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模式的演进:共享经济的升级之路

2017-09-27涂科刘于兰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7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工智能

涂科+刘于兰

摘 要:共享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其演化与升级是企业与政府未来所需面对的问题。通过对现阶段共享经济内涵与特征的系统分析,为共享经济的升级提供指导路径:发展人工智能,为共享经济的升级提供支撑;以全局视角整合共享经济平台,提高共享经济平台的通用性;建立完善的价值表达系统,让“看不见的手”更有力;探索共享经济的去货币化之路,在共享经济升级中取得先机。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工智能;通用性;价值表达;去货币化

一、引言

经过数年的快速成长,共享经济以其独特的资源配置优势,在带动就业、化解过剩产能、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已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期,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破坏式创新技术的驱动下,共享经济不仅在规模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率进行着扩张,而且在深度上也不断地嵌入社会互动的每一个角落。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必然会引起共享经济的全面创新与升级,因此,如何正确应对和引导新一轮技术革命下的共享经济升级是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所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前瞻性意见。

二、發展人工智能,为共享经济的升级提供支撑

共享经济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高效地对大量用户间的供需资源进行匹配,而实现这种高效的匹配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当前阶段的共享经济主要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随着共享经济中用户规模的迅速增长,价值涵义的日益丰富,不断寻求先进技术的支持是共享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超出人类预期的重大技术进步,2017年7月12日,美国安全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报告明确指出人工智能除了对国家安全有深远影响之外,还会引发经济领域的市场变革。同年7月20日,我国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领域第一个系统的指导性文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强调人工智能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可见人工智能是未来共享经济发展与升级无法绕开的技术领域,因此,如何凭借人工智能技术来推动共享经济的持续发展与革新是有关部门亟需面对的战略性问题,具体策略如下:

首先,凭借人工智能技术探索需求与提供的精准表达方法,为供需传播提供条件。供需匹配的前提是:共享经济的参与主体能够把自己的需求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准确地在共享经济平台上表达出来,表达的越准确则匹配的效度和精度就越高。由于人类知道的多于能够表达的(Polanyi悖论)以及知识的内隐性,仍凭借传统的、结果导向的编程来刻画整个复杂而多样的供需世界是极为困难的,而人工智能领域中机器学习为突破该瓶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和契机。所以,一方面应积极改进与革新现阶段被大量应用的监督机器学习系统;另一方面应对更加接近于人类的无人监督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战略性布局。

其次,深入研究需求在共享经济网络中的传播规律,为实现高效的人工智能算法奠定基础。共享经济网络中的参与者随着环境的变化,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可以用“条件-行动”型产生式表示为:?→b,该式的含义是:“达到b状态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当问号中的答案被找到时,需求就将会被满足,即供需匹配得以完成。然而,现实世界中大量复杂的需求往往无法被一个资源提供者一次性全部满足,因此需求在被完全匹配前,会一直在共享经济网络中传播,不断地从一个资源提供者传递到另一个资源提供者,每个资源提供者应用自己有限的特有技能和资源去解决部分需求,直到需求完全被满足,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多个中间阶段的产生式(a→b被分解为:a→x+c、x+d→y、y→b)。由于基于需求传播的产生式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实现基础,所以应将共享经济网络中的需求传播规律作为研究重点,同时应全面推进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基础学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厘清需求的传播速率、传播周期以及演化路径,找出需求在不同环境及个体间传播的特性与脉络,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共享经济的供需匹配效率奠定基础。

最后,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成果在现有共享经济行业的应用。识别(感知)和解决问题(认知)是人工智能取得重大进展的两个关键领域。尤其在语言与图像识别方面,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识别错误率都得到了大幅度下降。在解决问题方面,尽管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缺少知识泛化的能力,但仍然打败了人类最优秀的围棋选手。企业与政府应从战略高度组织力量开展针对共享经济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首先,针对共享经济具体行业的特性,建立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试点;其次,对全球先进共享经济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成功案例进行长期追踪;最后,从商业思维模式、价值创造方式视角出发,全面地将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共享经济模式中,使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共享经济升级的有利跳板,同时总结共享经济带给人工智能的启示与影响,最终形成共享经济与人工智能技术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以全局视角整合共享经济平台,提高共享经济平台的通用性

