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辨析
2017-09-27骆春丽
骆春丽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全面的重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全社会普遍的心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问题成为当今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需要对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进行分析与辩证的思考。笔者结合自身的调查研究与教学经验,觉得目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缺乏辩证的思考,“小学化”的主张存在以偏概全、夸大范围与程度的现象,同时,教学设施的不完善,活动设计的不恰当,都容易引起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问题。因此,需要对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提出辩证的思考与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自身的应对策略,促进幼儿教育的长期有效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思考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9.2
一、对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问题的认识
1.夸大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的现象
笔者在调研中,对多家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但是大部分幼儿园都明确表示自己的教学中没有“小学化”的问题。根据笔者实际的观察,大多数的幼儿园确实没有存在“小学化”的倾向,特别是公办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并不明显。笔者同时发现,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一些师资队伍薄弱、基础设施差、办学水平有待提高的幼儿园,例如农村幼儿园、或者是一些学校的学前班,在这些幼儿园中,幼儿在学习中的学习任务繁重、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小学化”的倾向。既然幼儿教育中存在着这些问题,我们就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幼儿教育的相关人士需要对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在幼儿园内进行识字、算式就是“小学化”,这种看法实在是以偏概全。有的教育专家认为,只要进行知识的教学,就是不合理的,这种看法夸大了“小学化”的现象,要在幼儿认知水平内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要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些都不算是“小学化”的倾向。
2.教学实施不当,诱发幼儿教育“小学化”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的几家具有“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他们的教学内容与知识内容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水平。但是,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采用的方式不合理,将小学里的授课方式挪用到幼儿园,甚至采取灌输式等讲授方法,忽略了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充分的尊重幼儿的天性、人格与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关注幼儿的个性特征,讲授方式也应该是游戏法等有趣味的方式,促进每个幼兒教育长远的、综合的、有个性的发展。
3.活动评价僵化,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
评价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等功能,积极的、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评价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假如评价活动不够积极合理,其消极的作用对学生也具有十分不好的影响。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中,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也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深吸发展,考虑到有为的发展规律,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兴趣爱好出发,将幼儿作为活动设计的中心。但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就草草了事,敷衍而过,缺乏科学合理的评级手段与丰富的评价语言,限制幼儿的学习的热情,削弱幼儿的创造力。
二、 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策略
1.建立健全幼儿教育评价机制
为了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合理的运行,需要防治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问题,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评价机制。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作为保障,幼儿教育可能就会偏离正常的运行轨道,幼儿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需要依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的文件进行实施。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还没有具体的评价的标准与体系。因此,幼儿园本身,幼儿教育主管部门、幼儿教育的研究者要对幼儿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摸清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与评价体系,明确在幼儿教育阶段到底实施哪些教学内容,如何进行实施,实施的主要方式与手段又是什么,哪些内容是小学化的,这些都要有科学合理的设定。同时,要注重建立衡量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体系,使得幼儿教师、家长都能够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教学是否超出了幼儿教育的阶段与标砖。教授说:“幼儿不仅要学习他们能够学习的东西,而且要学习他们应该学习的东西。幼儿应该必须学习什么不是由幼儿决定的,而是由课程和教师决定的,并且是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这一途径得以实施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标准,否则幼儿教育是否小学化会永远存在争议且没有办法得到解决。
2.加强幼小衔接研究和实施
教育与小学教育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衔接的过程,这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假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中没有一个纽带进行相互的连接,各自为政,在边界地带永远是模糊的,这部分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都不清除,有的时候两边都不教、有的时候两边教重复,这些都是幼小衔接中的问题。那么在有效衔接中,也存在着相关的问题,幼小衔接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衔接?谁来衔接?衔接的效果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还需要不断地实践,促进幼小衔接更好地实施。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认为,幼小衔接主要的责任在于幼儿园这边,在幼儿园毕业之前,幼儿园一般会组织幼儿去小学参观,组织家长会让家长做好幼儿升小学的准备。在整个过程中,小学发挥的作用比较小。值得注意的是,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家长的事情,这也关乎小学的教育教学,幼儿园、家长、小学、教育部门、社会、幼儿在幼小衔接中都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不要仅仅认为有效衔接就是将幼儿送进小学,还要促进幼儿在思维、认识上进行转变,多方角色共同参与,在实践中促进有效更好的衔接,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问题是当今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幼儿教师、相关的教育部门、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思考与探索防治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策略,促进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兵.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8).
[2]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3).
[3]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6).
[4]朱家雄.从一个质疑谈起———玩与教的两难(九)[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