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

2017-09-27卢翠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詹天佑思路铁路

卢翠金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学行为应该交流互动,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领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理清思路 感情朗读 抓关键词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只要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他们方法,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以《詹天佑》一文为例,说说我的几点做法。

一、 了解背景,理清思路。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以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比较遥远,思想内涵比较深刻,如何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深切感悟,确非易事。在学习课文前,我先布置学生自己去查阅詹天佑的资料,还要了解当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再想一想,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資料来说说对詹天佑以及当时中国状况的了解。通过资料,学生都清楚地了解到詹天佑的生平事迹,也了解到当时的政腐败无能,中国贫穷、落后,已到了任人欺压的地步。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更清楚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有思路, 遵路识斯真。”就是说,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真谛。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我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不同段落的特点,把握了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再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詹天佑》一文先概括介绍 ,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__________;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__________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修筑京张铁路的意义。通过这道填空题,学生很容易弄清楚这篇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知道哪些段落是重点段,在学习时重点抓住这些文段来理解、感悟。学生在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后,学习课文就比较顺利,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抓关键词,深入理解。

每一篇文章都有重点的词句,学习一篇课文,想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就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来深入理解。《詹天佑》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是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具体说明,既是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导练,设计了两个问题:1、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争夺铁路的修筑权?是怎样阻挠?2、“要挟”是什么意思?他们以什么来要挟我们?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这三个关键词,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从而对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勇气、胆略各拳拳爱国之心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

三、感情朗读,领悟精神。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课文时,我也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进一步领会詹天佑的精神。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找出詹天佑是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想的句子,然后重点朗读。反复朗读中认识到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不怕艰难险阻的勇气。特别是“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一个句子,它充分表现出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它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力量。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出詹天佑的思想感受情呢?我设计了以下几次朗读:1、在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中勘测线路,真是困难重重,可是詹天佑都克服了,因为他想……(学生齐读这句话)2、在开凿隧道时,面对工程的艰巨和困难,他没有退缩,仍然想出办法解决了,这是因为……(生齐读这句话)3、面对青龙桥难以爬上的陡坡,詹天佑靠他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又解决这个难题。这是因为……(生再读句子)4、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他的带领下,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民,比计划提早了了两年。这是因为詹天佑心里时刻想着……(生再读句子)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产生共鸣,在朗读中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为祖国争气的决心。

四、合作探究,感悟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根据这一要求,在学习“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段时,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相互促进、交流互补,共同感悟。“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段是课文的难点,学生并不是多读几遍就能理解,这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他们自己能够利用文字画出示意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我让学生围绕这两段展开讨论,学生经过阅读和讨论,弄清楚什么是“中部凿井法”,什么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我让他们继续讨论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以及这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有什么好处。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山势,设计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画出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再细读课文,对照插图,让学生用笔做火车,在“人字形铁路”上行驶。最后我再演示动画课件,再现情境,突破难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在课堂上,确定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充分获得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在交流和讨论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同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热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詹天佑思路铁路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
我的思路我做主
火车自动挂钩不是詹天佑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