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

2017-09-27桑琪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高校

桑琪

摘要:近几年,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广播电视编导这门学科,目的是为广播电视行业输送人才。由于这门学科比较年轻,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学科的实践性教学往往被忽视。本文就将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概况入手,重点分析当前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性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方案。

关键词:高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近几年,影视产业发展迅速,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与之带来的是整个传媒行业的突飞猛进。广播电视行业由于其特殊性,需要大批量的人才,一时间,人才的供给逐渐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正因如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热门专业。但是,由于是新兴专业,所以大多数学校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直接导致了本专业学生整体业务水平较差的情况,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实践性能力过低。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概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开设,是为了适应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而设立的。电视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加之我国的国情,所以最早的电视节目类型都比较简单,电视台也比较少。到了20 世纪90 年代,电视开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节目类型出现在了荧屏上。例如1983 年在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放的中国传统的春节联欢晚会甚至成为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人们必看的电视节目。节目的更新与电视台的增加证明了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迅速,紧接着编导这个词语应运而生。

著名的传媒学者尹鸿老师曾经提到,“理想的传媒教育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应当是一种传媒素质、素养和专业理念的教育,而不仅是一种传播技能、方法和应用知识的教育。”而当下的广播电视编导教育却出现了与之不匹配的情况,笔者将在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的问题。

二、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形态的大量涌现、传媒市场的不断变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招生火爆但就业率偏低、师资不足或老化严重、实验设备陈旧投资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定位偏于传统而与新媒体发展脱节等等。应该说,目前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中存在着大量问题,针对以上的情况,笔者将从学生、学校、教师三个方面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生

1、学生上学动机不纯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除了几所重点本科类院校,其他的学校学生只要艺术类单招成绩合格,文化课只要考到400-500分,就能上一所本科院校。这对于许多文化课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来说,无疑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加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类考试并不算难,相比需要多年学习的音乐、美术、体育来说,专业也相对容易学,甚至有些培训机构打出了“三天就能通过专业考试”的口号,所以,许多进入高校学习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并不是由于热爱这个专业而学习,而仅仅只是为了能够上一所本科大学才选择了这个专业。这就导致入学后,很多学生对此专业并无兴趣,开始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2、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差

由于是按照艺术类招生,所以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缺乏深度,也缺乏宏观把握事物的能力。这无疑给整个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基础理论课程,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如“影视美学”这门课,学生们学习起来就较为吃力。此外,广播电视编导这门行业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高地直接决定了学生将来做出节目的水平,所以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3、学生热情高,但动手能力较弱。

除了以上两点外,许多学生是因为喜欢编导专业才选择了这门专业。这类学生与纯粹为了上大学的学生比起来,对这门专业的热情较高。但是也会有一些其他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性格普遍趋向个性化、思想活跃、颇具浪漫色彩,但是组织纪律性较差,随意性强,缺乏踏实、钻研的精神。此外,很多学生奉行技能至上主义,从而忽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理论根基不厚实,这样容易导致毕业生上手快,但后劲不足的情况发生。

(二)學校

1、课程设置出现偏差

在高校大批的招收学生的同时,学校在专业目标和课程设定方面存在了很大隐患。在电视节目中,编导必须选择题材,文案策划,节目录制和后期制作。这几个环节都是编导的工作范围,贯穿了整个过程。所以在学校的课程设定中,大部分都是以虚拟结构的环境存在。没有真正的对电台编导工作进行合理的诠释,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不符合实际所需求的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扩招速度迅速,忽视教学能力

近几年,各地高校开始进行大批量扩招,扩招虽然让更多的学子们走入大学,但却也由于扩招,许多学校忽略了自身实际能够承受的教学能力。譬如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大学的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这些年轻教师虽然有激情,但是却缺少实际教学的经验,尤其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

3、教学设备陈旧

广播电视行业是一门与技术的进步联系十分紧密的行业,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带给广播电视行业新的惊喜。与之相应的就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设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但是很多学校的设备并不能适应新媒体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是由于很多学校资金的缺乏,硬件设施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能学习到最先进的设备技能,就会直接导致学生与市场相脱节。比如像《电视摄像》这门课程,主要就是以实践操作为主,但是很多院校鉴于设备数量限制,纷纷采取分组方式,学生只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对设备的功能和特性有一个认识,根本达不到掌握摄像机操作技巧熟悉的要求。

(三)专业教师endprint

1、专业教师职称普遍较低

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者。而教师的职称高低,却是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衡量标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由于起步较晚,所以教师队伍整体职称较低,这对于一个专业的发展来说是相当不利的。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专业的教师队伍无论从年龄还是职称都应城梯队分开,在年龄上应该形成老中青搭配,职称上应为中间大两头小, 教师应大多集中在中级职称, 高级和初级应较少,而多数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業的教师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2、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低。

