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 突出效用 提升美术作业实效
2017-09-27熊伟
熊伟
摘要:如何设计合理、高效、有创意的美术作业一直是一线教师不断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作业设计要求的层次性、内容的创意性、评价的“多元化”三个维度对小学美术作业创意设计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美术作业 创新 资源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5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现象,太阳、云朵、小草等成为大部分学生作业的内容,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没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发挥,美术作业设计机械、单一、少个性。 美术教师需要更新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形式,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意,让学生享受创造的快乐。
一、 作业要求突出层次性
儿童美术作业展现的是儿童的真、趣、纯,这源自儿童对生活的感悟。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学习“无论在哪里,都需要以培养自发的然而却是直接的冲动来取代机械的练习” (1)。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针对儿童设计出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作业,尽量是他们“掂掂脚”就能完成的,这样他们从中会获得成功、轻松、愉快的体验。这要求在作业设计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业形式分层
一次完整的创作,需要几步来完成,这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判断。教师应该清楚每一个步骤要解决哪些问题,侧重点在哪里。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分步方式。例如:绘画中是先构图,再造型,最后上色;还是先造型,再构图,最后上色等等。不同的分步方式,思维的切入点不同,解决的重难点自然也不尽相同。如《儿歌和童话》一课中,我没有像往常教学一样,讲完后先造型再构图,最后上色,而是让学生一边说着曾经看过的儿歌,想着其中喜欢的造型,就直接画下,不同故事情节的主人公可以在同一幅画面中出现,就在边聊边画中,画面上主要内容已经画好,再添加背景,串成故事,最后上色。当然,万变不离其中,我们都是围绕学生生活中曾经的体验,来完成属于他们的美术作品。
2.作业难度分层
不同学生由于不同人生经历形成了不同的差异,美术作业设计要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美术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促进他们不同程度的发展需求。《字的联想》一课中,我先后在城区和贫困农村两所不同小学开展教学,由于城乡教学资源的不同,我在作业设计的难度上就做了微调,目標是让学生在招牌设计中完成字的联想练习。城区的学生可能看到的更多,思维就更加开阔,农村的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去关注招牌,在第一次作业中,城区的学生我直接让他们设计一个字,但是农村的学生,开始我只让他们设计一个笔画,虽然在点评时,有的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有点不好意思,觉得拿不出手,但是我觉得这种“纯天然”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也许不如同年龄的城区孩子设计的漂亮,但它是孩子们对美术的创作最朴素的真实表现,是一个个创新的火花。
二、 作业内容突出创意性
1.创意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可见教学中要想形成优秀作业,独具匠心的诱导对于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发展儿童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以点带动面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个性作业的形成。《字的联想》一课中,我预设了一个设计招牌的教学情境,从招牌对经营的影响的讨论、到如何设计招牌,再到多元设计招牌,整节课在任务驱动下围绕招牌设计开展了学习活动,学生利用平时观察到的各种资源,一个个化身为小小设计师,设计出了很多极具创意的小招牌,在这个过程中,既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2.创意的载体
同样的作业内容,用什么载体表现,如何处理这些载体,是有讲究的。不同的作业载体,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激发的创新,乃至最后作业的效果都是不同的。在《送你一个书签》一课中,我没有仅仅让学生带彩纸,而是在课前很神秘的让他们去寻找能书写的、轻便的材料,有的学生带的是树叶,小草,纸板等等,五花八门的材料必将带来“惊艳”一课,当学生利用自己所准备的资源,设计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书签时,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展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美术作业的多样化和创新性设计以及合理性设计的重要性。
三、作业评价突出“多元化”
在教学中,美术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美术技能和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创造性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保护学生的个性。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强调: 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 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 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 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2)教师的评价观也要多元化, 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弱化技法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传统的学生绘画主要是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范画教学,其主要过程是学生按照教师的画法步骤临摹,评价主要是以学生临摹的形状、线条等技法,看画得“像不像”“对不对”为主要评判标准。美术是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纹理等形式表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点, 也产生了不同的作业效果。教师除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之外, 也应尝试给学生的作业打评语, 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锤炼评价话语,注重鼓励功能
鼓励是最好的评价,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常听到学生问“老师,我可以画得和书中不一样吗?”“我可以自己想象画吗?”这样的问题,大概就是孩子们潜藏的创造精神吧。这时,我都会微笑着,并很肯定地告诉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老师会很高兴的”。教师的鼓励与支持能够为学生搭建平台,为他们探索和寻找美术中的乐趣提供良好的机遇。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杨景芝曾说,“具有原创性的儿童画有时会出现与大师的绘画近似的特点,但儿童画并不能与绘画大师的作品等而视之”(3) 。对于儿童阶段的美术作业设计,应该是在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尊重孩子原创性、了解并保持其特有的造型能力的基础上,适时提供他们一些常用、易懂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从而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郭小平,熊蕾,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杨景芝.从直觉到理性:青少年艺术发展中的转型教育[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