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2017-09-27李霞
李霞
【中图分类号】G635.1;G441
当我在看到女童摔婴案:女童电梯摔打男婴 致其25楼坠落。越看心越痛,这是一名什么样的女学生啊,在学校谁还敢跟她一个班级或者是同桌?谁还敢跟她做朋友啊?作为她的班主任老师一定是很“荣幸”的。她会有什么样的家庭和父母哪?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难道这就是言传身教的现身说法吗?十岁小女孩就能做出这等残暴的事情,等她要是成人之后该会又有什么样的举动哪?谁家还敢娶这样的女人做妻子哪……。
从当日下午出事后到电视台报道新闻,原原一直处于昏迷之中,生命垂危。小区电梯内的监控录像显示,一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摔打原原,最后将他扔出电梯。据央视报道,十岁小女孩究竟为什么对一个并不熟悉的男童施暴,人们至今没有找到答案。女孩父亲日前接受采访时,否认此前有关经常打骂女儿的报道。女孩父亲对媒体称他以前经常打骂孩子予以否认—“毕竟是女儿,怎么舍得打骂,更不要说经常打骂了”。另外,他说与爱人感情很好,不存在家庭冷暴力对孩子有影响。第三,他说女儿平时很喜欢小动物。这些情况加在一起,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作出这样让他很震惊、匪夷所思的事情”。 女孩父亲说,事发前并未发现孩子有任何异常,事后稍微有一点异常的是,孩子并未有其想像中的很忐忑等剧烈的情绪波动,反而表现得很平静,并正常地读书、写字。作为父亲,他也不知道女儿为何会这么做、做了以后会有超乎常人的平静、到底孩子心理出了哪种问题。他反省说,他以前最大的问题是只关心孩子饮食、起居、学习,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甚少。“很喜欢小动物”的女生竟然对男婴做出如此残暴的事情谁会想信呢?我倒想知道那些她喜欢过的小动物们还活着吗?作为从事教学的班主任们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哪?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这一个崭新的课题吗?
在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也应该由这个教育系统来进行。然而,由于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少或不重视,家庭教育一般来说只能起到配合作用;社会教育中,已举办的各种心理咨询机构,不同程度地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与广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主动的、及时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相结合的心理指导相比,显得力不从心,只能作为辅导力量,而学生主要在学校接受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这当中就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或心理辅导。因此,学校教育在解决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无疑起着主导作用。
在学校中,校长、任课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但校长、任课教师很难观察、捕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而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各学校还比较少,有的学校即使有,也很难一、二人面对众多的学生,也就很难做到预防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为了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不足,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又十分突出这对矛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认为,最适宜的方法就是班主任为核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教育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班主任主持班级工作,与学生有着广泛的直接的接触,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时刻捕捉到学生的一举一动,体察车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可以广泛地或个别地、有针对性地、预防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在这方面班主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班主任一项神圣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
下面谈一谈作为班主任的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
1.采用“道理分析法”
中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按似是而非的理解來领道德要求,他们中间的某些人对部分道德要求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学生认识问题显然是片面的,他们只知道社会需要有棱有角的人,却不知道社会排斥满身长刺的人。因此,班主任要顺应孩子的个性发展,理解孩子之所思,体察孩子之所感,抱着理解、尊重和正确引导的态度去面对孩子,把他的“跃跃欲试”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尊重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像朋友一样相互间交换意见。对于孩子想法中的正确部分和一些较好的行为表现,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这有助于孩子个性发展,使孩子敢想、敢说、思维活跃。班主任还要尽量让孩子独立思考,创造机会让他们检验自己的能力,显示自己的才能,即使失败也可以从失败的经验中吃一堑长一智。
2.采用“冷处理法”
有些学生情绪好激动,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产生对立情绪。他们面对教育或者我行我素,采取故意忽视的态度,或者公然对抗采取生硬、粗暴的态度。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一定要冷静,不要恼怒,否则只会火上浇油。先暂时不要理睬,等孩子平静下来再教育诱导。
3.采用“赏识法”
班主任和家长要改变孩子已形成的某种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最好的教育时机不是孩子出现某种不良的行为时候,而是孩子还没有重视这种不良行为的时候。所以班主任要善于捕捉这些学生某一处或某一时刻的闪光点,少斥责,多鼓励,让孩子有一种愉悦和谐的情感体验。此时班主任的表扬、鼓励能有效地预防不良行为发生。久而久之,班主任所期待的行为就容易形成,而不健康的心理逐渐消退。
4.采用“认知矫正法”
班主任要做学生言行的表率,关注学生的心灵,重视他们的看法和意愿,帮助指导孩子客观的了解人与事,克服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理清情绪和困扰,培养良好情感和锻炼意志,曾强自我控制能力,才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的意义,是对班主任的严峻挑战。面向新世纪的班主任教师们都要通过学习、实践、总结、提高,一定能够担此大任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