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2017-09-27连阿建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女大学生高校

连阿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86-01

摘要 许多高校的女大学生欠缺體育锻炼,没有主动进行健身活动的意识,甚至对体育锻炼还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由于缺乏锻炼,导致女大学生身体素质低下,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的体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很大的关系,必须尽快进行体育教学的内容改革。

关键词 高校 女大学生 体育教学改革

现在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制度还是采取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将男女进行明显区分,使得男生和女生在体育方面发展非常失衡,男生越来越爱锻炼,女生越来越怕锻炼。主要是女大学生在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和思想都不够清楚,也没有兴趣,自我锻炼的意识很差。因此,高校针对体育教学改革是必须马上采取有效措施的,通过对女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心理进行分析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

一、女大学生的缺乏健身的因素

(一)女大学生缺乏自我锻炼的意识

根据有效调查显示,高校的70%左右的女大学生没有进行锻炼的习惯,甚至40%的女大学生从来都不会主动去进行体育锻炼。她们的意识中没有在每天、每周、甚至每月抽出时间去进行健身,健身对于她们来说,是一件毫不相关的事情,甚至很多女大学生是有讨厌、抵触的心理。由于意识里就不存在健身,行为上就更加不会体现。

(二)思想陈旧,缺乏自信

传统的观念里,女生就该是斯文、温柔,不该学男孩子那般阳刚,喜欢进行体育活动的女生,会被视作“疯丫头”,长期以往,女生的身体素质变得底下,导致每次进行体育教学时,都没有自己所擅长,并且体育活动又是公众化,害怕自己太差劲,受到他人的嘲笑,于是自信心大大被削减,甚至对体育运动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三)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都是采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主要是以老师的教学为主导,学生们主要就是接收老师传递的内容,缺少自我去探究、行动的过程,并且时间有限,不能够教授更多有趣的体育活动和方法,再加上一位老师教学一整个班级,很难照顾到特殊的同学,特别是女生心性格上更为害羞内敛,只会对体育教学越来越失去信心和兴趣。所以,这种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阻碍了女大学生们的学习步伐。

(四)体育器材和场地缺乏

学校的体育器材的缺乏和场地的单一,使得女大学生更加难以去进行体育锻炼,整个操场,各个体育器材领域都被男生攻占,大多数女生都是选择比较偏远的角落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女生喜欢的街舞、瑜伽、爵士等等体育项目,在学校内度难以实现,没有专门的教学老师、没有相应的设备,也没有可以提供场所,使得女大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导致她们不太喜欢体育课,不太喜欢体育锻炼。

二、体育教学改革方法

(一)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

人只有对一件事情有兴趣,自然会有所行动。高校需要针对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体育改革,培养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学校需要将体育教学多元化,根据调查显示,排在前六位的女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分别是:瑜伽、健美操、羽毛球、体育舞蹈、乒乓球、太极拳,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在娱乐放松的环境中去进行锻炼,会增加学生们的兴趣。并且,除开最为常见的体育活动,学校应开设类似于街舞、水上游泳、有氧搏击、动力单车等时尚酷炫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二)改善体育考核制度

女大学生本身身体素质就很差,遇到强硬的体育考核会使得她们更加害怕体育。多数高校的体育考核,仍然采取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式,注重学生的动作规范性以及达标数字,忽视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这会对身体素质很差的女大学生们来说很不公平,她们就算很用心去进行考核,也不一定能达到所谓的“标准”,又或者说她们所擅长的体育项目并不在考核项目内。所以,体育的考核需要因人而异,注重平时课堂的过程,学生的进步,而不是硬生生的“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过程来进行主要考核,避免采用固定标准来衡量。

(三)提供优质的锻炼环境

根据女生讲究卫生和整洁的特点,选择环境整洁、清新的体育锻炼场所,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会放松下来,乐于去学习,因此也会使得学生们逐渐增加锻炼兴趣,同时自信心也会加强。并且需要增加教学团队,引进一些更为专业的人才来给学生们教学,让他们能够了解体育中的欢乐以及给自身带来的好处,让同学们爱上体育锻炼。

三、总结

由于大多数女大学生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这就需要高校针对女大学生的特征,对体育教学的模式和制度进行改善,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们增加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健身的好习惯,提高身体素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改革女大学生高校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