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7-09-27文小武
文小武
【摘 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4-0122-02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初中教师,也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调节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尽量避免不良的情绪产生,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 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然而心理的发展与构造是一个积累连续的过程,从心理健康到不健康是一个渐变积累的过程。即使是我们认为的正常的人,在家庭、学习、工作都遇到困难时,负面的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通和调节,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也会引起一定的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调控能力较弱,学业压力大,在诸多矛盾的冲击下,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还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时就需要教师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咨询疏导,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通过班会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班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合理利用班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活动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真实,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情感的体验,完善学生的人格。
1. 游戏活动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表现出真实的日常行为和心理感受。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游戏结束之后与学生进一步沟通,让学生讨论游戏后的心得,让他们对自身的行为、态度有正确的认识,及时反省自我、改正,慢慢克服人性的一些弱点和缺陷,不断完善自我。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使他们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角色进行模仿,表现、创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这个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能一定程度地摆脱自我心中的狭隘区域,尝试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对他人和自身的心态有不同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对周边的人与事物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从而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有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去体验。比如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就设计一些活泼开朗的角色,让他们在扮演角色时,突破自我;对于一些不善于交际的学生,就为他们设计主动交流者的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对人际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日常交流中的态度,学习到与人交际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积极的态度,改善其消极的行为。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提升心理品质。
3. 主题讨论
是指让学生讨论一些涉及人生的相关问题,让他们不同的思想观念进行碰撞交流,相互渗透融合。在很多问题的理解上,大多数学生必然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和幻想性,在这些前提条件下,会使学生由于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入,从而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在主题讨论中,学生在倾听、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后,加深了对他人、对多元社会的全面认识和体悟,从而使学生的内心变得更加敞亮,心灵变得更加澄明。
三、优化班级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的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由此可见,集体的力量多么重要。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通过班级的力量,加强集体建设,通过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去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呢?笔者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提升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
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教科书、道德箴言、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要想营造一个心理健康的班级氛围,首先就要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在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倡导“用爱教育”,努力让自己具有积极向上、努力奋发的精神,用自己豁达开朗的胸怀感染学生。
2. 美化教室育人环境,优化班集体心理氛围
优良的教室环境可以给学生一种舒适的感觉,产生积极的心态,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教师在布置教室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心理特点,营造一种德育、心育和美育的教室环境,激励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 开展集体活动,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比较固执,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以自我为中心,容易放大别人的缺点。因此,教师可以组织 “互帮互助,谁也不能少” 的班級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团体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在班级上进行的,教师应该通过班级活动开展,引导学生团结友爱,优化班级心理健康环境。
总的来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和爱好,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指数,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许新春.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甘肃教育,2016(13):27.
[2] 杨家润.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探究[J].教师,2016 (30):113.
[3] 陈军.疏导与沟通: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17(2):35.
[4] 易英俊.毕业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内蒙古教育,2017(3):17-18.
(编辑:杨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