角的多元。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克服单一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从文本的整体考虑,从文本提供的多个视角探寻,力求多角度地吸收文本信息。只有多角度地解读,才会为个性的解读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比如《轮椅上的霍金》一文教学中,当孩子们读到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这一段时,如果我们仅仅是带领学生从了解霍金的生活现状这一视角去解读,就只能感悟到霍金的不幸与命运的悲惨。如果换个视角,从霍金的立场去解读,一个有着非凡成就的人,如巨人般屹立在世人面前,他对自己的遭遇可能持不同态度。引导去读文本,孩子们从“每天下午4点,他会在护士的帮助下与研究生们交谈。他们喝着午茶,交流着对宇宙的看法。如果有学生对他的理论提出质疑,他立即会给一个咧嘴笑容。”“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睡觉。”这些句子中体会到霍金的开朗、幽默。“联系上下文,这样的科学家他是什么样的?”笔者继续追问。“他是个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他是个风趣幽默的科学家!”“他的生活需要护士帮忙,他靠语言合成器来表达想法,而他却乐此不疲,乐在其中!”此时,学生们争抢着回答,言语之间,仿佛在介绍一个他所熟悉的人。同时,霍金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的形象树立于孩子们的心中。接着,趁热打铁,趁势追击,让学生们把对霍金的尊敬、敬佩,化成语言的赞美读出来,此时孩子们对文本的解读都实现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作者创作要想到读者,同样,读者读文章,也要想到作者,解读文本才能体会到藏在文章里的情、思、趣、理等内在的意蕴。任何文本都是“语言”的文本,作者一切情思都是憑借“语言”表达。当引导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产生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获得了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语言也会变得鲜活起来和学生对话,和作者对话,通过语言,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感受,感受到别人的感动,彼此的心灵、精神就相遇了、契合了。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与神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