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017-09-27张玲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基本内容应用探析高中物理

张玲玲

摘要:学习迁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范畴内的一个重要名词,它也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指导思想,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应用,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效。本文概述了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重点从四个层面探析了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内容。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高中物理;应用探析;基本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7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学习物理的热度很高,而且对每节课堂内容都掌握的很好,但在解决实际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却表现的无所适从,难以将所学知识娴熟的联系起来去攻克难题。究其原因,即为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学习迁移”来分析物理难题,解答问题时常处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所以造成学习成绩难以提升的后果,可見“学习迁移”能力具有一定效用。

一、 概述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 基本内容

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实质就是新旧知识碰撞之后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在学习迁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储备的教材知识、生活经验以及物理感觉进行加工处理、调控修整,建立起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将“一个问题”的学习变成“一类问题”的学习,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一般来说,学习迁移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正迁移,即旧知识对新知识学习起到积极作用;二是负迁移,即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消极(阻碍)作用,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主要是应用其正迁移这一部分内容。

2. 影响

学习迁移理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提升学习效率,学生娴熟掌握正迁移之后,能够有效利用物理旧知识带动新知识的学习,有效缩短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间,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体悟,因而很好的提升了学习效率;第二,放大教学成效,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只在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真正将理论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而学习迁移理论恰好遵循了物理教学这一教学目标,因此于高中物理教学应用学习迁移理论,便于放大物理教学的价值成效。

二、 四层面探析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构建知识体系——迁移基础

要想真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出学习迁移理论的功用价值,首先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打好迁移理论的应用基础,即构建出物理知识体系,确保后续的物理教学可以顺畅的进行下去。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首先,老师要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知识予以讲解、总结,让学生明晰此定律的基本内容;其次,在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去研究探讨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性质,努力建立出因果性、矢量性、瞬时性、相对性、独立性和同一性这六个性质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重点知识内容;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物理常见问题,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 创设问题情境——迁移条件

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手段能够很好地消解物理学科的乏味、无聊和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轻松的了解和领悟生涩难懂的物理知识,这对于学习迁移理论迁移条件的创建也是极为有益的。比如,老师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研究调查发现,火星和地球的环境相类似,也能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如果我们有机会移居到火星居住,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这样的情境可以勾起学生之前所学过的大量物理知识,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的教学创建好了知识迁移条件。

3. 有效控制生成——迁移产出

仔细观察和分析高中物理课本教材的编排情况,可以看出每一章、每一节内容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逻辑性、联系性,这对于知识迁移能力的优质运用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之先一定要吃透教材,摸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促进和调控学生的生成,为迁移的产出做好铺垫。比如,老师在讲授“平抛运动”时,首先应该给予学生一点空闲时间预习教材,知晓平抛运动归属于曲线运动的范畴,让学生对平抛运动有一个大致方向的把握;其次,带领学生温故“运动”的相关知识,找寻出“平抛运动”所应具备的一些基础条件,得出平抛运动是由两个方向的速度聚合而成的结果;最后,利用三角函数推导出平抛运动的公式,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这样的做法很好的控制、修整了整个课堂的节奏,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4. 妙用比对之法——内化迁移

高中物理涉及的大多知识点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知识点包含着同一物理思想的情况并不少见,此时老师便可以紧抓这一差异,巧妙地使用“比较法”和“类化法”这两种方法,实现内化迁移能力的目标。比如,老师在讲授“电场的强度和电势”这一知识点时,由于知识点自身较为抽象,因此学生在认知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此时老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去回顾之前学过的“静电场”、“重力场”等知识点,从“受重力场作用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迁移到“电荷受到电场的作用而致使电荷受到电场力的作用”,经过这般对两个稍微类似的知识点的比对和迁移,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对旧知识内容的巩固,还很好的内化了迁移能力。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担任了指导性思想的角色,为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在学习迁移理论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要主动参与,师生协作拧成一股绳,才能真正发挥出“知识迁移”的巨大力量,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知识理解、提升学生思考深度、建立知识内容体系等,才能真正推动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节节攀升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 李祥兵.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高中生学习(师者). 2014(06)

[2] 张达胜. 迁移理论指导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J]. 教师. 2014(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本内容应用探析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安全评估目标
探讨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扁平化设计在网页版式中的应用探析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