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浅谈
2017-09-27钟理
钟理
【摘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读”是古诗文教学的灵魂,诵读是学生吸收古诗文丰富语文素养,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语感、提高阅读写作水平、发展思维、增加文化积淀的有效途径。古诗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训练。
【关键词】诵读;古诗文教学;语文素养
【分类号】G623.2
现行语文版义务教育的教科书,全册共七个单元,最后两个单元皆为古诗文单元,将近占了教学内容的三分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了解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深刻认识诵读教学法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通过诵读训练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品读诗文,解析诗文,进入作品的意境,达到情景再现,感受作品的美感,体会作者主观的情感。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下。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很多老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进行分解,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没有个性的阅读必然导致兴趣的丧失和能力的降低,造成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
二、诵读教学法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诵读。学生经常性地诵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首先,经常诵读的人能够逐步取得说话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其次,经常诵读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第三,经常诵读有助于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语感,便于正确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培养语感。韦志成在《论语感及其训练》中说:“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言语主体对语言对象的一种直觉,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用感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所谓“语音感”,就是对口头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语义感”,是对词语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的敏感;“语法感”,是对语法现象的敏感;“语用感”,是对特定语境中的语言运用的敏感。诵读要求用普通话,从语音上要求标准,从词汇、语法上要求正确。诵读时,声、韵、调、轻重格式等必须讲究规范,这对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语感有着积极意义。
(三)发展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诵读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诵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二是诵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三是诵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古人早就注意到“读”与“思”的关系,朱熹谈到他的读书六法,其中一条就是“熟读精思”。张志公先生说:“看一篇文章,先读一遍,得其大要,再读,才知道文字结构层次的安排,又读,才能体会哪些词、句子用得准确、生动,从而对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一步。”由此可见,诵读不是“有口无心”的机械重复,而是时刻伴随着思维活动。因此,经常诵读,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自然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写作水平。大量的诵读是丰富语言积累的最基本有效的手段。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提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美学家朱光潜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谈起》中回忆了他诵读古文后的感受:“头脑里甚至筋肉里都浸润下那一套架子,那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姿态,等你下笔一摇,那些‘骨力、‘神韵,就自然而然地来了。”老作家巴金对诵读记忆的作用说得更为直接,他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味到它们的好处。……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有赖于大量的积累,对于本身与我们就有时代和语言隔阂的、用文言写成的古代诗文来说更是如此。而诵读正是积累储存的最有效方法。
(五)提高审美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詩文尽得传统文化的精髓,皆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资源。经常诵读这些古诗文,在诵读中感受和欣赏美,对于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增加文化积淀。 古诗文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仅从初中语文教材所收录的古诗文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这里面有传统的道德文化、礼仪文化、风俗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等,这里面有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这里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精神、意志品质。
三、在古诗文教学中强化诵读训练
首先,引读。即由教师做示范朗读。当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播放范读录音。通过引读,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朗读的世界。
其次,认读。认读是学生朗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这一步要求学生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读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形式。实际教学中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要读到不读错音,不读断词不读破句子,不漏字不添字、不颠倒,才算完成认读的基本任务。
第三,朗读。朗读就是指出声读、大声读,读出语调、语气,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抑扬顿挫。进行到这一步,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音字义上,而应引导学生把握核心句、关键句、诗眼,进而弄清结构层次,理解难句,领会诗文的主题思想。
第四,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指引导学生进入声情并茂的“表情朗读”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学生深入了解作者,透彻理解作品内容,在感情上与作者沟通,还要运用一定的诵读技巧。教师要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读将作者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最后,诵读。通过上述的各阶段训练,才可以达到诵读的阶段。此时,学生对作品的主题、结构、内容及其他相关知识基本可以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反复朗读之后,那些美好的、精练的、深刻的词句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中,出口成诵是可以做到的。
四、结语
总之,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只有以诵读为本,才能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和鉴赏水平,从而使古诗文教学走出一条高效、便捷的路子来。
参考文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