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翻译批评原则下的公示语翻译

2017-09-27王亚会崔丽童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10期

王亚会++崔丽童

【摘要】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对传播我国旅游文化,发展旅游文化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景区公示语翻译中存在许多翻译错误,造成外国游客不知所云。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进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旅游翻译研究给予足够重视,但笔者发现从翻译批评原则方面的研究三孔公示语的翻译相对较较少。本文就从翻译批评原则方面对曲阜三孔的公示语翻译进行简要分析,以便对做好旅游公示语的翻译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翻译批评原则 三孔景区 公示语翻译

翻译批评如何进行,是从事翻译者首先遇到的难题。要顺利地进行翻译,就必须深入了解翻译批评的原则。不少专家、翻译领域带头人都针对翻译批评的原则阐述过自己的见解。本文主要以曲阜三孔為例,景区内有关安全警示语、道路牌指示、景点宣传、景区介绍等标志都提供了英文翻译。从笔者拍摄的图片来看,从翻译批评原则角度找出翻译中的不足之处。

一、译者主体性的限制因素

翻译批评的对象不应是翻译作品本身,还应是翻译的过程和翻译主体,做好旅游翻译的译者不容易,需要发挥翻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如,三孔景区中:在“曲阜市重要文物景点分布图”中的译文中“tourists”写成了“touriost”,在“奎文阁”景区内,“奎文阁是我国著名的木质结构楼阁之一”景区的译文是“It is among the best wooden pavilion in china”,该句不仅有拼写错误,其中“china”应为“China”,“著名的木制结构之一,语义上应为复数形式”,因此“pavilion”应为复数形式“pavilions”,而且语法结构更是残缺不全,该句竟然没有表语,实属荒唐可笑。笔者认为正确的译文为“It is one of the best wooden pavilions in China”专业的翻译人员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实在是国人的耻辱。不能因一时疏忽,造成国家形象的重大影响。因为翻译批评应是主观印象和客观分析的综合,是感觉体味与理性检验的结合体。

二、翻译批评应是一定历史文化下予以的一种考察

“把翻译放在人类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去进行考察,那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翻译绝不仅仅是符号的简单转换,它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文字积淀的文化价值、文本所置身的文化土壤、文本转换所涉及的处罚语为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在全球多元语境下,“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旅游大文化背景赋予译者这一历史重任,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如在“孔子墓”景点,景区译文为“Confucius(551BC—479BC), with his given name Qiu, and courtesy name Zhongni, was a great philosopher, educationist and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如果将景区的英文回译成汉语则为“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众所周知,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称号,只适用于中国古代,而国外的,现代的,伟大的教育家,肯定不是孔子,违背了翻译批评应具有开阔的历史文化视角将翻译现象、翻译事件、翻译文本、翻译主题置于一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下予以考察,并从文化视角来考察在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中诸如选择、文化立场,价值体现等重要问题。

三、翻译批评应是局部的、微观的评价同整体的、宏观的评价相结合,避免仅仅根据局部现象得出结论

如在“孔林”景区,译为“THE CEMETERY OF CONFUCIOUS” 其中“CEMETERY”的意思是“墓碑,墓碑”的意思。这样就会给外国游客就会认为这只是“孔子的墓”。事实上“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这种译法造成文化传播的不真实性。笔者认为应翻译为“THE FORESTS OF CONFUCIOUS”。景区的翻译是由于混淆了翻译批评中局部与宏观的概念。

翻译批评是“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环节”(纽马克语)。只有遵循翻译批评的重要原则,才能更加出色的完成旅游翻译任务,对促进国际间文化的交流民族,增强文化软实力,为社会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Sperber Dan,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新.英汉文体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陈刚.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

[5]郭富强.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韩刚.笔译二级译点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骆承烈.孔子名言(英汉对照读本)[M].济南:齐鲁书社,1989.

[8]刘宓庆.当代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

[9]王纯真.科技英语的疑难句型的理解与翻译[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10]许钧.文学翻译批评与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