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我国商业经济结构优化

2017-09-27路梦妮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7期
关键词:常态挑战结构

路梦妮

摘 要:优结构是“中国式”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表现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动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供给动力,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动力,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在缩小等。但中国经济结构走向“优化再平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由此,应通过推行均衡协调的发展战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政策供给方式转变构建起“发展战略+市场经济体制+政策支撑体系”三位一体的突破路径,促进新生动力的成长壮大,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经济结构

一、中国商业经济面临的七方面机遇

第一,美国经济还在复苏,会带动全球经济部分复苏,为中国的部分出口带来机遇。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龙头,美国经济复苏会带动相关经济体的发展,增加中国的出口需求。

第二,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以及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会为部分对外投资带来机遇。中国正不断地参与各种全球治理,比如巴黎气候大会、G20、还有各种多边、双边的合作和治理。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经过几年探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中国将继续在“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做进一步探索,这会带来一些相应的对外投资机会。

第三,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酝酿和取得新突破,并带来新机遇。这一轮新的技术革命,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術、新能源技术,还有一部分的绿色低碳技术方面。毫无疑问,这将会为发展与这些技术产业革命相适应的技术产品和产业及服务带来新机遇。

第四,消费结构还在升级给中国带来了新机遇。过去,消费主要满足了吃、穿、住、行、用五大需求,今后这五大需求将不断提升,变为学、乐、康、安、美,意为学习的需求、快乐的需求、健康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美丽的需求,且这五个需求潜力会越来越大。如果满足适应了这样的消费升级方向,毫无疑问会带来新机遇。

第五,新兴产业的成长带来新的机遇。新兴产业主要为四方面,一是战略性产业,比如IT、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二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比如飞机装备制造、高铁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特高压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三是新兴服务业领域,比如专业服务、会计师、审计师、文化旅游休闲等;四是现代农业。

第六,新兴地区取得的新发展带来新机遇,比如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区取得突破的区域,例如深圳、杭州。再比如中西部地区的内陆开放型高地,如重庆、贵阳,还有国家支持的一些重点地区,包括国家中心城市、城市新区、实验区、示范区以及生态环境相对比较好的地区和一些新兴城镇和地区。

第七,2017年要推进的重点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机遇,比如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发展资本、收购兼并重组的机遇。还有土地的“三权分置”改革,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在保障农民土地的前提下,农村部分土地可以抵押、担保、流转等等。

二、中国商业经济面临的三方面挑战

第一,国际局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国际局势在经济、政治、文化、技术和资源环境方面都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尤其逆全球化潮流和贸易保守主义抬头,为中国对外出口带来挑战。

第二,美联储可能会继续加息,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带来挑战。很多国家也开始减税,也会逼迫中国进行减税,但减税有较大难度。此外,美国推动再制造业,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竞争压力。同时,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以及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潮流的兴起,也会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以及深入推进改革带来一些挑战。

第三,中国中长期因素变化带来的七方面挑战:

一是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带来的挑战,2014年,中国16岁~65岁之间的生产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出现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的重大转折性变化,这将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带来挑战。

二是资源环境紧张因素加剧,重要资源高度紧缺,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雾霾成为不可承受之重,这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制约作用。

三是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下半场,根据历史经验,工业化进入到这个阶段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不会像以前那么快。

四是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阻力增加,也带来了挑战。

五是中长期因素就是基数效应发挥作用,总量大,基数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继续探底的过程中会带来挑战。经济结构调整阵痛带来的挑战,意味着有一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生死存亡。

六是经济泡沫或者经济风险还在累积,过去一段时间,中国通过灵活的财税货币金融政策把风险暂时控制住了,比如新增贷款2016年1月份超过2.1万亿、2月份0.7266万亿、3月份1.37万亿、4月份0.5556亿、5月份0.9855亿、6月份1.38万亿、7月份0.4636亿、8月份0.9897万亿。GDP约为6%~6.5%之间;2017年投资增长约为8%;消费增长2016年为10.4%、2017年约为10%。

七是中国2017年的CPI、PPI面临上行压力,有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

三、新常态下中国商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路径

优结构是“中国式”新常态商业经济的重要内容,基于商业经济结构的演化特征,面对商业经济结构优化的系列障碍,新常态下推进中国商业经济结构优化应通过推行均衡协调的发展战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政策供给方式转变构建起“发展战略+市场经济体制+政策支撑体系”三位一体的突破路径,促进新生动力的成长壮大,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1.构建均衡协调的发展战略

(1)淡化赶超意识在发展理念上,淡化赶超意识并不是不要速度,而是改变过去满目追求高速度而忽视增长质量的路子,追求在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使得结构更优、效益更好,变增长意识为发展意识。由此,中国应适时改变过去的高速赶超战略为均衡协调的发展战略,切实改变不顾自然资源条件、不管生态环境、不惜增长代价而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的作法。endprint

(2)注重均衡协调发展新常态下,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应注重均衡协调发展。例如,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方面,要贯彻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等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充分发挥各区域自身优势,打造新的“增长极”,以优化区域结构。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方面,应有质量地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大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工业反哺农业的进程,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等措施扩大农村大市场,以优化城乡结构。

2.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首要的是要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凡是属于市场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应退出,让市场发挥“自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政府应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降低行政管理费用,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向“有限、有效和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2)健全要素市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而健全的要素市场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地位的条件。应深化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减少政府对金融、土地等要素市场的管制,消除要素流动的各类障碍,将环境修复成本等纳入资源性产品价格,使生产要素的价格真正反映要素的价值与稀缺程度,从成本机制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深化改革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关键任务。在对民营企业实行“全方位”开放政策的同时应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其真正成为合格的竞争性市场主体,重塑结构优化的微观主体。新常态下国企改革应从国有企业分类监管、产业结构调整、国资管理体制构建及创新动力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以加快建立公正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3.推动政策供给方式转变

过去相关政策的供给方式主要是基于短期的需求管理导向,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结构优化应着眼于长期视野推动政策供给方式转变。推动政策供给方式转变应符合如下的原则:

(1)政府是政策的供给者。政策的供给是影响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相关的政策供给滞后必然会阻碍经济结构优化的步伐,构建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是政府的主要责任。

(2)企业和家庭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不应干预企业和家庭的经济活动,应着眼于改善“政企民”关系,相关的政策制定也应起到科学引导的作用,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金融和科技体制等,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志彪.为什么我国发达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反而低--兼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3):13-19.

[2]吴敬链.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3]杨公齐.中国城乡经济失衡的成因及调整--基于县域经济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9(1):75-78.

[4]林毅夫,刘明兴.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J].经济研究,2004(7):48-58.

[5]沈坤荣,腾永乐.“结构性”减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13(8):29-38.

[6]王軍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J].经济纵横,2015(10):5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态挑战结构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半包围结构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