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论析
2017-09-27谭小燕
谭小燕
摘要:衡量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标准不是场面热闹,而是学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语文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可以从遵循育人目标、提高备课效果、加强自身修养等三方面入手,加以突破。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分类号】G633.3
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向育人目标回归,精心备课,夯实文化基础,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三大举措。
一、遵循育人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目标:一是语文能力的培养,二是语文素养的提高。换言之,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民族语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和民族文化熏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本质上是语言和思想的关系。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语言与思想的密不可分关系。离开了思想的语言就没有了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一堆文字垃圾。所以,语文课,一方面是训练,培养下一代使用民族语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育人,培养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良好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遵循育人的宗旨去从事语文教学,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语文课是基础教育中的主科,课时多,对学生影响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对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在设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时应体现语言能力培养目标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目标的统一;在解读课文时,应挖掘作者健康的思想主题;在导读文言文经典时,要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在指导写作时,要告诉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用积极向上的思想统帅。二是摒弃应试教育。为考试而教,就会使语文教学走入歧途。考试应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了应付考试,或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然导致把大量时间耗费在对解题技巧的提高上,题海战术就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老师忙于对各种题型的分析研究,学生忙于对各种题型的残酷训练,于是,学生个个都被训练成解题机器,而该读的书、该看的经典、该揣摩的美文、该体验的情感、该培养的思想,就无暇顾及了。这与教育规律、育人目标是相悖的,一切有责任感、有良知的老师应该摒弃应试教育,向育人宗旨回归,这是加强语文教学有效性之根本。
二、提高备课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在课堂是否掌声雷动,不在课件制作如何精美,不在课程设计做到如何精巧,而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提高,思想有无启迪,感情是否得到熏陶。学生喜爱、终生受益是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功夫在课外,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须从两方面做好课前准备,为上课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认真研读文本,获得自己的感悟。要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好地认识文章的主题思想;要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从字、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以及全文做一个疏通,这是理解文章的前提;要对文章的结构包括过渡有一个清晰地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是体现文章主题的重要形式;在综合各方面信息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认真研读文本,结合教学参考资料,最终获得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是课堂上解读课文的重要一环。二是研究学生。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对象,研究教学对象是课前准备的又一重要环节。试想,对学生一无所知的教师,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如何体现,教学难点又如何攻破呢?不明白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教学时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以有保障。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者相结合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回答问题环节的循环,学生得到了训练,提高了能力,思想情操也得到了熏陶。而这一切,以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为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怎样,全班学生的整体基础如何,学生的传统文化根底如何,对文学作品是否有足够的兴趣,等等,这些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攻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要课前准备工作。
三、加强自身素养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業、解惑也。可见,教师肩负着三大重要使命。可要完成这三大使命,仅从技巧上下功夫显然不够,需要教师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日积月累,吸收较为丰富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校的功能之一就是文化传承,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育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包括革命传统文化),也就是需要大力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性运用和创造性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交际工具,还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积淀了该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联系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若从这个高度认识语言文字之于民族的重要性,作为民族文化重要传承者的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素养就责无旁贷了。
要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根本在于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素养。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水平高,在课堂教学中才会游刃有余。一是应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功底。要把语文课教好,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前提。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相关专业知识是语言类的知识背景,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西方文学、比较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则是文学方面的必备知识背景。作品作家方面的知识也须熟练掌握。二是语文教师要练就阅读、写作的真本领。阅读文本要有自己的真见解,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并善于用个性化的话语体系表述。因有自己的思想,又有自己的语言,课堂教学才会生动,学生也会接受,并效仿老师,自己独立思考,自己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熏陶,其长远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语文老师还要多写,善写。唯如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才会有针对性,摒弃空对空的弊病;有了写作功底,才会参透文字运用的奥秘,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