消除中介是提高经济与社会系统价值效率的根本原理,基于此,大量共享经济平台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应运而生,重构了传统产业的组织形态与价值链。的确,去中介化极大地提高了供需信息传播的效率,降低了价值的损耗,但如今大量涌现的共享经济平台自身实际上也是一种新形态的中介。尽管这些中介能够局部地缩短传统经济模式中的价值与供需传播链,但这些中介之间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如优步与滴滴出行,如小黄车与摩拜单车等,这必然会迫使共享经济平台为了将用户锁定在自己的系统里,即防止用户受到其他竞争平台诱惑,而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广告和营销中去,同时还会抵制不同平台间的系统兼容。所以,从全局视角来看,现有的共享经济平台体系如同形成了一系列被刚性侧壁相互阻隔的筒仓,每个筒仓之间缺乏畅通的交流与通信,每个平台各自为战,分别用不同的规则、习惯以及价值观来培养用户,这不仅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而且会给用户带来误导和混淆,从而造成大量的物质与精神资源的耗损。因此,有关组织应根据共享经济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分布及特点,合理的引导共享经济平台的竞争与整合,加快未来通用性平台的形成,具体方法如下:endprint

一是从已有系统通用性建设的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为推动和构建共享经济平台的全局化通用协议提供借鉴。在通用性问题上,互联网时代具有两个相似的典型案例:第一个是互联网本身,它通过将不同的网络通信方案统一为兼具柔性和健壮性的TCP/IP协议实现了大量组织内部局域网之间的联通。第二个是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与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它们解决了不兼容文件格式的问题,使互联网中任何一个电脑的文件能够被识别和读取。

二是需要分领域、分阶段对共享经济平台进行整合,换而言之,既不能“一视同仁”也不能一蹴而起就。鉴于现阶段共享经济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形式多样并存在的差异,对于共享经济平台的整合应分阶段进行。首先,应对同行业中的分型经济平台进行合理整合,提升同行业内的需求传播效率与平台系统通用性,为跨行业的共享经济平台整合奠定基础;其次,对有互补及共生关系的不同行业进行跨行业的平台整合;再次,对存在巨大差异性的不同行业进行动态的、多轨制的柔性整合;最后,对共享经济平台全球化之路进行探索,将国内的共享经济平台与国际接轨,为未来的全球化共享经济平台的建立做准备。

三是兼顾共享经济平台的兼容与竞争,既要保持共享经济平台之间的通用性也要防止垄断的发生。首先,共享经济的整合在于促进平台间的兼容,即鼓励各平台之间的用户与服务资源共享,激励共享经济企业主动撤销共享壁垒,从而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的通用共享经济平台集群,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供需资源池。其次,共享经济平台间的整合并非是机械的合并,而应是有机的柔性连接,应优先地将具有互补性质的不同共享经济平台相互连接,在增加规模效应的同时规避过度竞争造成的内耗。最后,应根据各行业共享经济的特征,在保持交互协议兼容的前提下,适度保持企业间的良性竞争。

四、建立完善的价值表达系统,让“看不见的手”更有力

在工业经济背景下,市场中供需的自动匹配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无需集中计划、控制就能让市场通过“看不见的手”来平衡供需,当产品供不应求时,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刺激供应方生产更多的产品,过剩的需求被满足后,价格又开始下降;当产品供过于求时,同样会通过价格下跌来减少供给。这种反向的调整机制是以货币为基础运行的,因此只有能够被货币表达出的价值才能够被价格机制所影响,然而,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参与价值创造的个体与价值内涵日益复杂与多样化,货币对共享经济系统中价值的表达已经捉襟见肘,若仍沿用基于货币的价值表达系统必然会阻碍共享经济网络中真实的供需匹配。因此,应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价值媒介与价值表达系统,为共享经济实现更高效、真实的供需匹配提供基础,实施路径如下:

第一步是建立精细的价值表达体系。传统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只能触及到能够被货币量化的部分,对于幸福、爱、优质环境等难以被货币衡量的部分则需要建立更为全面、综合的表达体系。因此,首先应探索多维度的价值衡量方法来补充或替代目前单一、粗糙的货币价值表达方式,让价值所有内涵得以全面表达,从而能够让共享经济中的非经济与社会部分能够充分被纳入价值评价体系,让“看不见的手”能够伸得更远;其次,由于共享经济中的价值更强调参与主体的主观价值与体验价值,而个体的偏好与心理状态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衡量价值时应结合个体所处情境,建立动态的价值表达方式;最后,根据共享经济的社会化特性,应为每个参与主体铺设便利的价值主张通道,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共享经济系统中所有参与者的智慧来完成价值表达体系的共创。

第二步是为弱势群体赋予价值表达的权力。粗糙的价值表达会让“看不见的手”摸不准,而片面的价值表达则会让“看不见的手”够不到。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人们只有通过购买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换而言之,只有那些拥有足够货币的个体才有资格在经济系统中表达自己的需求,而缺少货币的个体,其需求则会被忽略。然而,实际情况是没有购买力的个体往往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如贫困的人们比普通人更需要食物、住房和医疗。所以,为了防止因为货币不足而可能引起的供需及价值扭曲,则必须为弱势群体建立超越货币的价值表达渠道。首先,应为弱势群体搭建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价值表达渠道;其次,应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可靠的信用机制来保障价值表达的真实性;再次,应努力提高弱势群体在共享经济中表达价值的积极性;最后,应该提升他们的非货币价值表达技能。

