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策略的实施研究

2017-09-27高瑞春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绘画教学想象力小学美术

高瑞春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部分,前人总结的普通教育学对小学教学基本适用,普通师范对小学教师的就业要求规定为各科都能教,有它的合理性。然而美术教学和语文、数学等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认识图形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图形标志,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图形标志进行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并可分组讨论、探究图形标志和图形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发展过程,较之以往的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他们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美术绘画创作中的审美意识

我们的审美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的发展,流动。审美意识的变化往往会决定个人的绘画创作风格。进而形成一些绘画创作派系,比如很久以前的古典主义,印象派等等,经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派系又会被人进行重新组合,成了毕加索的新古典主义,又或是近现代人的新行为艺术。这些都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绘画创作精神。

画中的美不是常数而是变数,人们都是在把客观现实中自己认识的美,或者对美的理解,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审美观点中展示给别人欣赏,让别人发现各种各样的美。然而打破一些人对美固定的欣赏模式,启发人们:“你因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去欣赏,瞧,这样多美!”这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在小学美术绘画有时固定了一些思维上的审美模式,比如“鱼有色彩的最美丽,天空一定是海蓝海蓝才舒心,花儿红叶儿绿的才醉人……传统的课堂绘画教学引导过于呆板,都一概而论,过于直率,没有更新的创意思维。这种绘画方式缺乏活力,缺乏想象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能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去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事物另一面的美,表达他们自己对美的理解,那么学生的绘画创作方式就可以产生变化,通过探索、实践,从中发现绘画知识,掌握技能,增强绘画创作的兴趣。

三、“自由绘画”是寻找素材的需要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学生们需要通过生活来寻找创作素材。作为老师,要教会学生们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绘画的素材,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小学生的画作就应该反映小学生的生活。然而,我们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却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的作品大都画面呆板、内容空洞、形象概念化,造型能力不能够得到有效表达。例如,有一堂美术课上,让学生们画一幅表现奥运题材的作品,结果大多数同学画出了地球、长城、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奥运火炬……看完后不禁让人深思,这些难道真是小学生发自内心的所思所想吗?真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吗?我认为评价小学生画作的好坏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看画作是否反映出了他们对世界的感受与发现,是否反映出了他们的“内心”与“天性”。曾经上过一堂题目是《爱》的美术课,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内心的世界,去寻找身边的“爱”的印迹,然后用自由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经过启发,我发现小学生《爱》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形象的,有的画了自己生病时妈妈背他去医院的情景;有的画了爸爸带着她去游玩的情景;有的画了“5.12”大地震时同学们纷纷为灾区捐款的场景……这些情景的再现都是客观真实的反映,都是他们亲身的感受,因此看来让人感动。我认为这样的画作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美术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用心去感受真实的生活,用画去表达熟知的事物,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才能画出好的绘画作品。

四、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理论知识是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后,教师应提供实践机会。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会逐渐提高。例如,在学习“设计生活标志”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基本的标志设计技巧后,教师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枚标志,让它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在学习了“学画农民画”这一课后,教师让学生用画笔画出农民画,要求学生运用装饰线、装饰色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学习“植物写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细心观察植物,再进行创作。等学生创作完这些作品,教师还可以展开“小型展览会”,让学生的作品得到欣赏、认可,以刺激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实践中很容易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并得到更为独特的体验。

五、教师要注重注重评价过程

新的教学观要求改变教学的评价常规,首先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尤其要注意既要有活动结束时的总结评价,又要有创作过程中的评价。教师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绘画活动的过程中,启发、诱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的潜能,而不是过分强调学生最终完成的美术作品。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评价上,教师应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记住每一位学生说话的内容,然后在评价的时候加以应用,或者重复或解释给其他学生听,帮助学生回忆、梳理他们的创作思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构思、主动性、兴趣性、专注性、独立性、创造性、操作的熟练性以及常规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学习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松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绘画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

[2] 刘 磊.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绘画教学方式的创新[J] .艺术科技.2013(10):344.

[3]陈华.绘画教学活动中的儿童心理探究报告[J].大众文艺.201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绘画教学想象力小学美术
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
绘画, 留给孩子更多的创造空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