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吃药需更谨慎
2017-09-27郑朝光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文/郑朝光 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给孩子吃药需更谨慎
□文/郑朝光 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本该是光彩照人的年龄,但是12岁的小雨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时,全身的皮疹特别是脸部皮疹,已经让这位小姑娘面目全非了。
9天前小雨开始发热,妈妈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发热不过是一般的感冒而已,每次去医院医生也不过开的都是差不多的药物,于是就自行先后口服了头孢、阿奇霉素、红霉素、奥司他韦、酚氨加敏、尼美舒利等药物。
小雨体温虽然有所下降,不过在用药的第三天开始出现了皮疹。刚开始少许脸部皮疹,妈妈以为是简单的皮肤过敏。没想到皮疹很快就从脸部蔓延到全身,红色的皮疹融合成片,瘙痒明显伴有渗液。当地医院诊断为“荨麻疹型药疹”,同时还发现出现肝功能的损害,转氨酶明显增高了。住院治疗数天后,皮疹反而加重,体温也不退。
什么是药疹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药疹发生的机制和原因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药物过量、不耐受、特发性、副作用、继发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药疹除皮肤、黏膜发疹外,通常还伴随有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肝、肾、胃肠道功能异常或损害。严重的药疹如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坏死松懈型药疹等,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药疹有哪些常见的表现
●过敏性休克。
●荨麻疹型药疹。
●固定型药疹。
●麻疹样和猩红热样药疹。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多型红斑性药疹。
●中毒表皮坏死溶解型。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其中过敏性休克、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中毒表皮坏死型和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属于重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后果非常严重。
小雨就是属于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因为妈妈给她盲目服用解热镇痛药物,随意使用多种抗生素造成的。经过积极治疗,目前小雨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还在积极恢复中。
哪些药物易引起药疹
●解热镇痛药,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盐最常见。
●磺胺类,其中以长效磺胺为多见。
●安眠镇静类,其中以巴比妥类较多。
●抗生素类,其中以青霉素为多见,其他的如呋喃类、吩噻嗪类等引起的药疹也不少见。
●中草药,近年来中草药引起的药疹报道逐渐增多,引起过敏的药物有单株中草药,也有复方制剂。
儿科中常被滥用的药物
●滥用或拒绝使用抗生素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有两种持极端态度的家长:一种家长只要孩子一生病,不管什么原因就使用消炎药,也就是抗生素;还有一种骨子里就拒绝抗生素,逢抗生素必反对,就算有明显的细菌感染,仍然会坚决拒绝使用。后一种父母现在越来越多。
但是,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都过于偏激了。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是有副作用的,特别是很多抗生素是不适合儿童使用的。比如氯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耳毒性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等。有些抗生素还会诱发药疹的出现,就像开头我们提到的这个例子。
但并非所有的抗生素都不能使用。
抗菌药是处方药,家长不要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但如果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要求服用抗菌药,就应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抱有排斥心理而盲目拒绝。
●滥用解热止痛药
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没查出病因前就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虚脱。
正确的做法:在宝宝出现发热,口服退热药的同时,一定要看专业的儿科医生,明确发热病因,以免延误病情。
●滥用中成药
中药是祖国医学文化的瑰宝,但中药一般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缺乏临床循证医学的证据,几乎所有的中成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写着“尚不明确”。“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并不代表绝对安全。同样,广告称“100%植物来源”的药物,也不代表100%的安全。所以,给孩子用中成药,也得当心。
正确的做法:严格控制中药输液治疗,口服药物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滥用维生素和保健品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多年前为了提高所谓的免疫力,很多家长给孩子口服蜂皇浆,从而导致性早熟。
此外,家长给补充营养时,也不要觉得补越多越好。孩子维生素吃过量也有害,如维生素A剂量过大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肿大及肾脏损害;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药物中毒。新生儿正常饮食的情况下,也没必要补充DHA、钙制剂等。
编辑/叶云