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希望的种子
2017-09-27黄顺友
黄顺友
【中图分类号】G630
俗话说:“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但身为教师的我不赞同这种法。对我数十年的班主任生涯认为:“再纯的金子如果没有发掘好也只能埋没在泥土之中”,尤其是学生这块金子它要老师用心去发掘,像种子一样要用心去播撒、灌溉、呵护才能开花结果。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去栽培,他就像一粒种子光有土不行,还要有浇水、除草、更要阳光才能成长。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心,是一颗颗年轻的心,敏感而脆弱,多么需要掌声和鼓励。孩子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家长的重视,关心和赏识。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们需要用心去播撒这爱的种子,在阳光的环境下用心去施肥,除草,呵护下赞赏自己辛勤劳动下的成果。
教师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壮 ,孩子无形的生命好比一棵果树苗,只有阳光才会长成果树有果枝(优点),有凤枝(缺点)。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着不长果实的凤枝,凤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果实无收;教师的目光如果能落在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桃李满树。
现在有些教师总习惯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我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现在的孩子得到的赏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给予赞扬和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一点点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
赏识是每个孩子成长不可缺的氧气,赏识促使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作为教师要换位思考: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有其缺点和优点,只要用心观察,用爱去呵护,用对方法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的。我从书上读到美国的一种自然教学法,只要孩子乐意做的事,家长的评价永远是那句话:“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我也经常这样鼓励孩子:
太好了,只读错了几个字;
太好了,只是读得小声点;
太好了,只是写错了几个字;
太好了,只做錯了几道题 ;
太好了,只是洗得不够干净。
为什么“太好了”的评价对孩子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呢?其原因在于,不管孩子表面上多么骄傲,内心是脆弱的,弱小的生命常常担心自己不行。一个“太好了”,仿佛春雷一声响,孩子吃了个定心丸,情感的闸门全部打开。你乘虚而入——“除了不对的地方”,孩子听得进去,容易接受。
不过有些教师认为过多的表扬和赞许会让学生翘尾巴,教育孩子时第一句话往往是“你的优点还是有一点点,但是……”孩子一听这种话,感情的闸门全关了。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学会了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学会了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学会了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学会了感激;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学会了忧虑;
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学会了自卑。
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和认可,即使最聪明的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是个笨蛋。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欣赏的目光,赞赏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快乐,巨大的信心,更多的投入。教师的掌声和鼓励是培植孩子自信心的肥沃的土壤,掌声和鼓励是每个教师随时随地都是取之不尽的“动力资源”。在一定的场合,教师的一句话,可以产生巨大的“现场效应”,又时甚至改变孩子的人生。
有一次邻居的孩子数学测验只考了69分,他偷偷地改为89分。他的家长告诉我,我没有批评他,透过这件事我却发现了他的闪光点,他希望上进,不甘落后。我对孩子说:“你这次考得不好,心里难过。但你决不是一个自甘落后的人,对吗?只要你有信心,认真学习,成绩一定超过别人,因为我知道你是个才聪明的孩子。”后来那个孩子常常受到教师的鼓励,学习成绩果然进步了。
总之,孩子是希望的种子,只要用心去呵护它希望一定会健康成长——开花——结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