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中英国性的重建与反思
2017-09-27李一
李一
摘要:《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讽刺小说。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视角来叙述他周游四国的经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作者通过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展现了当时英国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讽刺了统治集团的昏庸,对殖民战争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这引起了许多评论家的注意,并对该作品进行分析。但很少有评论家从英国性的角度来分析、解读小说和小说作者对理想英国的建构。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英国性;重建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I561.07
《格列佛游记》中所涉及的英国性,是指对国家民族身份的区分与界定。说到民族就和种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含了一种强烈的种族认同感和种族中心主义。《格列佛游记》写的背景是英国社会,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文化中心色彩,认为自己的民族总是优于其他的民族,并且把英国的文化作为整个衡量其他民族文化的唯一标准,但是他们却只看得见自己民族文化的优越的地方,全然不顾文化背后“藏污纳垢”的不好的地方。英国是在18世纪的时候,扩大了自己的海外贸易与海外殖民,使得它在军事、经济、贸易与殖民各个方面都逐渐的强大了起来,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名声,俨然成为了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大国。由此而引发的文学的崛起把“岛国天堂”J的形象成功塑造,并且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英国人的文化自豪感因此被唤起。但是作者斯威夫特却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被眼前的虚无的所谓白色文化所蒙蔽双眼,他以冷峻、犀利的笔触,描绘了与大众印象中截然相反的英国的社会生活,有利于人们多角度的去认识18世纪的英国。
一、格列佛对“英国性”的反思
小说主人公格列佛游历了多个国家,他从小人国回家以后,接着就与“冒险号”一同出发又经过了大人国。当他在为自己祖国的伟大建设沾沾自喜进行辩护的时候,大人国的国王却显得不屑一顾,在他的眼中,格列佛口中的所謂的优越的文明、发达的科技,却不过是通过无耻的掠夺与殖民扩张而获得的,总是自以为是的人类不过是沦落到与害虫平起平坐的地步。国王的激烈的言语,使得格列佛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科技以及经济产生了反思,甚至意识到自己以前所认为的强大的国家、民族在大人国的人民看来是多么的渺小,是多么的不起眼。18 世纪,带动了科学的兴起,人们崇尚科学,把科学运用到生活中。生产出了一大批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但是科学发明也是一把双刃剑。格列佛在炫耀火药的作用的时候,全然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火药的消极利用加快了殖民战争的步伐,扩大了殖民侵略的范围给被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人们变得势利、迷茫以及迷失。人们在获得科技解放的时候,反而把自己向善的内心给关闭了起来。作者通过格列佛的经历和格列佛展示了18世纪社会上的病态心理。他们对于金钱和利益有着空前的渴求,宁愿冒着各种危险也不放弃自己贪婪的欲望,四处游历。所以,大人国的国王对于英国崛起的历史有着自己的认识与评价:那只不过是一堆阴谋、叛乱、谋杀、屠杀、造反和流放,都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恶劣的后果。这是对于声称最优越的“白色文明”的最直接有力的批判与讽刺。而到了一个叫慧骃国的地方,他通过与慧骃的交谈,更进一步的认识到英国文明史以及英国现实社会的实质,并且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直到他自己主动的把英国的“进步史”总结为“野蛮史”时,优越的“英国性”也逐渐被消解直至消失。 对英国的文明史有着自己清醒认识的格列佛最终在自己再次回到英国是发现自己与英国社会已经表现出格格不入的情绪了,它最终成为了精神上的孤独者和流浪者。
二、格列佛对“英国性”的重建
小说是以游记体的方式记录主人公的见闻,而作者斯威夫特便通过格列佛在各国游历的感受来探讨心目中理想的英国性,表现了作者的理想主义思想和改革社会的主张。首先,种族的优越性不能依据人种的外貌特征来决定,拥有民族美德行为的民族才能算是优越的民族。这还需要这个民族像大人国那样不断的追求道德,研习道德,像大人国的国王那样,一切以人和仁为中心,并且用理智、仁慈来治理国家。同时,还要学习慧骃的美德,对谁都坦诚相见,保持对别人的尊重和仁慈,一切都遵循着理性的支配。此外,在学术上,重视一切对人类有重要意义的科学;在教育上,要以理性为基础,并灌输道德观念;在国家治理上,要简单而淳朴,要建立一个民主、团结、爱国、和平的国度。以上都是格列佛心中的理想的民族特征,这也可以说是斯威夫特对于一个理想社会的构建。
三、总结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世界讽刺文学的典范。作者斯威夫特通过叙述主人公格列佛的见闻感受来建构和消解18世纪的英国性。作品对英国的理想构建体现的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回顾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人们以自我中心并且拥有盲目的乐观精神,这些并没有建造出一个完美的人类社会,相反,人类更走向了堕落的深渊。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逐渐意识到启蒙思想倡导的人性自由、平等思想的虚幻性,也清楚的看到人本身的私欲的膨胀带来的人性恶的部分,人类疯狂的追求自我的满足,与建立起来的“理性王国”渐行渐远。因此,小说的深刻性在于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到人性的部分,思考人性中的妄自尊大让人类失去了判断事物的理性,也影响到了18世纪的英国,使英国性陷入可怕的境地。因此,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小说中不断的反省,时刻提醒着在社会转型期中,要遵循着理性的指引,避免盲目或放任。
参考文献:
[1]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M].王慧君,王慧玲,译.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2]赛昌槐.西方小说与文化帝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李琨,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9]Wilson,Kathleen.The Island Race:Englishness,Empire,and Gender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M].London:Routledge,2003:1-1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