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化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7-09-27郭晓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人格德育教育

郭晓艳

关键词:德育教育 人格 自我意象 爱国主义 环境保护意识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学中要意识到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把德育教育结合到化学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帮助树立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培养爱国和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2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平常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中职教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科学探究引入课程,让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注重德育教育。特别是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学科内的德育资源加强对学生品德、意志、心理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是老师的重要职责。教会学生关心社会问题、自然环境,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阻止、道德品质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一、 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说理和训练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也对

学生起着一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己完美的人格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人格感染力是指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是教师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是教师全方位的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感染着学生。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态仪表等都起到了影响学生,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在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时,要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去教导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化学课,会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可以在课上引入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使教师本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从而使学生喜欢和接纳教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化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较大影响,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

自我意象就是“我是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属于潜意识的自我肖像,会在个人的生活实

践中起着自然的引导作用。如果自我意象是一个成功的人,则会有“我能行、我很棒”的自我暗示来鼓励自己,于是做起事来信心十足,敢于挑战困难,能够经受住挫折和压力,最终取得成功。如果自我意象是一个失败的人,就会有“我不行、我很差”的负面信息来暗示自己,因此做什么事都会缺乏信心,畏手畏脚,最终可能导致实际的失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

在化学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台阶任务”。例如,某次作业老师布置了4道题,学生第一道题做对了;第二道题思路正确,但只做对了一部分;第三道题做错了;第四道题不会做。单看这次作业,学生完成得很不好,算差生。但是教师在做个别辅导时,应回避“不好,差生”这样的结论,而应肯定和鼓励学生。教师应该这样说:“很好,你第一题做对了;第二题思路对了,下一步应该这样做就对了;第三题咱俩一起讨论一下,按照这样的思路你应该能做出来;第四题老师来给你讲讲。”最后总结一下“你很有潜力”,并给学生再布置几道力所能及的题目,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

三、 结合化学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加深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成就。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和火药还有烧瓷器都举世闻名。隋末唐初孙思邈在他的《舟经内伏硫磺法》中指出了我国最早配制火药的方子,在唐朝我们的祖先已发明出火药,而英法各国直到14世纪中期才有运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有许多傲人的成就。如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虎穴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创立的,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使中国成为了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还有碳纳米管,高分子材料等,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强烈的爱慕和崇敬之情。

同时,在化学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宣传祖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让学生树立祖国富饶、美好的形象。如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时,介绍我国有丰富的食盐资源——海盐井盐、湖盐和岩盐。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我国仅山西省的煤炭储量就占世界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结合化学教育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不败之林,必须走科技强国之路,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奋发读书。

四、 结合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对地球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

加剧。特别是20世纪后,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使化工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挖掘教材内容,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设计一些环保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讲到二氧化硫时,就可以告诉学生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它能导致水质酸化,能毁坏树木和庄稼。再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厚导致了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继续发展可能导致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淹于水中。还有我国是缺水国,各省市水分布不均勻,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污染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通过上述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环保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化学教育既能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又能引导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自觉环保的习惯。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目标和形式发生变革,化学课堂中不但要注重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情感与价值,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教书育人”就是各科教师不论课上课下,都应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会继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利用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成功的自我意象,培养了良好的人格,增加了爱国情感和环保意识。

文献:

1、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卢花

2、 自我意象在化学中的应用,李娜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人格德育教育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