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些思考

2017-09-27马惠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纸盒画图解决问题

马惠燕

摘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重新编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有了很多新的变动,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设置了专门的“解决问题”教学板块,它成为人教版新教材的一大特色。特别突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过程。每一例题都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如,一、二年级呈现了:“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样的三个步骤。面对新教材,我们如何抓好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重视三个基本步骤的教学

教材在低年级教学中就设置和安排了“解决问题”的三个基本步骤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的起步和基础这一特点,针对三个基本步骤的明晓、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等方面下足工夫,切实帮助学生经历从知道步骤、熟悉步骤、再到熟练步骤的过程,从而使得学生在意识中记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1]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46页的例题时,每进行一个步骤的教学应板贴出对应的步骤。在步骤一(图里有什么)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其能从图中找出信息“左边有4只兔,右边有2只”,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几只”。即通过第一个步骤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先从图中找出条件和问题,在步骤二(怎样解答)的教学中,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并能说出:“要求一共有几只,就是要把左边的4只和右边的2只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2=6(只)。即通过第二个步骤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后就对题意进行分析并列式解答。”在第三个步骤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解答的步骤是什么?2.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计算正确吗?

通过这样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明白“以后解决问题也可以按照这三个步骤”来进行,进而为其构建解决问题的步骤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读图、收集信息能力

低年级的教材呈现的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以情境图的方式呈现、有的以纯文字呈现,有的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有的信息全部明示,有的部分信息直接呈现、部分信息隐含在图中。为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解读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分析信息间的关系,又要结合所求问题,从多角度进行分析,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80页的第10题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轮船上的标注“限载乘客60人”这个信息,从而确定“一班”和“三班”这两个班的学生可以一起乘船。

三、重视四则运算意义的教学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是选择合理方法进行解答的前提。我们往往把学生解决问题失败归因为“不懂得找题中的数量关系”,实际上,学生之所以找不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因为其没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也就是说,学生在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时,其对运算模型的识别是模糊的,而该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四则运算意义的建构初期。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四则运算意义的教学。

学生是否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要看他们能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数学模型来表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可以是数学符号、图形以及口头语言。[3]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47页的例题时,要引导学生说出:“要求还剩几只,就是要从7只里去掉跳走的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63页的例7(例7: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两题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让学生通过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使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两幅图表示的意思,第(1)题是把4个5加起来,可列为5×4=20(张),第(2)题是把4和5合起来,可列为5+4=9(张)。再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23页例3(①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個纸盒放几只?②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时,通过分析,第一个问题要让学生明白:“要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实际上就是求每份是几?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第二个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要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有几个5。通过这样的分析,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认识,使学生会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

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达到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的目的,真正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最终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画图策略指导

画图是理解与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它既反映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又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既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出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直观图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以达到明晰数量关系、促进问题解决的目的。

如,在教学“李大爷家养23只鸭,养的鸡比鸭少8只,李大爷家养多少只鸡?这一道题时,要引导学生画出如下分析示意图:

从图中,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看出,要求鸡的只数,实际上就是要用“鸭的只数”去掉“鸡比鸭少的只数”,即从25里去掉8,列式为25-8=17(只)。又如,在教学“一列队伍,从前往后数,小明排第8,小亮排第15,小明和小亮之间有几人?”这一道题时,如能引导学生画出如下的分析示意图: 学生就能很快地看出小明和小亮之间有6人。

总之,画图是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常用的策略,它有助于学生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而正确地列式解答。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画图方法的指导,不能停留在“教师画、学生看”的层面上,而应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其自己画,并根据生成的资源进行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画图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健辉、曾绮霞.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些思考.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刊 小学数学教育2014(9):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纸盒画图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拆装纸盒
纸盒里面捞小鱼
两只想打架的熊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画图找答案
折叠纸盒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