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7-09-27任员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7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

摘 要:随着中国联通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专项公告,正式披露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拟改革的内容要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渐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本文从混合所有制概念运动出发,辨析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一哄而混和一混了之。同时分析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剖析混合所有制改革遇到的问题,最后就混合所有制改革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举措。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所有制改革

一、混合所有制概念运动

混合所有制的概念易混淆,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应正本溯源,从其概念出发,进行概念的规定、展开、改造,以达到对概念的完善,进而完成混合所有制的概念运动。主要区分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其次区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最后区分一哄而混合一混了之。

1.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企业

从当前对混合所有制的视角来看,一是宏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着眼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二是是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主要着眼于企业内部角度,具体看出资和控股掌握在谁的手中。

从概念界定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即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并存,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指企业内部不同所有权主体共同出资,控股企业。

2.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话题,而国企改革现在的常用思维模式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甚至经常出现了二者的混用。国企改革是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国企改革必须要理顺国有企业内部权利制度关系,从所有权主体的建立,包含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接着完善所有权派生的占有权,又具体可分为劳动力所有权派生的劳动力占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派生的生产资料占有权。占有权下放具体产生经营权,经营权权利集中机构在于国有企业的工会,工会是劳动者权利的集中代表,是劳动者素质技能的集中体系。而混合所有制企业即具有多种不同形式的股权,既包含国有资本,也包含私营资本,其目的是为了使股权多元化。

3.一哄而混和一混了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那么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具体体现在所有制结构中,即具有丰富的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既有承担国有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也有追求自己个性发展的私营企业,还有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共同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而并非所有都成为复制品,全部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 “一哄而混”。

同时我们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仅仅是发展的一种形式。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国有资本的巨大能力,引入战略性私营资本,完善企业股权形式。所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

是“一混了之”,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不但不能削弱国有企业,而且是必须加强国有企业。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合理性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发展的趋势,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客观辩证分析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合理性,扬长补短,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1.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混合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其担负着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任务。一方面,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混合所有制能够整合所有制经济形式,激发生产活力,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从合作发展需要角度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对各个利益不同体的需求进行整合,增强互相之间的合作互信。

2.满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制度层次上的改革,其是基本经济矛盾的延伸,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制度层次上的改革。具体体现于经济体质、经济结构与运行机制等具体矛盾层次上。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国企改革可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分配,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同时也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各地区间平稳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与的要求。

3.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增值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对于民营资本是利好,而且更加有利于发展国有资本。既有国有资本控股,又有民营资本参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一方面能使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有利于壮大国有资本的实力,保持其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国有资本的竞争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放光彩。

三、混合所有制发展面临的问题

1.观念问题

从经济矛盾层次的展开来说,制度层次的矛盾体现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与运行机制、经营管理等层次。不同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含着金钥匙出生,其得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远远超过私营企业。同时这也赋予了国有企业更開发性的经营管理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在内部的管理上,国有企业更是经常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因此在进入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如何从主导权变成参股权,这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

2.经营问题

国企改革虽然顶层设计的方案已经出台,但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无疑于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尤其是怎么样辩证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怎么样在国有企业内部实行经营管理权的下放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所有权和占有权依旧是国家所有权,经营权是否可以下放到参股的私有企业,这是摆在我们混合所有制改革路上的拦路虎。目前,许多国有企业仍然受到行政管理制度和行政管理思维的制约,经营管理往往趋于保守,滞后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经营权下放到参股企业显然能够增强国企经营管理的灵活性,提升国企的市场竞争力。但下放过度却容易使国有经济丧失主导地位,因而要在权力下放中找到一个均衡点,既要保证经营管理的灵活性,又要保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受影响,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endprint

3.定位问题

从国有企业发展的定位来看,其承担着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而混合所有制改革偏离了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虽然从一定程度上,非公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具有相通性,但是如何进行企业的定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产业问题

制度层次上的矛盾展开于经济结构层次上的矛盾,首先是劳动者素质技能结构,其次是投资结构,再是就业结构,而产业结构是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为密切的问题。产业结构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原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自理这两大部类的结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四、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举措

1.配置资源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现阶段与之发展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因此需要我们提高整体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力,其核心需要我们提高资源配置的水平。资源配置不仅仅是微观上的资源配置,即每一种配置都能实现效用最大化,而且包含国家宏观的配置。因此资源配置有效与否关系到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真正实施。

2.制度创新

制度层次上的变革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层次上矛盾的核心内容是所有制的矛盾,即包含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所以我们在制度创新上需要强化劳动者的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从管理技术、商业模式方面进行创新管理。同时,制度创新必须在科学民主的角度开展,在对制度改革创新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合理诉求,同时确保制度创新符合实际和未来需求,确保更新后的制度能够尽量大幅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基本公平。

3.扩大规模

从我国企业结构的视角来看,我们需要多元化的股权以分散风险,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扩大企业的规模,不仅仅是量的规模,更应是质的规模。以增强国企的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私有资本的进入能够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对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打造民族品牌与创造生产价值的追求,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自身实力与竞争力。

4.融合资本

从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趋势来看,混合所有制在企业的具体实行过程中,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国情出发,实现金融和产业资的优势互补,实现中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五、结语

不可避免的,國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因牵扯到既有利益团体而遭受许多阻力,但其改革已是大势所需,在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其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不断采取科学合理的举措,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为国有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打开新的局面,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晓亮.所有制理论与所有制改革[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21.

[2]谢鲁江.混合所有制经济:三重意义上的体制平台[J].学术前沿,2014.3.

[3]周林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市场机制必然要求[N].南方日报,2013,12,30.

[4]卫兴华、郭召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和搞好混合所有制经济[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

[5]孟书强.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难发展混合所有经济[N].中国企业报,2014年03月11日.

[6]刘泉红.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载体深化国企改革[J].前线,2014.2.

[7]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经济管理,2014(07).

作者简介:任员(1984- )女,满族,辽宁人,国际贸易学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非公资本进入:问题和对策
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发展混合所有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