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2017-09-27热比亚.买买提
热比亚.买买提
摘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
关键词:思想 政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1.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美丑现象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用个人片面理论、用社会少数现象解读政策。因此,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社会公德、身体心理状况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对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斗下一代的斗争更加激烈,大学生成为敌对势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要目标;他们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西方的饮食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3.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在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对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然而,虚假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乘虚而入,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乘机在互联网上扩大传播范围,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4.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日趋明显,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以及自身素质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生相比有所下降。他们中的一些人自我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弱,自我期望值高、应对挫折能力差,自由权利意识强、责任义务意识弱,自尊与自卑同在、理想与失落并存。
二、当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死板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實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有效整合时政教育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教学方式,丰富大学生的课堂生活。并且在三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有效开发儒学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同国学的精华融入在一起,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世界、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