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孩子信息技术阶梯式教学

2017-09-27李春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分层评价信息技术

李春平

内容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竞争已悄然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而农村中小学经济相对落后,因而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相对较晚。再加上学校信息课时量少,分数少,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心目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 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针对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基础差,底子薄,信息化淡薄),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分层次教学”也就是,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孩子,更快,更好的适应这个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

关键字:农村中小学 信息技术 重要性 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正文

一、我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目前学生的人数大约是五百多人,12个教学班级,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不足甚至不开,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因素、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 个班级的学生在掌握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家中有电脑,有些学生可能平时接触过电脑,还有的练开机关机都不会。

根據新课标的要求现在考的范围也是很广!以前办公软件学会基本没事了,现在加入了平面设计,二维动画,网页制作和VB编程。这些对于平时连电脑都没碰过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负担!班里真正有电脑的大约十人左右,也就是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任何基础。这无疑给初三的考试带来压力。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经过观察、调查和研究,各种形式的分层次教学,成为解决这种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层、分组教学模式,这种模 式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给学生以自主的选择,主动的发挥的条件和机会,实现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一种现象。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 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的 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1、对学生进行分组

通过对学生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技能、学习能力进有了印象后,一般可以把学生分为以下三大类,6个层次。

A 类 1 A1 功底雄厚,各方面学习能力强,对计算机有特别的兴趣,操作非常熟练。

2 A2 综合成绩不错,学习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差,无基础,操作不熟练。

B类 3 B1 成绩一般,学习能力一般,对电脑操作有一定的基础,操作熟练。

4 B2 成绩平平,学习能力一般,电脑没有基础,动手差,操作不熟,容易忘。

C类 5 C1 整体基础较差,学习不主动,但动手能力极强,操作非常熟练。

6 C2 基础差,学习不主动,操作不熟,学习热情低!

职责定位:

C1同学为学习组长。负责简单答疑解惑,并就同学的练习掌握情况汇报给B1同学。(分析:C1同学其他科成绩有些不太理想,但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比较强的,让其通过当组长这种方式,来帮助别人,同时让他也找回自信!从而愿意主动学习。)

B1同学为检查组长。他在接到C1的评价后,进行检查。同时,对C1同学没有做到位的进行补充。(分析:B1同学各科成绩居中,操作如同成绩一样,平平!通过当小组长和组长之间的交流,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与技巧。)

A1同学为监督与总指挥。他水平最高,辅助B1,C1,管理好本组学生,同时,有疑难问题找A1同学商议解决。(分析:A1成绩好又有一定的组织力, 能很好的辅助老师完成任务,很得力。做好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这样合作,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异质同组组合,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学习。

2、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之后,我们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基本分为三种任务:基础任务,中级任务和高级任务。

任务类型 任务特点 适应学生

基础任务 比较浅显易懂的任务,一般可以通过模仿,或照着书本完成(着重解决某一知识点); C2

中级任务 知识的巩固,变形,加上几个知识点综合,能设计出根据具体要求,做出一定的作品或完成相应的作业。 A2,B1,B2,

高级任务 注重知识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运用,做到艺术性、创造性。通过所学知识能有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A1,A2,B1,C1

3、分层教学法

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程度,对其实施不同的教法。

学生类型 学生特点 任务类型 教学方法

全体学生 全班都要完成,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更高级别的任务。 基本任务

C类 此类学生,接受力差,教师讲解是要做到详细到位,一步一个脚印的带他们往前走,踏实,务实。 基本任务 1.教师示范讲解

2.学习组长示范讲解

3.小组内交流

4.个别辅导

B类 他们的特点是学的快,忘得也快,原因是操作不熟练!多多练习,强加巩固。找出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做相应的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中级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适时点拨,引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endprint

“精讲+任务驱动”,很适合他们。

A类 综合素质能力最高的一组 高级任务 在明确范围后,可以放手让他们发挥,他们所做出的一些好的创意的作品可以及时在全班点评,以扩展、活跃其他学生思维。

四、分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话,不能有效反应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對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不同的学生就要实行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要从不同的过程和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给予恰当的评价 ,既要注重过程也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前途。

学生类型 评价特点 评价方法

A类 综合水平最高的一组。在给他们权利的时候也要让他们看到压力,让他们继续往前,看到未来的方向。鼓励他们在创新、艺术和应用方面的发展 以竞争性评价为主

B类 此类学生,综合成绩,水平,什么都平平。他们缺的是关键是的肯定和给其指明要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 以激励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

C类 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指出,多肯定,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信心。 勤夸,多夸,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五、反思

经过几年的理论和实战,通过“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克服了以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不足,消除了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和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分层的原则和方法的优化,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自卑)等,根据具体问题我们会不断地优化课堂,取其利舍其弊,争取以后做的更好!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56)

2. 《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作 者: 沈韬,倪志刚 著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层评价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