第三步是统一共享经济中的价值表达“货币”。由于共享经济在不同行业中具有不同的结构与维度,所以不同的共享经济平台很可能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价值表达方式,尽管这为价值的表达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和渠道,但也给价值表达的统一带来了困难。鉴于共享经济平台在未来的全面整合,应在保证价值表达准确性和丰富性的前提条件下,积极探索共享经济平台的统一“货币”。一方面,紧密跟踪现有各种社区货币的发展动态,积极构建统一“货币”的开发标准与法规。另一方面,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共享经济系统中的价值表达与“货币”维度建构。此外,应积极凭借区块链技术开发出去中心化的统一价值度量。

五、探索共享经济的去货币化之路,在共享经济升级中取得先机

无论货币被设计的多么精细和全面,仍然无法避免一个问题--积累的动机。人们都希望积累或持有货币,除了因为货币具有强大的通用性外,更重要的是货币不具有边际收益递减性,例如:一旦人们获得了足够的食物,就無法从继续获取食物中受益;然而货币可以在不损失任何价值的情况下被无限积累,因此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强烈的积累动机。该动机会不仅可能误导人们的目标和价值观,即人们将积累货币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而不是把货币作为通往真正最终目标(幸福、自我实现等)的工具;还会造成大者恒大、赢者通吃的不平等效应。所以,面对共享经济不断的演化与升级,应积极探索共享经济平台的去货币化路径,规避货币对市场与社会带来的扭曲影响,为供需匹配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进一步升级提供支撑,具体做法如下:endprint

一是促進共享经济系统的无条件提供。理想的去货币化供需匹配应类似于一种需求互补的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即A与B间的供需匹配发生前提条件是:A拥有B需要的东西且同时B拥有A需要的东西。由于这一前提条件较为严格,所以去货币化在提升供需的匹配的真实性与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共享经济系统供需匹配的难度。因此,应通过放宽供需匹配条件,即利用参与共享经济主体的无条件提供来创造必要的供应缓冲区,允许供需的模糊匹配发生,来增加共享经济系统供需连接的路径,使其在遭遇干扰时更具弹性,从而能够保障共享经济系统的可持续运行。策略上应从技术与文化两方面同时促进无条件提供的产生,技术上方面应以降低分享成本为目标进行持续创新,文化方面应注重培养用户的利他主义价值观与捐赠习惯。

二是建立通用、完善的共享经济社区声誉机制与监测系统。创造适量的无条件提供能够帮助推进共享经济系统的去货币化进程,但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声誉机制,则会出现大量只索取不奉献的搭便车行为,这不仅会扭曲真实的供需表达,严重时甚至会让共享经济走向崩溃。因此,应将声誉作为共享经济系统中的新“货币”,即:当给予胜过索取时,个体的声誉就会得到提升;反之,当获得大于奉献时,个体的声誉就会被迫下降。首先,应建立客观、全面的声誉评价体系,让个体的每次分享行为都能得到公正、准确、满意的评价;其次,应建立透明、实时性的声誉跟踪反馈系统,让共享经济中的所有个体与组织能够及时准确地根据声誉反馈进行行为决策;最后,应分步发展声誉系统,先建立适用于不同共享经济领域的局部性声誉系统,然后基于不同分享领域的共性与差异提升各局部声誉系统间的兼容性,最终在技术与经验成熟时,创建出通用、全局的共享经济声誉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学成,涂科.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动态价值共创研究--以出行平台为例[J].管理评论,2016,28(12):258-268.

[2]García J M, Fernández P, Ruiz-Cortés A, et al. Edge and Cloud Pricing for the Sharing Economy[J].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017,21(2):78-84.

[3]Heylighen F. Towards an Intelligent Network for Matching Offer and Demand: From the Sharing Economy to the Global Brain[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7,114:74-85.

[4]杨学成,涂科.出行共享中的用户价值共创机理--基于优步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7(8).

[5]刘蕾,鄢章华.共享经济--从“去中介化”到“再中介化”的被动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7):14-20.

[6]Landry. J T. Weaving the Web: The Original Design and Ultimate Destiny of the World Wide Web by its Inventor[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9,77(6):171.

[7]Yang S, Song Y, Chen S, et al. Why are Customers Loyal in Sharing-Economy Services? A Relational Benefits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2017,31(1):48-62.

[8]Gobble M M. Defining the Sharing Economy[J].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7,60(2):59-63.

[9]Peach J, Nesiba R F.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omas Piketty.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685 Pp.(Translated by Arthur Goldhammer)[J].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2017,54(1):112-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