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教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另外一部分来自于已经有经验的媒体从业人员。首先,作为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这些年轻的教师理论水平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比较高,上课充满了激情,但是实践能力却不足。很多年轻教师都是一毕业就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根本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所以就直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边学,一边教的局面。此外,很多教师的理论和技能不能协调统一,教技能的老师不懂讲课,教理论课程的老师却又是满嘴的大道理,对于编导的许多实践知识完全空白。其次,一些院校聘请了一些地方媒介的人员来进行授课,但这些人动手实践能力较强,但是教育教学理论却相对薄弱,不知道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些都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指的关注的问题。

作为学校来说,应该顺应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时下企事业单位以及各大传媒公司对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实践类技能的培养,多给教师一些进修的机会,定期进行岗位培训,从而最大化的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此外,针对教师职称低的学校,学校应于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根据这种状况以及刚才提到的问题,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尝试对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索,希望对本专业有所帮助。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重视实践教学,早已不是什么先进思想,当前高校普遍增加了实践教学设备,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对于广播电视编导这一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实践的作用。此外,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学生们较为热衷于实践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并不高,所以导致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但是随着近几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逐渐增多,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媒体行业中,很多传媒行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初能够很快适应工作,进入到工作的环境,但随着工作深入,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就会明显下降,这与理论学习的薄弱有着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真正论证。所以在广播电视编导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

(二)选择实践性案例较多的教材

教材是课程与教学中及其重要的基本用语之一,在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传媒行业的分之,编导专业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此外,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教材也应该考虑教材的与时俱进性以及教材的实践性,即不选择或少选择全篇都是说教性、理论性过强的教材,尽量选择较新、案例较为丰富的教材。不要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避免使用过老、过旧的“特例”,也就是现在已经不存在或者不符合当下社会现实的案例。这些案例对现实操作已经毫无代表性,起不到作用。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材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趣味性,以及对传媒行业最为重要的时效性,使教材从真正意义上成为指导学生实践的理论工具。

(三)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加大实践课程的份量

现今,许多都意识到实践课对于编导专业的重要性,不少高校也花费巨资,购买高昂的设备为编导的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机会。但是,仅仅有这些并不够,高校应该从根本解决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也就是说要从专业课程的设置就安排实践课程。高校还应该在原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加重实践课程的比例,除了课程安排,在考核中也应该加入实践考试。因为针对大学生来说,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是学生最为重视的一次考试,以往的考核制度更倾向于“应试教育”下的学习状态,也就是单纯以试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一来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过于片面,二来,久而久之,使学生萌发出了“六十分万岁”的思想。这种考核方式有它存在的必要,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太过于片面了。高校在设置考核方式的时候,应该传统的“试卷”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传统试卷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实践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将考试的目的落实到实处。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实践活动创造机会

现如今,传媒行业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各省市都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比赛,比如微电影比赛,剧本创作比赛,央视就曾经举办过校园情景剧征集大赛。专业比赛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通过作品展示,不仅获得业界的认可和各类奖项,还能开拓学生视野,将课堂中的相互交流拓展到业界,从而促进编导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比赛无疑是他们锻炼自己最好的地方,也是提高他们实践能力最佳场所。在比赛中,学生的水平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也可以与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所以最大化的利用社会比赛,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一大法宝。

但是,对于大学生每天的生活圈子非常小,除了上课一般都是回到宿舍,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十分有限。虽然现如今4G手机成为每个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学习根本没有意识去搜集此类信息,以至于错过了许多机会。因此,学校应该设置专门部门,为学习搜罗并第一时间把这些信息告知给学生,作为老师也应该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传播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带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达到实践课教学的良好效果。

(五)做好校外实习的教学工作

实习是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校外实习包括寒暑假实习、毕业实习等相关环节,是学生充分认识并了解社会、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必要途径。但是由于每年毕业生数量激增,但是传媒行业的岗位却并没有如此多的岗位,所以很多院校的实习都是形同虚设。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应于实习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把学生按组进行细分,比如擅长策划的学生分到策划部门,沟通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编导工作,热爱后期剪辑的学生,主要跟着实习单位的老师学习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优势。此外,一旦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教师也应该及时进行讲解,使实习的作用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

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很多方面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可喜的是,编导专业实践水平的提高已经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作为培养学生的地方高等院校,不仅要科学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做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外实习教学工作,此外还要提升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素质,创新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适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尹鸿,《我国院校传媒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今传媒》,2005(02)

[2] 赵孟秋,张昊鹏. 浅谈新时期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J] . 才智. 2011 (26)

[3] 贾雨露.新媒体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方略探讨[J].科技传播,2015(03)

[4]李英春.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5]李俊飞.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高校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三环渗透三段交互三实体验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